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铭记汶川地震 > 汶川地震一周年 > 汶川地震一周年最新消息

四川绵阳副市长:带着责任与感情重建家园

来源:人民网
2010年04月05日00:01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发生。5月26日,时任四川省成都市委常委、副市长的曾万明被调往绵阳,任市委副书记、副市长、代市长。

  今年清明前夕,当本网记者在绵阳见到曾万明时,他用“刻骨铭心”四个字描述那段临危受命的日子。

  曾万明:当时并没有想得太多,就像上战场一样,有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感觉。

  大家知道,在“5.12”地震整个灾区当中,绵阳灾情最重、伤亡人数最多、受灾面积最大。灾情发生后,总书记视察灾区第一站就是绵阳,总理更是多次亲临绵阳现场指挥。绵阳的救灾难度之大也由此可见一斑。

  临行前,我甚至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再回成都,就叮嘱爱人,孩子考大学让她多费心,父母亲交给她多照顾。我们夫妻俩那天整夜未合眼。来绵阳的路上,领导、朋友、亲戚发给我让我保重的短信有上百条。

  我感受到了巨大的、空前的压力,也感受到了巨大的、空前的责任。我当时想,如果尽不好这个责任,就对不起党、对不起人民,也对不起天、对不起地。

  绵阳全市2万多人遇难,7千多人失踪,17万人受伤,250多万人失去住所。面对这么大的灾难,我的心情十分沉痛,在与受灾群众交流、接触以及共同开展救灾、重建过程中,这种沉痛逐步变成了我对他们的感情。而且时间越久,感情也越深,这感情也坚定了我做好工作的信心,赋予我做好工作的动力。

  曾万明到绵阳面对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唐家山堰塞湖排险。当时,唐家山堰塞湖的水量已超过1亿立方米,一旦溃坝,将给下游130万群众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

  曾万明到绵阳的第二天,就主持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疏散避险事宜。接下来的三天,他先后在指挥部、游仙区、涪城区组织进行了预警报告演练和群众疏散撤离演练。四川省长蒋巨峰后来在一次大会上说,“绵阳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保护群众安全放在第一位,在疏散撤离群众上作了大量细致周密的工作,制定了科学规划,精心编制了预案,确保了20多万群众移得出、稳得住。”

  也正是以唐家山堰塞湖泄洪为“分水岭”,绵阳的灾后重建开始启动。谈到灾后重建,曾万明感触颇深。他说:开展恢复重建工作,光有一腔激情成不了事;一味蛮干,意气用事,甚至还要坏事。必须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抓主要矛盾,实施科学重建。

  恢复重建,群众的安居是首要任务,也是当时压倒一切的任务。为推动群众安居,绵阳市委市政府一再强调,要不折不扣地兑现落实救助政策;要掏出真心、付出真情、下真功夫,带领和帮助群众早日建起永久性住房。

  半年多时间,曾万明到重灾和极重灾县市的次数不下百次,汽车跑了5万多公里。根据绵阳平坝、丘陵、山区的不同情况,他们提出在有条件的地区跨越过渡房、活动板房建设步骤,“三步并作两步走”,直接开展永久性住房建设。到2008年年底,30多万户受灾群众就住进了宽敞明亮、安全牢固、基础设施比较完备的新房。

  绵阳灾后重建工作正加快推进,作为绵阳市长,曾万明现在思考最多、最为关注的问题则是绵阳如何抓住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

  曾万明介绍:通过重建,绵阳村容村貌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两年相当于20年,提升了一批传统产业,催生了一批高端产业,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几条高铁和高速公路建成后,绵阳到成都只需要半个小时,到重庆和西安只需要两个小时,全市的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将着力在原地起立的同时实现发展起跳,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最后,曾万明感慨地说:看看今天的绵阳,再回想2008年的景象,可以说灾区的变化日新月异,旧貌换了新颜。这当中凝聚了灾区群众的辛勤劳动,凝聚了各级干部的无私付出,更凝聚了全国人民的真情大爱。作为亲历者,我也在这场历练中收获了很多,意志得到磨练,精神得到升华。我会永远珍惜这笔“财富”。
责任编辑:刘晓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