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初中学历女孩在陕西办书院教国学 已收16名学生

来源:西部网
2010年04月21日13:03

  初中学历女孩西安北郊办私塾讲国学引争议

  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东北女孩,因酷爱国学,19岁到陕西开办了一所迦南国学书院当讲师,并自任迦南国学书院院长,这个独特的东北女孩名叫闫莉莉。对她的做法,有人称赞,有人质疑;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而处在舆论的漩涡中,她本人却不以为然,依然满口之乎者也,依然延续着自己的国学之梦。

  闹市中的国学私塾

  立意、破题、举例引伸、与弟子互动……在迦南国学书院二楼简陋的教室里,记者以学生身份聆听“国学姐姐”闫莉莉的讲座。当天她讲述的题目是“责任”。只见这个长相文弱、行动泼辣的女孩身穿一袭浅灰色平布长衫,神色庄重,快步走上讲台,面对包括记者在内的弟子、听众她按中国的传统礼节深鞠一躬,转身用粉笔写下“酒杯虽小盛沧海,肩膀不宽担泰山。”作为演讲的副题,然后从人与动物之差别、人类社会发展到中国传统的人文道德精神,以屈原投江,岳飞抗金等为范例,说明每个人都应对民族社会承担起一份责任;再从爱自己爱父母爱他人,引伸到爱国家爱人类,尽忠尽孝。讲课时,她引用古代诗词、《论语》《道德经》等传统范文,举经引典,并不时向弟子发问,师生互动,妙语连珠,弟子的正确回答立即得到她的大声鼓励……课讲完了,她和弟子互相鞠躬行礼,相互道别,果然古代遗风,令人肃然起敬……

  迦南国学书院隐居在西安北郊东叶寨村一座小小的院落,院中摆着弟子们学习练字的课桌和凳子,西边偏房是灶房,一楼大厅是会客厅,墙上挂满了学生和教师的书画作品,里间是院长宿舍兼办公室,东边是女生宿舍,二楼是男生宿舍和教室。

  4月10日,记者采访时,迦南国学书院现有的弟子大部分外出采风或到外地游学,只有三位河南籍的弟子和一位13岁的家教小学员在院中,再就是从西安东郊纺织城慕名来求学的两名小学生和家长,小小的院落显得有些冷清,而这正是主人所期待的,对于选择此地办学,闫莉莉以“大隐隐于林,小隐隐于市”加以解释。

  我的工作就是要传承国学

  一个23岁的女孩子,为何对中国传统文化情有独钟?是什么原因促使她走上这条坎坷不平的国学之路?她是出于本性还是为了哗众取宠?带着种种疑问,记者走近“国学姐姐”并与她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今年23岁的闫莉莉是吉林省公主岭市人,出身农家,父母是个体老板,她家开着一个木材加工厂和一个商店,衣食无忧。她说之所以开办国学院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文化没有断层,传承下来,但现在由于西方文化的侵染,像我们这样的80后90后吃面包、看动漫、玩网络游戏,对本国的传统文化却不屑一顾,长期这样中国的传统文化将消失殆尽,而我所要做的工作就是要传承国学,发扬光大……”2006年,闫莉莉在舅舅乔万才的帮助下,创办了“迦南国学书院”并担任讲师。当年招收弟子30多人。后来由于人多,场地小等原因,搬迁到西安北郊东叶寨村,投资购买房屋、场地、教学用品重新招生开课。

  “你一个初中生,开口讲国学何以服众?”面对记者的提问,闫莉莉报以自信的微笑。她说:“去年我在郑州讲学时,1300人的大会场,安排在前边讲课的,都是年过六旬的老学究,就我一个后辈晚生,主办方没有给我安排时间,我一看急了,强烈要求,给我10分钟演讲时间,如果10分钟时间没有掌声,我自己下台。没想到我的演讲竟获得满堂彩,结果我一下讲了30多分钟。”

  说起她的国学底子,闫莉莉说她的启蒙老师是他舅舅乔万才,舅舅最初提供给她的“启蒙教材”是《中国历史故事》《上下五千年》,她看了三个月,培养了浓厚的兴趣。上初中时,她开始接触老子的《道德经》,看了整整一年。初中毕业后,她开始练习书法。随后是选读《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精读包括《史记》在内的二十四史以及《资治通鉴》,而“四大名著”及《聊斋志异》《封神榜》等小说,还有中国古代诗词,她更是爱不释手。

  学以致用,闫莉莉将自己曲折的人生经历,父母艰难的创业之路,还有她对人生的感悟付诸文字,用杂文、散文和诗歌形式表现出来,连同文友、弟子谈论国学的书信往来编辑成书,17岁时她出版了《星雨年华》,20岁她出版了《傻妞疯语》,22岁她出版了《影醉墨兰》,展示了她的书法技艺和文学才能,因此她被吉林省作协吸收为会员。

  “国学”让我们学会怎样做人

  闫莉莉现有弟子16人,10男6女,他们分别来自陕西、安徽、河南、湖北、重庆、东北等地。年纪最大的19岁,最小的只有12岁。来自河南周口市19岁的弟子小慧和18岁的弟子小松都是初中没上完,就慕名来到这儿学习的。他们认为在原来的学校上学时,学习压力太大没自由,学习没兴趣,到迦南国学书院后,“莉莉姐”待他们如亲兄弟一般,大家在一块相处像一个大家庭,除了学习外还经常组织到外边踏青采风,感觉非常爽。到了寒暑假,“莉莉姐”到外边讲学、推销她的书籍,他们就到外边打工挣伙食费。等开学后,将打工时所见所闻写成文字,交“闫老师”批阅。他们在这儿吃的是粗茶淡饭,但日子过得非常充实。

  记者问他们“在这学了国学哪些内容?”小松说:“老子、庄子、《四书五经》《资治通鉴》《历史大纲》《古文观止》等等,以后我们干什么并不要紧,只要打好文化功底,能够修身养性,让我们学会做人也就知足了。”

  在这些弟子中,唯有女弟子刘永霞似乎收获最大,她的诗歌散文集正在修改中,不久即将出版。而13岁的小弟子小明最大的收获,就是作文写作水平迅速提高。他告诉记者说,以前他写作文干巴巴的,最多得20多分,到这学习不长时间,作文提高到42分、43分,老师和同学都感到惊讶。

  记者翻开小明抄写的课堂笔记和闫莉莉写的教学提纲,的确与一般学校教学不同,内容生动活泼,文学色彩非常浓厚。

  游走在教育和传承外的困惑

  “我今天是第一次带孩子听闫老师讲课,她讲了一个小时课,通过娃的理解讲述,我感觉娃的收获还是蛮大的。”从西安东郊纺织城带两个孩子慕名过来求学的周女士,对闫莉莉的国学教学方法比较认同。她告诉记者说,这次他们夫妇利用周末将孩子带过来,一是想培养孩子学习国学的兴趣,二是想给孩子打好国学基础。比如她的儿子会背诵《弟子规》,但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他们夫妇又讲不了,希望通过闫老师使孩子的古文水平有所提高。

  对于闫莉莉办私塾讲国学的做法,一些家长明显表示不能接受。4月10日,记者采访时,东叶寨村一名学生家长说:“学什么国学?不就是过去说的蒙学子吗?考大学用不上,到社会上也用不上,没有一点实际用途,学那玩意干啥呀?”

  西安市碑林区一位退休教师说,私人办学堂即私塾教育,因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早在上世纪初就被新的教育体制所替代,现在又开办私塾,这是历史的倒退,实在没有必要。

  对此说法,闫莉莉不以为然,她说,目前世界各地有280多所孔子学院,270多所中文学堂,连外国人都在学中国的传统文化,而我们自己却不予重视,实在令人心寒。而让她感到欣慰的是,那些国学爱好者打电话、写信支持她,其中最让她感动的是,西安一位72岁的李老先生听说她讲国学办学堂,专门坐车拄着拐杖到学院看望她,鼓励她一定将迦南国学书院办下去;还有榆林一位私立学校的校长坐飞机到西安购买她的书,并邀请她到他们学校去讲国学,这些都让她深深的感动,也成了她办学讲学的原动力。尽管迦南国学书院目前经营还处在亏损阶段,但闫莉莉表示,无论如何她都要将学院办下去,不辜负这些好心人对她的期望,也不负自己的一片心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于闫莉莉来讲,她要走的国学路还很远、很远。

  文/图 本报记者 杨立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news1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