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 沈阳日报

拥堵费,啥时才不是一个传说(图)

来源:沈阳日报
2010年05月06日06:10

  背景新闻

  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发表文章,建议取消高速费,改征拥堵费。有关专家指出,完善公交是收拥堵费的根本前提,而取消高速费也不那么简单,涉及多部门利益,需要进一步调研。

  (5月5日《新京报》)

  征收拥堵费的理想和现实

  李松林

  近年来,只要是征收“××费”,总能迅速博得公众目光的聚焦。仇保兴副部长关于“取消高速费,改征拥堵费”的建议宛如一粒石子,丢进舆论的漩涡中心,立即掀起一阵关于征收拥堵费的讨论热潮。坊间之所以关注此事,一方面是因为拥堵费直接牵涉着“有车一族”的切身利益,另一方面,也多少透射出征收拥堵费的现实困境。

  我们有这样的体会,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人口涌入城市,汽车数量迅速攀升。受制于落后的道路设计,不完备的交通设施和远远滞后的交通管理理念,我国许多城市在飞速发展的同时常常被捉襟见肘的城市交通捆缚手脚。为此,政府也想尽了办法,“限行”、“错时上下班”、“取消高速费”,甚至现在建议的改征拥堵费,目的不外乎只有一个——缓解城市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

  可是,被认为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终极手段”的拥堵费真的有那么“神”吗?

  实际上,拥堵费是交通需求上的一个概念,是在交通拥挤时段对进入城市最繁忙、最拥挤地区的车辆实行收费,以控制交通出行的需求和调节车流的时空分布,减少拥挤区域道路交通流量,同时减少汽车污染排放。此前,上海、深圳等地均曾有过征收交通拥堵费的构想,但研究结果表明,收取交通拥堵费并不能“药到病除”。杭州市综合交通研究中心的研究表明,在现阶段收取交通拥堵费,对改善交通或许起不了多大作用。

  再看看早已实行拥堵费的英国。旅英学者范慧勇观察研究发现,英国的交通道路系统比我国发达很多倍,虽然伦敦2003年开始收取拥堵费时车流量减少了15%-20%,但如今车流量已基本恢复到原来水平,交通依旧拥堵,甚至陷入越收越堵的窘况。

  所以,现阶段在我国征收拥堵费的建议似乎并不可行。仅仅靠“罚钱”的方式来治理交通拥堵,无异于隔靴搔痒。政府在决策的时候常常有这样一个误区:认为交通拥堵就是道路窄了,所以急忙扩宽道路;认为车子多了,就是钱罚少了,故紧急出台政策企图用罚钱来减少汽车拥堵。殊不知,真正拥堵的是落后僵化的管理思维和执法理念。

  征收拥堵费绝不是“过家家”游戏。它必然牵涉到公民、单位机构、国家的多重意见和利益的平衡,而这无疑是最棘手,最艰难的一个工程。所以,当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这一事件,拥堵费的征收与否似乎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相反的,重要的是如何在现有情况下转变管理思维,继续发展公共交通,完善道路网络系统。就算到了非征收拥堵费不可的地步,政府也应在制定政策让公民有充分的知情权并充分征求他们的意见,尽量保障公众的意见和利益表达,这样的做法才是王道妙法。

  龙丽纤:给拥堵费一个机会

  如今各大城市不断开发轻轨、地铁等,以期让交通拥堵从根源上有降低的可能,实际上花钱不少效果不大。虽然征收拥堵费的确有几个城市试点过,效果不甚理想,可这不足以否定一切。一方面,每个城市都有自身的特点,另一方面,在执行过程中很有可能出现监管漏洞。既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而所谓的规划还需要大量的资金耗费,而收取“拥堵费”却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金压力,为何不去一试呢?谁都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社会发展规律中“重典出击”虽然不是最佳,却往往最有效,何不给拥堵费一个机会呢?

  舒心萍:控制“车位”或是良方

  目前城市控制机动车增长速度,缓解交通拥堵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有效控制城市的“车位”,也就是说买车要先有“栖身”之地。如今,很多人能够买得起车,但却无处停放,一到夜里,不是随便停在大马路和人行道上,就是停在了胡同、小区等其他公共区域。这些无专用车位的机动车,既大量挤占公共道路资源,又影响交通和行人出行,而且还不交纳任何停车费,这让那些花大价钱购买或长期租用车位的车主来看,显然非常的不公平。这应该说是机动车管理上的一个“大漏洞”。

  如果采取“房产证+车位证”合二为一的机动车上牌模式,任何人买车之后,都要先有配套的车位,这样一来,就能够对机动车增长起到约束和控制作用。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房产证、没有车位证,交管部门将对新车不予上车牌。而对于已经购买、上牌的车辆,夜里停放在公共区域时收取高额“占地费”,相信很多准备买车的人都会仔细掂量掂量,买车还划不划算,买得起车,是否还会用得方便?

  杨国栋:应该加大执法力度

  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相关部门不能只想着收费和控制机动车数量,更应该从交通管理上找答案。很多拥堵并非车辆太多所致,而是由于司机的违章行驶和乱停车造成的。若交管部门能加强执法力度,人为造成的“肠梗阻”就会大量减少。合理的路网规划、完善的公交配套对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叶祝颐:让人体会“无车”乐趣

  在公车改革步履维艰、私家车快速发展的今天,到底用什么方式出行,毕竟是民众的自主权利,大道理说再多,私家车是个人私有财产,如何使用是公民个人的事,有车族驾车尽管污染环境,造成交通拥堵,但是也给自己带来了生活便利,收取拥堵费,似有公权干预私权的意味。如果多数人认为“开车”比“不开车”好处多,拥堵费这个经济杠杆也未必能解决交通拥堵实质性问题。

  在我看来,要真正解决交通拥堵难题,建立长效治理机制,在拥堵的根源上做文章,让人体会到“不开车”的好处才是问题的关键。这一方面依赖于城市坚持营造公交优先的社会氛围,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服务质量与舒适度,降低公交票价,让民众切实感受到公交经济实惠、效率高的优点。另一方面,城市应该重视自行车族与步行者的权利。让人切实感受到“不开车”的乐趣。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