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观察与思考 > 观察与思考

上海教师为何对奇思怪想容忍度极低?

2010年05月06日10:56

  上海教师为何对奇思怪想容忍度极低?

  要想让奇思怪想成为教育座上客,就必须从教育评价制度上下手,多倡导多元评价制度。

  ■河南开封 刘克梅

  一项对上海、天津、重庆、南京、杭州和南昌这6个城市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上海教师的包容性堪忧,对学生奇思怪想的容忍度在6个城市中也是排最后的。这种症结的存在,怎么可能培养出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活力呢?“无畏、好奇、激情,这是一个现代人在青少年时期所必备的气质,但目前的高中教育往往是在限制甚至扼杀学生们的天性。”上海理工大学副校长丁晓东对此感到十分的惋惜。

  奇思怪想是什么?是发散性思维,是颠覆性思维,是创造性人格,更是活力四射、敢想敢做的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蓬勃生气。现代社会,赖以支撑发展的终极生命力就是这种奇思怪想。比如我们的电话就来源于这种怪想,飞机更是人类“飞翔起来的想象力”。教育、家长应该将奇思怪想当作创造萌芽,精心呵护,小心培养,使它长成造福人类的“创造大树”。

  我将这则新闻告诉当教师的妻子,她和我的观点非常一致,哪个地方的教师对奇思怪想容忍度高呢?都不高!不但不高,而且,奇思怪想在中小学课堂上早已沦为一种“捣蛋思维”、“瞎胡闹思维”。 不仅理科功课追求答案准确惟一,就连充满个性和思维色彩的文史哲等学科的答案也在追求“标准答案”、整齐划一。

  在规范、统一、整体划一等的传统教育规律的束缚下,这种标新立异早已成为边缘型和另类型做法,处处受到课堂纪律的排挤,受到“听话,老师才爱你”之类的教育思想的忽视。比如我们惯用的教育评价语言,“这个孩子太活跃了”、“这个孩子鬼点子多”等等,都充满了批评和歧视味道,而丝毫没有赏识和欣慰的意识。中国青少年屡屡获得国际奥林匹克竞赛金奖,而这些孩子长大成人后,却“泯然众人矣”,与奇思怪想思维的退化不无关系。

  更重要的是,连教师教育对想象力都失去了判断和赏识能力,“雪化了,变成了春天”竟然被语文老师判定为病句,课堂上思维活跃、爱插话的孩子往往会被扣上“有违师道尊严”的大帽。想象力已被教育边缘化。

  之所以形成这种死气沉沉的现状,与时下的教育评价机制、人才机制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教育评价制度格外赏识“听话孩子”,听话的孩子好管理,而且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给老师和学校争光,不听话的孩子因为个性强,不能让教育得到立竿见影的教育政绩,老师费劲后缺乏成就感。社会用人机制也是这样,那些听领导的话的人,才可能是人才。那些不听话、不够听话的人,就算是聪明过人,也不愿意多给机会。在这种社会氛围中,奇思怪想受到老师冷落,是很正常的。

  一味批评老师对奇思怪想容忍度极低是不够的,因为在惯性的制度和社会评价面前,他们也是无奈的受害者。换言之,他们很不想这样做,想挖掘一些另类人才,但没有制度和领导支持,他们能干成事请吗?教育出的学生都是“捣蛋孩子”,他们如何在教育界立足。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所以,要想让奇思怪想成为教育座上客,就必须从教育评价制度上下手,多倡导多元评价制度,让听话孩子得到机会,也要让捣蛋孩子受到赏识和栽培。 ■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new2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