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南澳I号考古取得阶段性进展 船体打捞方案未定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5月11日00:25
  中新网5月11日电 截至5月10日,明代沉船“南澳Ⅰ号”水下考古项目已经取得阶段性进展。采集出水的完整或者可复原文物已达1000余件,出水文物主要类型仍然是外销瓷器青花瓷大盘、碗、钵、杯、罐、瓶等,还有釉陶罐、铁锅及铜板等。另外,清理出相互平行的3组木质沉船隔舱板。

  从水下调查情况和出水文物看,考古和文博人士对南澳I号的时代、性质等作出了种种推断和猜测:该沉船上保存的青花瓷器估计有万件以上;初步推断为明万历年或之后的商船;船载文物主要为明代粤东或者闽南及江西一带民间瓷窑生产的青花瓷器,如福建平和窑;存在走私铜的可能。

  青花大盘数量最大 部分器物底部有“大明年造”款

  据报道,南澳I号沉船上保存有大量青花瓷器,总数估计万件以上。主要包括绘有人物、花卉、动物图案的青花大盘、碗、罐、碟、盆、钵、器盖、杯、瓶、粉盒等等。

  数量最大的青花大盘直径多在30厘米左右,内壁绘瑞兽麒麟、富贵牡丹、仕女、书生以及花草等。不少器物的底部可见底款,包括“福”、“禄”、“富贵佳器”、“玉”等款,部分器物底部有“大明年造”款。

  汕头市南澳县博物馆馆长黄迎涛对媒体表示,南澳Ⅰ号有大量瓷器产自福建平和窑。黄迎涛说,他在漳州市博物馆找到一个青花仕女瓷盘,跟从南澳Ⅰ号沉船打捞出水的一件青花仕女瓷盘花纹、瓷质一模一样。

  瓷器界权威、原福建博物院陈列部主任林忠干研究员介绍到,“平和窑”是明清时期福建漳州地区瓷窑的代表窑口,与同时期云霄、华安等地的60多处窑统称为“漳州窑”。明万历年间,是漳州窑的鼎盛时期。

  林忠干说,南澳Ⅰ号沉没的南澳海域是海上东亚古航线的重要通道,向北航行可到日本、朝鲜,向东可抵达菲律宾群岛,向南越过印尼等南洋各国,更远可抵达欧洲、非洲。学者在上世纪80年代就一致认为,漳州窑占据了明清时期福建外销瓷的主导地位。

  水下考古队领队孙键说,目前见到的文物种类主要是青花瓷大盘,也有少量碗、钵、杯及金属凝结物。其中青花瓷大盘和带盖青花瓷钵是有代表性的器物,瓷胎和釉质比较厚重,青花颜色不太鲜亮,发灰或者发黑,无论人物还是花草图案都比较随意,器表施满釉,底足粘有细砂,即“砂足器”,属于外销瓷中的常见类型。

  南澳Ⅰ号是否走私船?专家认为有违禁品很正常

  10日,南澳I号又有8箱文物出水,其中主要是陶瓷器,也有部分铁器、铜器等。

  此前,水下考古队员就已经发现明朝的一摞摞铜板、铜饼、铜片和一串串铜钱。南澳Ⅰ号考古现场领队孙键向记者透露,经过探摸和清淤,水下考古队员在遗址当中发现疑似铜炮的物体,“南澳Ⅰ号”很可能是一艘武装商船。

  孙键认为,出水的铜钱,因为已经凝结在一起,目前还不能断定这些铜板是成品还是原料,但当时的海上贸易贩铜出海是有可观利润的。明朝时期实行的是银本位制度,银两可以兑换大量的铜钱,而这些铜钱在海外很多国家甚至是作为硬通货来使用,铜料在国内的价格远低于东南亚甚至印度洋一些国家。

  明朝的“海禁”政策也让南澳县博物馆馆长黄迎涛推测,南澳Ⅰ号在当时是一艘走私船。他认为,因为中国瓷器在海外贸易中有巨大利益,海禁政策并不能完全杜绝民间的对外贸易。

  汕头大学教授隗芾认为,船只的结构也许成为推测其是否是走私船的重要判断依据。根据相关历史资料记载,如果船只3桅,则作为官方贸易的船只可能性较大。如果船只仅为两桅,其民间走私船的可能大一点。

  南澳I号是否为走私船,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对此,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李季10日在记者采访中表示,当时关于海上贸易的一些制度,很长时间如同“一纸空文”,所以在从事贸易的船只上发现一些铜这类的违禁品,是很正常的。

  船体是否整体打捞?难度大或拆解打捞

  在南澳I号进入公众视线后,“船体打捞”就成为一个焦点。“南海一号”的成功整体打捞,让公众也对南澳I号的“整体打捞”怀有一份期待。不过,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主任崔勇一再向媒体表示,南澳I号的打捞难度大于南海一号,沉船附近海域有很多暗礁等物品,难以用沉箱方式将船只整体打捞出水,只能用传统的潜水方式,对船只进行清理发掘,而沉船将被回填覆盖。

  但是,南澳I号水下考古队仍然将“船体打捞设想”呈报国家文物局。设想为:一是用沉箱整体罩住打捞;二是将船体分拆打捞;三是将船体用特种胶水粘牢后托出水面。

  中国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中心也参与“南澳I号”抢救性发掘工程。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张威告诉记者,“南澳I号”古船船体是一件极有研究价值的文物,但打捞方案仍未确定,应该不会采取整体打捞,因为和“南海I号”在海底所处条件不一样。假如有必要打捞船体的话,可以采取西沙华光礁Ⅰ号沉船的打捞方式,即拆解打捞。

  张威介绍到,当时对西沙华光礁Ⅰ号沉船,考古人员将船体进行了拆解,对511块船板逐个编号、绘图、拍照后,按顺序打捞出水,就地进行防霉保湿处理后,再包装封箱运输。

  不管最后决定的“打捞方案”如何,船体打捞并不是接下来的三个月的计划,在今年也无望完成。南澳I号水下考古领队孙键说:“9月、10月天气不好,船体打捞肯定要往后推,今年只能先做好准备。”

  南澳县博物馆“担重任” 临时存放南澳I号出水文物

  据悉,南澳I号打捞出水的文物将在打捞船上进行初步登记,然后集中送到南澳县博物馆,再进一点进行编号、拍照、度量,并在三个脱盐池的淡水中进行浸泡、脱盐处理。目前,南澳县博物馆正在加紧安装新的安全监控设备,以确保文物安全。

  为迎接将要上岸的“南澳I号”文物,博物馆已给它们营造了一个250平方米的“新家”。这个“家”设在博物馆五楼,已加装防盗门窗,房内竖起牢固的铁架,准备安放出水瓷器等文物。南澳县博物馆馆长黄迎涛表示,这里还会增加除湿、恒温等设备。

  为保证文物安全,由博物馆两位负责人保管分别保管两道铁门的钥匙,外人若要进入,需要两人同在才可打开大门。另外,博物馆的视频监控和报警系统全天候监控,一旦有人非法闯入,系统将会发出报警,并自动联网110。

  背景:

  2007年5月,南澳县渔民发现“南澳Ⅰ号”沉船遗址,在汕头南澳县乌屿和半潮礁之间海域,是闽、粤、台的海面交叉点,辽阔的海域是东亚古航线的重要通道。史载:“郑和七下西洋,五经南澳。”沉船最初被发现于2007年5月25日,去年9月26日在汕头正式启动水下考古,可之后南澳岛附近一直遭受季风、台风的双重影响,水下发掘只能暂停,今年4月9日再次启动,并计划3个月完成。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renyue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