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将才,而非“相”才?
他被英国广播公司评论为“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影响力最大的内阁大臣”,而他也是英国任期最短的首相之一
郝倩
伦敦时间11日,晚上7点10分,北纬52度。伦敦还沐浴在一片午后阳光下。
布朗和穿着深蓝色礼服的妻子在唐宁街10号门前发表了辞职声明。两天内,两次“辞职”——首相和工党领袖。此时的媒体仍在乐此不疲地猜度着政党们谁与谁会最终联姻。布朗的辞职也成为记者、观光客、抗议示威者眼中的一道风景。
在辞职声明中,布朗将“首相”称之为他人生的第二份重要工作,而现在,他要专注于第一份工作了——做一个丈夫和父亲。
离场的最后一刻,布朗的幼子首次在公众面前亮相:6岁的约翰和3岁的菲沙。布朗与继任者卡梅伦的行事风格多有不同:卡梅伦和妻子萨曼莎在大选中将家庭的和睦录像公之于众;多次安排记者在西伦敦的家中采访;牵着妻子儿女频频公开亮相。布朗却是首次让两个儿子面对镜头,只是此时他要离开唐宁街了。
布朗在最后一次作为首相的发言中坦言自己“脆弱”,并称他热爱首相这份工作,但不是因为首相的名号或是荣耀,而是因为这份工作具有巨大的潜力。
当晚布朗便携妻儿飞往苏格兰法夫郡。一周前,他还在这里为大选拉票。布朗在工党总部声称,他必须接受并承认这是他的错误。之后,布朗说,他一定会支持工党的新领导人,不论那将会是谁,因为有一件事情是不容改变的——“我是工党成员,而且永远都是”。
12日,“后布朗时代”的第一天,所有的报纸几乎都被卡梅伦拥吻妻子的巨幅照片所覆盖,大家都在说“让我们拥抱改变吧”。
年近花甲的布朗出生于苏格兰的格拉斯哥,父亲是牧师。在学生时代,他便与工党结缘,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据称他12岁时开始为工党拉选票,并于17岁正式加入工党。
34岁时布朗便走入公众视野,从任工党影子内阁财政首席秘书、贸易工业事务发言人直到财政大臣。1997年5月布莱尔出任首相后,作为财政大臣,布朗对英国经济功勋卓越。
之后10年的财政大臣经历,算得上是布朗政治生涯中十分荣耀的一段历史,他与首相布莱尔被称为“双寡头”,参与了布莱尔的主要决策,包括2003年英国参加伊拉克战争。
同期,当时英国经济创下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失业率和通胀率都处于40年来最低水平的纪录。2000年8月3日,49岁的布朗与36岁的公关经理莎拉·麦考利结婚。莎拉迅速成为他在公共事务中的贤内助,并多次帮丈夫拉选票。
2007年5月17日,布朗获得工党领袖提名。由于他的候选人资格无人挑战,在6月24日工党举行的特别会议上,布朗作为唯一候选人,未经选举便被直接任命为工党领袖。
如果不是近年来的金融危机,布朗也不至于上任首相后被迅速推到风头浪尖。而现在的英国经济显然仍呈现风雨飘摇之势:制造业萎缩、经济复苏缓慢、债台高筑;还有仍深陷其中的阿富汗问题。内忧外患,都成为此次布朗竞选连任失利的负面因素。
眼下,英国社会上对布朗的政治生涯褒贬不一,他被英国广播公司评论为“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影响力最大的内阁大臣”,可惜的是,他也是英国任期最短的首相之一。但是,布朗在担任财政大臣10年中所展示出的“果决和言行一致”等特色已得到英国公众认可。甚至有民众认为,此次大选中的电视辩论,虽然卡梅伦和自民党领袖克莱格表现远优异于布朗,但多有表演的成分,且对英国经济事务仍显得一无所知。
大选之前的24小时,布朗就曾公开表示若是竞选失败,将放弃政治生涯,与妻子转做慈善。
布朗还认为,作为首相,他的确做了许多正确的决定,例如在解决银行危机时,就行事果断,且避免了英国遭遇更严重的金融危机。他将个人所得税从23%减少到20%,对英国公共医疗巨资投入,将这一板块从布莱尔时期的没落拯救了出来。此外,布朗还兴建了诸多的学校和医院,数量超过之前任何一任财政大臣。对于保守党,布朗的看法意向明确——如果保守党当政,那将是一场经济灾难。
在布朗看来,这是“后危机”时代的第一场大选,与之前的大选都大有不同。
“如果将此次大选看成是选举和辩论的加法,那这个看法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始料未及的,而公众需要想清楚他们到底需要什么,再花些时间做判断。”但是,他的言论显然被默多克的新闻集团的报道排除出局,就连《卫报》也没有站在他这一边。
“生命中最重要的问题不是你是否犯了错误,而是你做了什么,之后又学到了什么。每次如果我说错了话,我绝不会等上几个小时再认错。”布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