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童案背后的深层次矛盾与解决之道
人民网5月17日电 近来连续发生的小学、幼儿园恶性凶杀案,引起了全社会的悲伤、愤怒和深深忧虑。温家宝总理在接受凤凰卫视访问时表示:频频发生的袭童案,社会矛盾的深化和存在不公平问题是导致事件发生的根源。政府正在努力发挥基层的协调作用,维护公民的生命安全和权益,让社会更为和谐。5月14日,人民网舆情会商室请来了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胡星斗、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郭于华和《南方周末》评论员笑蜀三位嘉宾,为我们解读温总理谈话并分别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社会不公
当被问及温总理所说的“不公平问题”所指时,郭于华教授说道:“社会矛盾尖锐突出是由于存在巨大的 社会不公:贫富分化,司法不公,官民冲突日趋严重。其实中国老百姓并不是盲目地仇富,而是对社会缺少公平正义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中国的社会发育还有太长的路要走,制度瓶颈严重控制了社会发育的可能性与空间。”
胡星斗教授认为:中国的社会保障是歧视性、多轨制的,即使这样,低保等仍然被乡村干部的亲属等拿走了,很不公平。中国的社会保障一是覆盖面低,二是不公平。
言论缺乏有效出口
在校园袭童案原因的进一步分析中,郭于华教授指出:“归结于个人原因太过简单,应该意识到个人性的同时就是社会性的,其背后一定有更深刻的社会根源或者说社会弊端。一些人利益受损,表达无门,上访被当成精神病。”一些基层政府“把维权与维稳对立起来,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现有的维稳思路往往是以压制正当的利益表达为前提的。”
胡星斗教授则表达了这样的看法:“上访者被地方政府当成敌人,所以民怨积累。”“目前老百姓的话语权和申冤权被地方部门剥夺了,强势集团欺压弱势群体,弱势群体滑向边缘群体,边缘群体中的绝望者可能沦为暴力群体。”
评论员笑蜀认为:“最大的挑战,就是极度的封堵和压抑造成的绝望和暴戾!并由这种绝望和暴戾导致的社会性精神崩溃。”
缺乏公民危机干预机制
胡星斗教授在访谈中提到:“我们高度重视物质的社会,忽视了心理和精神层面;我们重视硬件,忽视软件。有很多数据表明,我国精神有疾病、心态不正常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的社会也缺少民间的各种心理关怀机构。”
访谈中众多网友迫切地想要了解如何杜绝此类案件的发生,对此,三位专家分别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推进改革:
胡星斗表示应当“推进改革。改变强权、特权、垄断,实现社会正义。如果正义没有了,社会安宁也没有了。中国需要建立健康的公民社会,需要千百万个慈善机构、公益组织、心理辅导机构等,政府应当开放这些。”
问责政府:
郭于华教授认为“应该向政府问责,根本的解决之道是执政党和政府要与利益集团切割,站在大多数人民一边,承担起建立利益均衡机制、开放利益表达渠道、维护社会公正的重要角色和使命。”
关怀人民、给人民批评政府的权利:
在谈到人民需要表达诉求时,笑蜀说道:“每个人都需要关怀,这种关怀不是钱能代替的,不是GDP能够解决的。一个人的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只能独自承受命运的打击,最后只能走向绝望。给身边的人多一点力所能及的温情,让每一个失败者都至少有诉说空间、有倾听对象。”应给予“公民对政府进行批评的权利、抗议的权利、不服从的权利,即可以跟政府讲道理的权利。有地方讲道理,就能够培育这个社会的理性空间,理性空间大了,暴戾之气就会锐减。”
媒体真正发挥功用:
谈到对此类事件的,郭于华教授认为报与不报“是疏与堵的关系,信息公开透明才可能有社会信任;封锁消息、制造不明真相的群众是引火烧身之举。”笑蜀认为在此类案件的报道中“对惨案细节不可渲染,这是底线。但不渲染细节不等于不该报道。不公开报道,就等于拒绝向社会预警,就等于让公众置于高危境地而一无所知,就等于帮助罪犯行凶。”他还认为畅通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和权利救济渠道需要“独立的舆论和司法,微词才不会使媒体和司法成为权贵的道具和帮凶,才可能真正让弱势群体有表达空间和救济渠道。”
访谈的最后,三位嘉宾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期待。胡星斗说道:“只有进行权力结构改革、政治改革,才能建立和谐社会。”笑蜀认为:“知耻而后勇,否则永难出头。”郭于华表达了“大家都关注才会有进步,围观改变中国”这样的观点。(人民网舆情监测室)

上网从搜狗开始
民生视点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