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身三“宝”:手提电脑、相机、塑料头盔
本报记者周喜丰 泰国曼谷报道
枪声四起。恐惧笼罩全身。
当军人们提枪跨步进入隆披尼公园的一刹那,为了让自己跑得更快一点,我把背包里的一瓶水甩出老远。
这其实是一支军人与记者混杂的队伍,放眼望去,来自全世界各地的媒体记者绝不比持枪强攻“红衫军”营地的军人少。
与行动中的军人为伍,这是一种杂乱无章的秩序。我没有弄到防弹衣,只好把背包反过来,挂在胸前,出发前,我已经把手提电脑装在背包里,希望它能发挥防弹衣的作用,保佑我的心脏。
在军方强攻开始前几分钟,军方一名医务人员发给我一个口罩。为了在混乱中能让人一眼看明白自己的身份,我在口罩上用笔写上了“PRESS”。
曼谷的枪声让人心惊肉跳。穿梭在军人的队伍中,枪口的朝向没有任何规律,你无法顾及他们的枪是否会走火,一切只能听天由命。我惟一的动作是在不拍照的时候,尽量把相机放在脑袋旁边,下意识地保护最重要的位置。
慌乱中,我捡起一个“红衫军”丢弃的黄色建筑头盔戴在头上,尽管那是塑料的,几乎起不到任何防护作用。我也许只是为了增加自己心理上的安全感。
远处传来爆炸声,声音巨大,地面也抖了几抖。这样的爆炸震得人心里发慌。同事秦楼已经跟着军人跑出去老远,手机信号被屏蔽,我没法联系上他。
我知道,当天的曼谷必定是要沾上血腥味的。这里是战场。
当四周的狼烟慢慢地变得弱小,可以想见,军队已经掌控了“红衫军”大本营。在我撤出的途中,几名外国记者在议论,冲突中,有一名记者中弹殉职。一阵伤感袭上心头。我无法想象,这是一个怎样的场面,那么多的记者与军人混杂在一起,出生入死。
一个小时后,我接到了秦楼的电话。我想,我还是应该感到庆幸,尽管,我可能只是其中最不勇敢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