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泰国红衫军举行示威 > 泰国红衫军示威评论

泰国内乱“斩草难除根” “微笑国度”裂痕加深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2010年05月23日04:07



  5月19日,红衫军领导人宣布投降,持续两个多月的大规模示威走向结束。然而,驱散“红衫军”,多少属于“斩草难除根”,泰国的政治危机远未结束。在“红衫军”与政府的长期对峙与冲突中,泰国没有赢家:“红衫军”是大输家,它没有将政府赶下台;政府也是大输家,它没有消除“红衫军”的怨恨。

  这场旷日持久的冲突,让整个世界看到了这个“微笑国度”隐藏的裂痕:中产阶级和东北部农民的经济差距,已经演变为日益加深的政治仇视。如今,曼谷街头的硝烟虽散去,但裂痕即使没有扩大,也仍刻在泰国社会深处。这种裂痕正是数年来泰国政局动荡的“震源”。不消除这种裂痕,泰国政局难有平静之日。

  专题文字:党建军

  红衫军 无疑是大输家

  本报讯 5月19日,“红衫军”领导人宣布停止为期两个多月的集会,向警方自首。泰军方控制了局势。如果从3月14日“红衫军”宣布10万人大示威算起,示威活动超过70天。“红衫军”的目标很“简单”:就是让总理阿披实下台,重新大选。但70多天的围城后,最初目标一直未能实现。仅就此而言,“红衫军”无疑是大输家。

  过去:尝过胜利的滋味

  不过,在其短暂的历史上,“红衫军”也曾尝过胜利的滋味。很多人可能不清楚,这只是一个成立不到4年的团体,最初名称是“泰国反独裁民主联盟”,后改为“反独裁民主联合阵线”,由于在抗议中身穿统一的红衫,该组织成员和支持者被称为“红衫军”。

  从其诞生开始,“红衫军”就与前总理他信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2006年,20多个泰国民间组织组成“人民民主联盟”,即所谓“黄衫军”,多次组织反他信大规模集会。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红衫军”问世,与“黄衫军”对峙,支持他信。与“黄衫军”成员来自城市中产阶级不同的是,“红衫军”的主要成员来自泰国东北部和西北部的农村以及城市最底层。

  2006年9月19日,泰军发动军事政变,时任总理他信被推翻,流亡国外,军方建立军政府。此后,直到2007年年底军方交权前,“红衫军”多次举行反对军政府的示威活动。2007年12月,亲他信的政党选举中获胜,沙马出任总理。可以说,军政府让权、亲他信势力上台,也有红衫军的“一份功劳”,让其尝到过胜利的滋味。

  当前:吸引着全球目光

  2008年5月,“黄衫军”再度大规模示威,要求亲他信政权下台,“红衫军”再度复出。

  2008年,“黄衫军”的示威游行,曾导致曼谷机场关闭,成千上万外国游客滞留,行动收到“效果”:当年9月,宪法法院判决沙马在任总理后主持烹饪节目违宪,其总理职务被剥夺;当年12月,法院宣判解散执政联盟六党中的人民力量党、泰国党和中庸民主党,时任总理、他信的妹夫颂猜失去继续担任总理资格,亲他信的势力遭重挫。此前在国会中为少数派的民主党主席阿披实任总理。

  此后,“黄衫军”退去,“红衫军”再度发力,要求阿披实下台。“红衫军”的大规模示威吸引了足够的目光。2009年4月,“红衫军”围堵东盟峰会举办地,导致峰会取消,多国领导人被迫乘直升机离开会场;2010年3月,“红衫军”在曼谷向总理府泼洒鲜血。红衫军这些“富有想象”的抗议活动使其频登各国媒体的头条,但其推翻政府的目标却一直未能实现。

  未来:游击战还是隐退?

  3月14日,“红衫军”向政府发出24小时解散国会的最后通牒,阿披实拒绝接受。5月17日,政府向“红衫军”发出最后通牒,要求红衫军当天离开集会区域,“红衫军”同样没有接受。

  从“红衫军”的最后通牒,到政府的最后通牒,泰国僵局悄然发生着变化。持续的示威固然显示了“红衫军”的力量,同时也暴露了其力量的局限性。对“红衫军”来说,胜利似乎愈加遥远,也越来越不现实。这无疑是“红衫军”问世以来经历的最大挫折。

  回顾“红衫军”的短暂历史,就可以发现,虽然“红衫军”所代表的泰国农民占到泰国人口的大多数,但在他信之前,他们在泰国政治舞台上一直是一支沉默的力量。可以说,是他信“唤醒”了这支力量。对此,泰国反他信人士一再表示,所谓“红衫军”是领着他信的薪水参加示威的;泰国政府为此采取了封存他信资金账户的做法,试图切断红衫军的“粮草”。但也有媒体称,让大批“红衫军”离开家乡和亲人来到曼谷,睡在楼梯间,每天忍受不适与危险,所需要的恐怕不只是他人给予的微薄薪水,而是因为内心的不满和愤怒。

  目前还不清楚,这次挫折将如何影响“红衫军”的未来。前总理他信警告说,政府对“红衫军”的镇压可能在全国引发游击战。他信的警告或许有些危言耸听,但无可置疑的是,对现政府不满和愤怒的“红衫军”仍将继续存在,仍可能以他们手中的选票影响泰国政局走向。

  泰国政府

  看似胜者 实则大输家


  本报讯 随着“红衫军”领导人的投降,“红衫军”与政府的对峙似乎宣告结束。从表面上看,政府是这场对峙中的胜者。因为政府没有接受“红衫军”的条件,并以强力迫使红衫军领导人投降。然而,即使这算得上是胜利,也是一场值得怀疑的胜利。实际上,和红衫军一样,泰国政府是这场冲突中的另一个大输家。

  合法性依然遭质疑

  泰国政府依靠武力驱散了“红衫军”,却未能解决自身在“红衫军”成员中的合法性问题。对泰国政府来说,这并非一个无关紧要的小问题,而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大问题。

  众所周知,“红衫军”代表的是农民和城市底层阶级,其人口总数超过泰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二。因此,当“红衫军”宣称现政府不合法,要求解散政府举行大选时,实际上是代表泰国多数人口,提出了现政府的合法性问题。

  回顾阿披实政府的诞生历程,就可以发现,它确实不是经过大选而上台的,并未接受选民投票这一关。实际上,阿披实所在的民主党原本是国会的少数派和反对党。当然,阿披实上台完全符合泰国法律,但在他信支持者和“红衫军”看来,他们投票选出的合法政府是被“谋杀”的;阿披实政府显然是“非法继承者”。

  自2008年12月上台以来,阿披实政府一直未能得到“红衫军”的认可,也一直未能摆脱合法性问题的困扰。对阿披实政府而言,从长远来看,这种对合法性的质疑将产生致命后果。几乎没有人怀疑,如果重新举行大选,占人口大多数的泰国农民和城市底层民众将再选一个他们心中的合法政府,而阿披实政府则将难逃下台的结局。

  经济总量面临缩水

  泰国政府输掉的,还有泰国的经济。

  漫长而血腥的冲突摧毁了泰国一向展示的“微笑国度”的形象,爆炸、鲜血、火光、尸体、枪声、混战……泰国向全世界展现了一个充满愤怒与暴力的形象。

  这种形象的骤然转变,直接地影响到了泰国的经济民生。其中,受冲击最强烈的莫过于泰国旅游业。迄今为止,已有50个国家向本国公民发出赴泰旅游警示。在曼谷市区,酒店入住率一直在20%~30%的低位徘徊。

  旅游业是泰国的支柱产业之一,旅游业产值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6%~7%;泰国20%的就业人口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业。泰国官员估计,今年赴泰国旅游的外国游客人数将比去年下降10%。截至目前,长期的示威已经导致泰国旅游业损失至少10.5亿美元。“可以肯定的是,复苏进程是漫长而昂贵的,这是泰国旅游业所经历的史上最严重危机。”泰国旅游协会发言人差洛恩说。

  受到冲击的不只是旅游业。曼谷的大型商场被迫关门,零售业遭受重创,损失近10亿美元。与此同时,泰国股市大幅下跌,泰铢汇率大幅下挫,泰国经济甚至面临陷入衰退的危险。对经历政治冲突的泰国人来说,经济上的警报无疑是雪上加霜。

  冲突根源:政治裂痕是怎样形成的?

  本报讯 “红衫军”示威所引发的暴力冲突,曾让很多人困惑不已:曾经温和的“微笑国度”怎么会变得如此陌生?然而,或许正像其他国家一样,每个国家都有其多面性,世人以往更多看到了其“微笑”的一面,却忽视了“微笑国度”的另一面:贫富差距、社会对立。

  “黑色5月”的重演

  对很多人来说,5月的血腥冲突让他们第一次看到泰国的另一面。但对很多上了年纪的泰国人来说,这不过是18年前“黑色5月”的重演。

  1992年5月,以中产阶级为主的示威者在曼谷集会,要求军方推出的总理下台,引发了持续4天的暴力冲突,士兵对示威者开火,48人被打死,数百人受伤,酿成泰国独立以来最严重的冲突。随后,泰国国王普密蓬干预,冲突结束,民主恢复。很多人认为,泰国从此摆脱了“街头政治”,摆脱了军政体系。

  但18年之后,泰国陷入比1992年更血腥的暴力冲突。自3月中旬以来,冲突导致的死亡人数超过75人,伤者超过1800人。就冲突规模而言,1992年的冲突主要局限于曼谷老城区;如今,政府宣布曼谷和全国25府进入紧急状态。就冲突的结束方式而言,1992年的冲突是以国王出面平息争端而结束;这次则是以一方强力镇压、一方宣布投降结束的。

  回顾18年前的冲突,不只是为简单的对比,而是要提醒人们:18年前的那场示威的胜利,或许直接影响到了后来,包括现在泰国民众对示威的“迷恋”,促使他们相信“街头政治”可以改变政权。

  中产阶级与农民的对立

  不过,更值得关注的是两场示威的不同之处。1992年,示威者主要是中产阶级和学生;2010年,“红衫军”主要是来自东北部农村的农民。冲突背后是泰国农民、底层阶级与城市中产阶级的对抗。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转变,根源在于泰国经济增长中出现的贫富差距以及泰国政治家的一再失策。

  据统计,泰国60%的人口仅掌握25%的全国财富,这60%的人大部分集中在泰国东北部农村地区。如此严重的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问题,就是泰国现今政治动荡的主要根源之一。

  与此同时,他信2001年就任总理前,泰国广大农村地区在政治上一直处于未觉醒状态。但在他信上台后,在推行多项惠农政策的同时,还在农村地区建立政党基层组织,直接地唤醒了这股政治力量。只是,他信在拉拢农民选票的同时,未能兑现一些有利于富裕阶层的承诺,导致城市中产阶级逐渐成为反对他信的主力,即所谓的“黄衫军”。一定程度上说,中产阶级与农民的对立、贫富差距在他信上台后日益明显,这与他信所推行的一系列政策密不可分。就此而言,这不能不说是他信执政的一大失误。

  政治裂痕左右政局

  对支持政府的泰国中产阶级来说,民主意味着清廉、高效的政府和不受买票、舞弊以及暴力玷污的选举。在他们看来,他信以及亲他信势力就是通过在广大农村地区买票上台的,因此,有人提出改变现有选举制的建议,试图废止“一人一票”,以任命方式确定议会多数席位,从而防止亲他信势力再度上台。

  而在“红衫军”所代表的贫困农民和城市最低阶层看来,他们认为自己被泰国快速的经济增长所遗忘,他们投票支持的政党要么被军事政变推翻,要么在法庭的裁决下倒台。对泰国中产阶级而言,“红衫军”无疑是一个新的对手;在他信上台后,这个对手快速觉醒,日益强大。

  可以说,城市中产与农村贫民之间的裂痕,从最初经济上的贫富差距,已经逐渐演化为政治的裂痕。从2008年“黄衫军”大示威,到2009年~2010年“红衫军”大示威,双方的裂痕在一次次的对立和冲突一再加深扩大。很显然,这种深深的裂痕仍将左右泰国政局发展。

  政局出路:弥合社会裂痕

  本报讯 曼谷街头的枪声逐渐平息,但泰国政局危机远未结束。只有消除对立的根源,泰国才能摆脱政治冲突的周期性循环。当然,弥合深深的政治裂痕千头万绪,选举制度需改革,司法制度需改革,民众观念也需改变。

  选举制度:须根除贿选之风

  针对泰国选举制存在的弊端,泰国中产阶级提出废弃“一人一票”建议,这无疑是一种激进的主张,但泰国选举制的弊端也不可否认,亲他信势力向选民贿选也并非空穴来风。

  实际上,自1992年泰国举行多党制议会大选以来,不少政客公开以金钱换取选票。2005年大选期间,他信所在党派曾将选票作为“抽奖奖券”,吸引选民投票。大量存在的贿选现象使泰国选举沦为“大集市”,严重损害了其可信性。因此,要想恢复选民对选举制度的信心,就必须根除贿选之风。

  司法制度:须公正与公平

  如果说泰国中产阶级更多关注选举弊端的话,那么“红衫军”更关注司法公正。在他们看来,是不公正的司法制度,导致其支持的两届政府相继倒台。或许,对比泰国宪法法院在对亲他信政党和现执政党的不同立场可发现,“红衫军”的担忧并非无端猜测。

  2008年9月,宪法法院判决沙马出任总理后主持烹饪节目违宪,被立即剥夺总理职务;他信妹夫颂猜接任总理。同年12月,宪法法院宣判解散执政联盟六党中的人民力量党、泰国党和中庸民主党,颂猜内阁就此下台,阿披实政府上台。在这两起针对亲他信势力的判决中,泰国宪法法院的行动都颇为迅速。然而2010年4月,泰国选举委员会要求宪法法院审理民主党涉嫌滥用2900万泰铢基金以及收受2.58亿非法献金案。不过,迄今为止,宪法法院仍未对该案作出审理结果。

  因此,维护宪法法院乃至泰国司法体系的公正性,也是恢复弥合泰国政治裂痕、重建民众信任的必要手段。

  政治家:须抛弃私利想法

  不论根除贿选之风,还是维护司法公正,都需要政治家的推动;要消除国内的贫富差距、政治裂痕,更需要政治家具有相当的责任感和行动力。

  这就意味着,泰国政治家必须致力于消除国内的政治裂痕,而不是利用这种裂痕谋取个人私利。自2006年以来,“红衫军”和“黄衫军”大规模示威的惨痛教训表明,泰国政治家需要为缩小国内贫富差距、城乡差距付出更多努力,需要努力去弥合政治裂痕,而不是利用这种裂痕煽动街头示威,谋取政治私利。

  泰国民众:须弃“街头政治”

  裂痕的弥合还需要对立民众的共同努力,核心问题是对立双方应放弃对街头抗议的迷恋。自2006年以来,红衫军上街,黄衫军休息;黄衫军上街,红衫军休息;亲他信政党上台,黄衫军上街;反他信政党上台,红衫军上街。4年时间内,街头抗议活动几乎未能停止。

  不论是1992年国王出面平息冲突,还是“黄衫军”和“红衫军”的胜利,都凸显了泰国代议制的无力。长此以往,更合法而且和平的民意表达途径将日益空洞化,泰国民主体制也将因此日益虚弱、政局将难免动荡。因此,如果要实现政局稳定,泰国对立的双方都须回归合法途径解决纷争,放弃对街头抗议的迷恋。而这一切,又需要公正的司法体制、权威的选举制度和负责任的政治家等一系列前提条件。 (来源:广州日报)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廖恒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