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10年新疆工作会议 > 10新疆工作会议评论

推动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2010年05月24日00:14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新疆工作座谈会,中央决定推动新疆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力争到2015年使新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加大对新疆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意在新疆率先进行资源税费改革;批准喀什成为“经济特区”等等。

  政治局常委悉数参加新疆工作座谈会,而新疆工作座谈会是中央除西藏以外就单一地区(新疆)召开的工作座谈会,规格可见之高。新疆过去被认为是地缘政治上的缓冲带,同俄罗斯、蒙古、印度、阿富汗等8国接壤,边境线长达5400公里。在麦金德的地缘政治学说里面,它属于世界大陆的心脏地带,既有国际政治的诡变,也有分裂势力的干扰。所以,很长时间治疆之道是“稳定才能发展”,并没有大力推进新疆的国际通道作用。但是,在这次座谈会上,国家主席胡锦涛强调新疆必须“跨越式发展”,这意味着治理新疆的策略变为“发展才能和谐”。实际上,这一思路在2007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32号文)早有端倪,32号文将新疆视为“中亚和欧洲的国际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沟通中国向西的国际大通道、交流大桥梁和合作大平台”。

  坦率地说,从区位辐射和外部联络能力上看,新疆原本不弱。新疆有机场群和庞大的铁路网,一类口岸18个,二类口岸11个。只不过此前的“区位封闭化”思维对新疆的功能有所限制。这种思维也使得新疆经济发展策略变得非常含糊。因为如果将新疆看作是一个开放的经济体,那么它首先要服从大区域的分工,即新疆和中亚国家之间的国际大分工。但是因为过去对新疆的大通道意识重视得不够,所以新疆更多服从于全国内部的“东西部分工模式”,即新疆的资源或者单向管道作用(从哈萨克进口石油、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是作为东部原材料基地,运到东部进行深加工。在这个模式下,新疆只能祭起“资源优势转换战略”的大旗,仅仅是一个“资源前端”。所以,无论是1980年代的“资源大省”战略还是1990年代的“一黑二白战略”(石油和棉花、羊毛)都摆脱不了这个窠臼,效果不尽人意。

  这种分工导致新疆产生所谓“涓滴效应”。一般来说,资源大省没有纳入一个硬性的分工网络,那么资源大省都会出现“资源诅咒”效应,例如山西是煤炭大省,由于中国经济高增长带来的旺盛需求,让山西的国有和民间资本都热衷于煤炭行业,因为煤炭采掘业能带来丰厚的、排他性的利润回报。而这种资本逐利方式,也使得作为人口大省的山西的制造业并没有得到与之匹配的增长,而制造业比采掘业更容易带来人力资本提升、劳动生产效率提高和就业的增长,于是资源优势的省份反而对经济优化和长期发展产生强大的“抑制因素”。

  但新疆跟山西不同,原因在于新疆的地缘政治性,政府强调经济领域的“国有国控”,导致新疆的资源高度国有化,在新疆建立大量的重化工企业。而新疆民资则不像山西那样能分享资源行业,他们更多地从事鞋帽服装等轻工业。这就造成了,新疆一方面“重工业偏重,轻工业偏轻”。于是,新疆当地民间资本并没有分享资源大省的好处,相反一方面央企“调走”了资源,一方面轻工业资本又受到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新疆当地资本和民众只能啜饮些“涓滴”。而这次新疆率先进行资源税费改革,恰是改变“涓滴效应”,对原油、天然气资源税改革将给新疆带来额外的财源,因资源税是地方税种,即使以5%税率而论,新疆财政也会有百亿以上的新增收入。

  实际上,这次促进新疆发展计划也可以看作是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一次大动作,增加中国的区域分工层次,延长产业链条,东部发展高精尖科技产品及第三产业,中部发展深加工制造业,新疆利用中亚各国的原料优势发展与之对称的制造业,把对外开放推向中亚地区,从而实现全新的、更高水平的开放局面。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梅智敏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