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天气 > 西南旱灾 > 云贵旱灾最新消息

云南百年一遇旱情倒逼农业发展转方式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5月28日13:03
  四季如春、瑰丽多彩的云南竟也有旱情?

  空前的旱灾就这样不期而至。从去年秋冬季节开始,旱情在云岭高原持续蔓延,全省约1/3的农村人口饮水困难,约60%的夏粮绝收。土地龟裂、坝塘干枯……

  面对这场百年一遇的旱情,云南省干部群众顽强抗旱,科学救灾,在确保“人人有水喝”的同时,围绕粮食增产增收打响了春耕生产的抗旱保卫战。

  抗旱保苗方法在全面推广,农业增产技术在迅速扎根,结构调整步伐在坚实迈进。放眼田间地头,久旱的红土地正在孕育着新的希望。

  “这是农业增长方式的一次跨越。只要不再出现过于极端的天气,我们今年粮食增产40万吨,农民增收8%。”云南省省长秦光荣话语坚定。

  “哄”技术让种子生根发芽

  “这些苗是"哄"出来的”。

  指着已是绿油油一片的玉米苗,宣威市龙潭镇党委书记田春红向记者介绍了这项“哄”的技术:玉米种播下去后,浇上一瓢粪水,使这粒种子又保了水,又保了肥,在水、肥的“哄骗”下种子开始生根发芽。

  “这项技术的特点是成本低,易于推广,不仅能抗旱保住幼苗,还能明显提高玉米的产量。”农科人员的描述更给田春红吃了定心丸。“干旱给我们的夏粮造成了很大损失,但我们完全可以弥补回来。”田春红说。

  “哄”苗仅仅是抗旱保春耕的一项技术。记者在旱区采访中了解到,立足于抗大旱保增收的要求,云南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应用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地膜覆盖技术。今年云南省玉米的地膜覆盖技术要达到1000万亩,比去年增加300万亩,使亩均提高单产15公斤以上。

  ——良种推广。水稻、玉米、马铃薯等作物的良种推广面积达4000万亩,良种覆盖率创纪录地达到80%以上。

  ——高产配套技术。实施粮食高产万亩示范片区600个,比上年增加350个,集成整合粮食作物高产技术,亩均增产5%。

  “今年是农业技术整合最好、推广力度最大、覆盖面最广的一年。”云南省农业厅厅长张玉明介绍说,“这不仅使我们的抗旱能力有明显提升,也使我们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生产能力有明显提升”。

  据测算,在严峻的旱情下,全省夏粮将减产100万吨,但随着一系列增产技术的推广和播种面积适当扩大,全年粮食产量将总体保持增产。

  截至5月25日,全省共完成秋粮播种4000多万亩,快于往年同期进度,为增产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个“损失”与三个“补”

  “还真走对了,我们家的收入不会减,只会增。”前往广东务工的农民蔡军宽说。

  蔡军宽是昆明市寻甸县河口镇白石岩村委会瓦房村的村民。在参加了河口镇劳动和社会保障站组织的劳动技能培训后,饱受干旱之苦的蔡军宽与镇上的3000多人一道走上了外出务工的道路。

  河口镇劳动和社会保障站站长李银朝算了一笔小账:3000多农民工按每月纯收入1000元,一年工作10个月计算,将带回3000万的务工收入,可望成为全镇的一项“支柱产业”。

  河口镇是云南今年外出务工人员增加的缩影。面对旱情,云南省及时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特别行动计划”,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使旱区富余劳动力提高了劳动技能,增加了务工收入。截至5月下旬,全省已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75万人。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特别行动计划”是云南省“农业损失非农补”的一项措施。面对旱情对农民增收造成的严峻形势,云南省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了经济作物、畜牧业的发展。

  ——“粮食损失经济作物补”。全省加快烤烟、蔬菜、甘蔗等优势经济作物的种植。在中央的关心下,云南今年的烤烟收购指标新增360万担,新增的指标可增加农民收入30亿元,相当于全省农民人均可增收100元,恰好弥补了秋冬经济作物的损失。

  ——“种植损失畜牧业补”。针对牲畜饮水困难、养殖成本增加的情况,云南把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发展摆在重要位置,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实现全年出栏猪、牛、羊6000万头只,比去年增加700万头只。

  ——“农业损失非农补”。根据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省情,今年以来云南加强培训,强化服务,拓展渠道,计划安排新增培训农村劳动力不少于110万人,新增转移就业88万人,使全省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新增200元以上。

  截至5月18日,全省600多万亩烤烟移栽任务全部完成,“这标志着云南省烤烟生产能力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局长余云东说。

  “随着一批市场好、有特色、效益高的经济作物的种植,农民兄弟的增收有了保证。”云南省农业厅厅长张玉明说。

  水利化路线图绘就

  病险水库加固。水利工程设计。中低产田改造。作为曲靖市水务局长,彭志能最近忙得不可开交。

  不过彭志能是忙并快乐着:照这样的工作进度,曲靖市的农田水利设施、水利化程度和城乡供水能力将很快有大的改观。

  云南本是水资源大省,全省径流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就有900多条,水资源总量居全国第三位,人均水资源量、亩均拥有水资源量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倍多。

  大旱警醒云南。由于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不足7%,远低于全国水利化水平。全省有效灌溉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37%。农田水利基本设施的脆弱在大旱面前暴露无遗。

  云南省省长秦光荣强调:“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要把解决水的问题作为云南发展的头等大事,迅速扭转供水保障水平低的局面,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水利化路线图已在云岭大地绘就:从今年到“十二五”末的六年里,云南计划投资1000亿元,建设100件以上骨干水源工程和100万件“五小水利工程”,新增库容30亿立方米,相当于六年时间新增库容近30%。

  高产稳产农田建设步伐坚定推进。整合烟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扶贫以及以工代赈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全省每年完成200万亩以上中低产田改造,10年时间完成2000万亩中低产田改造,使全省农民人均拥有1亩高产稳产农田。

  建设良好生态,增强云南水环境的保障能力。建设更加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到202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0%左右,活立木蓄积量达到20亿立方米以上,城市建成区绿化率超过40%。

  一个在抗大旱中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云南,将迎来大地的丰收。

  (新华社记者邓久翔、李自良、浦超)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责任编辑:肖尧)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