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华英才半月刊 > 最新消息

沈文庆:追求科学之美

来源:中华英才 TOP CHINA
2010年06月03日17:20

  引题:他在放射性核束物理及中能重离子核反应等研究领域作出了重要的创新性贡献;他热心科普工作,倾情青少年人才培养;他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声誉。

  提语1:我坚持献身于科学的精神没有遗忘,所以我有目标;我牢记以勤补拙的格言不曾遗忘,所以我会不断努力;我时常体味当年清贫的生活,所以我甘过平淡的生活。

  提语2:做好科普工作是科协的主要职责,更是科学家的责任。要让更多的人理解科学之美,热爱科学,走进科学。

  上海市科协主席接受本刊专访

  沈文庆:追求科学之美

  文/本刊记者 齐殿斌

  中学语文课本里有一篇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文章生动地阐释了居里夫人的美丽更在于她的心灵和人格,在于她对科学的不懈追求和对人类的无私奉献。因此,她的“美丽”可以跨越百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科协主席、著名实验核物理学家沈文庆从小就仰慕居里夫人,如今还经常讲述居里夫人的故事,他特别崇尚居里夫人的一句名言:科学非常美丽。作为一位成绩卓越的科学家和管理者,他一直以自己的刻苦与严谨、热情与执著、豁达与真诚,体会着科学的“美丽”,诠释着科学的“美丽”,追求着科学的“美丽”,实现着科学的“美丽”。

  在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前夕的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记者走进上海市科协的会客厅,沈文庆和记者像老朋友一样聊天,聊他的经历,聊他的成绩,聊他的人生感悟,也聊到了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

  立志为科学事业献身

  沈文庆1945年出生于上海,他的父亲白手起家刚刚挣得了一份家业,却在沈文庆两岁多时英年早逝。母亲不识字,不善经营,家庭很快陷入贫困。母亲和只有14岁的姐姐为养家每天出去给人家做工,沈文庆在家里没人带,误了报名上小学的时机,于是6岁时他直接读了二年级。当时因为贪玩加上学校教学质量较差,他的成绩一直不好。

  上初三的时候,沈文庆读到一些科普小册子,听到一些科普报告,这些唤起了他对科学的向往,对科学家的崇敬。希望自己将来也能成为一个科学家,成了他刻苦学习的巨大动力,学习成绩迅速提高。初中毕业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上海复旦大学预科(后来改为附中)。沈文庆感慨地说:“这是我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

  在大学预科的3年里,沈文庆读到了更多科学家的故事,特别是居里夫人的故事让他感动不已,他决心以居里夫人为榜样,将来要献身于科学事业。这也促使他更加下功夫学习,甚至找来大学的习题做。由于成绩名列前茅,他常被学校推荐参加物理、化学、数学等竞赛并频频获奖。

  1962年,只有16岁的沈文庆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选择学习物理专业,是因为他对居里夫人的敬仰,更是为了祖国的需要,因为当时正是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恢复的时期。他懂得,科学对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沈文庆参加清华大学同学们在校园组织的祝贺游行,不禁热血沸腾,激情满怀。他更深切地领略到了科学和科学家的伟大,体会到了科学和科学家的使命,更加坚定了为科学而献身,为祖国作贡献的决心。

  当时的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是6年学制,而实际上沈文庆只读了3年。之后就到农村去搞了八九个月的“社教”,和塞北的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刚刚回到校园,“文革”就开始了。可以说,大学期间他只学完了基础课,专业课几乎没有学。然而,他做科学家的梦想始终没有破灭。在那动荡的年代里,他靠着自学,系统地补习了专业知识。大学毕业后,他到新疆部队农场的连队锻炼,一呆就是两年多。

  在那段最宝贵的时间里,沈文庆失去了在学校里系统学习知识的机会,失去了接受当时中国最好教育的机会。提起那段经历,他感到很遗憾,但能够跟普通的工人、农民、士兵相处,和他们交朋友,并且学会了生活自理,学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他也感到很欣慰。

  1970年,沈文庆被分配到中科院兰州近代物理所。此时,所里许多人无所事事。沈文庆感到,社会进步还是需要科学的,人的发展还是需要知识的,科研所还是要搞科研的。当时没有条件搞科研,他就抓紧时间读书自学。通过自学,他不仅完成了大学的全部课程,而且英语也达到了相当的水平。

  用刻苦和创新为祖国争光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要选拔人才出国进行学术交流。一直坚持刻苦学习和研究并取得优异成绩的沈文庆,1979年2月被派往西德国家重离子研究中心进行学术访问。

  他出国后发现,当时中国与西方国家在科技方面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在当时的西德,不但有了计算机,而且研究所内都联网了。沈文庆说:“当时我不熟悉的东西太多了,超市、地铁、磁卡,甚至连如何打电话都要从头学,更不要说计算机、互联网了。”

  面对如此大的差距和困难怎么办?沈文庆选择了安下心来虚心学习、潜心研究。要搞研究,首先就要熟悉应用计算机。有关计算机的6本说明书,当时对沈文庆来说简直就是“天书”。他用极大的恒心和毅力,花了整整3个月的时间,终于过了计算机应用这一关,得到了德国国家重粒子物理所副所长很高的评价,这也让他进一步增强了信心。

  “我们中国人不会比别人差,我们一定能完成所担负的工作,并且要做得好。”沈文庆心中始终有这样一个信念。他那时每天的睡眠只有四五个小时,其余时间几乎全部用在了科研攻关上。两年中,沈文庆圆满完成了两项较高水平的研究工作,成果发表在权威杂志上。

  在德国有一个大众基金会,基金会的工作人员都由专家学者组成,基金来源是由大众汽车公司每年捐出的1%利润。基金会每年都拿出资金用来奖励德国或者来德国工作的优秀年轻科学家,沈文庆也得到了这个基金会的资助。20万马克,当时在中国无疑是一笔巨大的经费,沈文庆用这些钱买了当时最先进的仪器回国做研究。有的德国专家说:“可别成了废钢烂铁。”玩笑中带着担心:中国人的技术能力不行,这些仪器设备会不会被长时间搁置?

  不久,德国专家来到中国,看到沈文庆等中国科学家对仪器应用得非常好,并且做出了实验结果,他们由衷地竖起大拇指大加称赞,并邀请沈文庆再去他们那里一起搞研究、做实验。

  核物理的实验非常复杂,一个实验数据可以让一个博士生做上两年。当时,有两个外国科学家用一套老的方式反复分析没有理想的结果,沈文庆觉得应该换一个思路思考问题。后来,他用新方法取代了那两个外国人对实验的分析,结果获得了成功,由此写成的论文发表在美国的权威刊物上,为中国人赢得了荣誉。

  执著追求铺就闪光之路

  沈文庆主要的研究课题是放射性核束物理及中能重离子核反应。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装置”上,发现了低能重离子核反应的大质量转移反应机制,“轰击能低于73MeV的12C+209Bi反应研究”。这项成果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沈文庆负责其中最关键的子课题——“12C轰击209Bi反应中发射α粒子实验研究”。 1988年,用实验证实轻的核反应系统的非完全深部非弹反应机制的“轻系统深部非弹研究”,又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从1979年起,沈文庆曾多次在德国国家重离子研究中心、日本理化所、法国国家大加速器实验室、美国国家超导回旋加速器实验室、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回旋加速器研究所、丹麦玻尔研究所和荷兰国立核物理研究所开展合作研究,在低能和中能重离子核反应实验和放射性束物理研究方面作了许多创新性的工作。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沈文庆在德国重离子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用软件修正方法获得了当时磁谱仪上国际最佳的质量与电荷分布数据,测到5个新核素,以及准裂变的物理特性和质量弛豫时间,并分析了对合成超重核的影响,发表的有关裂变和准裂变的文献100多次被SCI引用。

  他主持的“重离子核反应的集体效应和奇异核产生及其性质研究”,2001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

  沈文庆和他的博士研究生及同事们总结出适合于中能和低能的核反应总截面的经验公式,被国际同行认为是“当时拟合实验结果中最好的一个经验公式”。他还创立了用核输运理论研究核反应截面的新方法,并提供了从总截面中提取核物质态方程和介质中核子——核子作用截面的可能,美国学者为此发表了长篇权威性评述性文章。

  他们还发展了通过方位角分布和方位角关联一起决定反应平面离散等新方法,并对发展较重次级束及寻找新核素提供了实验数据及理论依据。该课题共发表论文81篇、会议报告10篇,20篇主要论文被美国SCI收录的国际杂志引用151次,被国际会议引用35次,可谓成果斐然。

  由于其卓越的成就和贡献,1987年沈文庆被评为甘肃省中青年优秀专家,1991年被国家教委、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出国留学人员,1992年被人事部批准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在总结自己的科学之路时,沈文庆说:“我刻苦自学的动力来自于对科学的热爱,来自于对核物理、原子能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奉献的坚定信念。”

  肩负起科协和科学家的责任

  2001年,沈文庆担任了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长、上海市科协主席,2006年再次当选市科协主席。尽管他个人的愿望是继续从事科研工作,但他也理解上级组织做出的安排,并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学管理工作中,而且特别热心于科普工作。他经常说:“做好科普工作是科协的主要职责,更是科学家的责任。要让更多的人理解科学之美,热爱科学,走进科学。”

  沈文庆带领着上海市科协坚持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坚持在科普内容、形式和手段上创新,坚持吸引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和支持科普事业的发展。这些都体现在经常开展的各种活动中。

  已经成功举办100期的上海市新民科学咖啡馆,就是最具代表性的活动之一。由上海市科协和新民晚报社联合主办的新民科学咖啡馆,自2005年6月创建以来,结合当今社会人们感兴趣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邀请相关领域的院士、专家学者、企业家、政府官员与各界听众,在轻松、休闲、愉快的氛围中展开互动与交流,在咖啡的清香中碰撞出科学思考,在平等的对话中获得科学知识。

  沈文庆说,新民科学咖啡馆以新颖、独特的组织形式,丰富多样的科普主题内容及专业高端的主讲嘉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和积极参与,达到了普及科学知识、崇尚科学精神的活动目标,树立了良好的科普宣传新形象。

  每年成功举办的上海科技节(周),也是具有代表性的活动之一。这个科技节(周)以展览、论坛、竞赛、博览会等形式,充分调动社会科普资源,突现科普对象的广泛性,促进科普与艺术的结合,积极推动科普工作的国际化。科技博览会展现的是专业科技工作者及科学爱好者的研究成果、探索尝试和奇思妙想,其中的因特大赛主要由中小学生参加,使有创新精神和科学理想的少年儿童脱颖而出,每年都会有几名优秀者走出上海,来到北京,再赴美国,走上世界赛场……

  沈文庆同样重视科普讲座、报告会、网络、宣传橱窗、电子画廊等形式和活动,他还经常亲自为公务员和青少年作科普宣讲报告。

  上海市科协每年举办最高层次的科技论坛——院士圆桌会议,为院士们发表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科学性建议和意见提供了重要平台。沈文庆认为,院士圆桌会对提高上海科技创新能力和高科技产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沈文庆还特别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他曾培养硕士、博士学生20多名并和博士后一起开展研究,他曾5次被评为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导师,他培养的一些青年研究人才已成长为学术带头人。

  杰出科学家是一个标杆

  沈文庆认为,科学家应该成为道德的标杆,而杰出的科学家就是一个标杆。在中国的科学家中,钱学森就是典型的代表。

  由道德标杆的话题,沈文庆谈到了自然科学基金的工作。2003年,沈文庆担任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他认为,对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来说,公正、公平、公开是第一位的,基金委员会领导自身的清廉至关重要,也要成为道德的标杆,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基金会的声誉。

  沈文庆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每年有几十个亿,提出申请的项目很多,如何严格把关?我们有一整套严格的规则。但中国是一个人情味很浓的社会,总会有人想通过人情关系达到目的。在一些人的心目中,我是基金委员会的副主任,肯定能在项目申请中说上话。于是,在评审前,一些过去的学生、同事、亲属或打来电话,或找上门来说情,希望我跟下属评委打个招呼。“这一步绝对不能迈,绝对不能给任何人打开方便之门,这个‘底线’必须守住,否则你就垮台了。”说到这里,沈文庆的神情严肃起来。

  由于坚持严格的评审原则、评审程序和回避制度等,也由于沈文庆等基金委员会领导成员严格自律,并严肃查处学术不端行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得了良好的口碑。许多科技工作者都把获得自然科学基金作为一种荣誉。

  “不要把名利看得太重,淡泊名利能提高幸福指数。”沈文庆很强调这点。他说,有人因为把名利看得太重,基金申请不到就掉眼泪,耿耿于怀,郁郁寡欢,结果把健康给毁了。“我认为应该心态平衡,平淡对待名利,某种程度上这是维护健康的关键。心态平衡身体就好,幸福指数就高。”他说这些话时,语气既郑重又平和。

  在清华大学上学时,沈文庆经常练长跑、游泳,也爱听音乐,看历史、地理书籍。如今,他仍然保持着听音乐的习惯。他说:“特别是在科研走到‘死胡同’时,听听音乐,会调动想象力,产生新的想法。”

  沈文庆还告诉记者,上海市科协除了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服务世博,为世博会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外,还有了前瞻性的考虑,正在研究“后世博效应”问题,并将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沈文庆的“科学理念”

  ▲我特别崇尚居里夫人的一句名言:科学非常美丽,一个科学家在实验室里,不仅仅是技术员,也是一个面对自然现象的孩子。自然对于这样的孩子来说就像是一个童话故事。

  ▲我坚持献身于科学的精神没有遗忘,所以我有目标;我牢记以勤补拙的格言不曾遗忘,所以我会不断努力;我时常体味当年清贫的生活,所以我甘过平淡的生活。

  ▲一个科学家的任务与使命,除了为科学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尽职尽责之外,还必须做好科普,提携年轻人,成为科学道德的示范者。

  ▲需要把艺术注入到科学,注入到社会生活,让浮躁的人平静下来,让平庸的人有创新,让我们日常的生活富有艺术感,让我们从很多的烦燥里面解脱出来,让我们的幸福指数更高一点。

  沈文庆

  实验核物理学家,1945年8月生,上海市人。1968年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毕业。曾任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学术委员会主任。1991年开始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现名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曾任中科院上海原子核所副所长,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长,中国核物理学会理事长,国家973项目“放射性核束物理和核天体物理”的首席科学家。现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

  沈庆文照片说明:

  1、2、沈庆文 齐殿斌摄 (选其一)

  3、我特别崇尚居里夫人的一句名言:科学非常美丽

  4、上海市科协已经在研究“后世博效应”,为“十二五”计划提出建议 齐殿斌摄

  5、上海市科协主办的“院士圆桌会议”成为有影响的科学家论坛

  6、沈文庆(左三)参加沪港工程师论坛

  7、沈文庆和著名科学家李政道进行学术探讨

  8、沈文庆代表上海市科协授予艾伦•麦克迪尔米德教授荣誉委员证书

  9、上海市科技馆成了孩子们学习科技知识的好场所 齐殿斌摄

  

(责任编辑:高莹)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