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金陵大报恩寺地宫考古纪实 > 大报恩寺地宫考古最新消息

“阿育王塔”即将打开 X光片测定佛顶真骨(图)

来源:扬州晚报
2010年06月08日09:08

  “阿育王塔”即将打开,千年“塔王”中有些啥?(图)

  X光片已测定“金棺银椁”

  还有佛顶真骨和10颗感应舍利

  近日,从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出土的阿育王塔内的金棺银椁将打开。由于其有着诸多“扬州元素”,因而深受扬州老百姓的关注,金棺银椁即将打开,将会揭晓哪些谜团呢?

  X光片证实塔内藏金棺银椁

  阿育王塔被从铁函中成功请出后,塔内是否真有金棺银椁及佛顶真骨,成了最大的悬念。但是通过X光片,专家测定了金棺银椁的尺寸:银椁为10厘米见方,金棺为5厘米见方,可以被轻松地握在手中,可谓是“迷你型”,与1.2米高的“塔王”形成了很大的反差。

  另据了解,从铁函中取出的还有琉璃瓶、银鎏金莲花如意形法器、铜镜,以及多达数千枚的各式铜钱——从汉代的五铢,直到北宋前期的直道元宝、咸平元宝等,其中还有一些特殊制作的鎏金龙凤纹花钱。塔顶空隙处塞有大量丝织物包裹,经清理,出土了20余幅珍贵的宋代丝织品,有巾、帕、上衣等,大都保存完好。这些织物使用了提花、刺绣、印染、描金等多种织造和装饰工艺。多幅丝织品上还有施主墨书题写的题记,内容丰富,墨色如新。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个丝织小包中还发现了数百枚形如米粒的舍利子,颜色以白色为主,少量为红色和黑色。据推测,应为碑文中所称的“诸圣舍利”。

  据悉,金棺银椁将于近日打开,此塔中供奉的佛顶真骨和10颗感应舍利将被取出,届时是否还有其他惊喜发生,我们拭目以待!

  “塔王”为何转运到栖霞寺

  此前,千年阿育王塔从铁函中取出,以及发现一系列珍贵文物,甚至公开展出,都在南京市博物馆举行,这次为何将“塔王”转运到栖霞寺,再请出“佛顶真骨”呢?

  据悉,栖霞寺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即489年,原为南齐隐士明僧绍的私宅。后宅舍由智度禅师主持,是江南佛教“三论宗”的发源地。唐代时称功德寺,规模浩大,与山东长清的灵岩寺,湖北荆山的玉泉寺,浙江天台的国清寺,并称天下四大丛林。

  栖霞寺历史上几易其名,最初称栖霞精舍,唐时改名功德寺,五代十国时改为妙因寺,宋代又改名为普云寺、栖霞寺、崇报寺、虎穴寺。明洪武五年1372年复称栖霞寺。清朝末年,太平天国与清兵作战时,栖霞寺毁于战火,1919年重建。1979年栖霞寺修复一新,作为佛教活动场所对外开放。栖霞寺于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值得一提的是,栖霞寺是唐朝鉴真和尚所到之处,在寺内的藏经楼院内,专设鉴真和尚纪念堂,供奉着1963年日本文化代表团访问南京时赠送的一尊鉴真和尚脱胎塑像。栖霞寺舍利塔及千佛岩和明征君碑这三处文物均为国家级保护文物。“栖霞胜景”被列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记者陶敏

  报道回顾

  地宫藏宝三大猜想

  关键词:塔基现身

  时间:2008年1月5日

  为筹备大报恩寺复建工程,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队进行了1年多的考古发掘之后,大报恩寺的塔基被找到了。此次考古发掘,使人们对大报恩寺地宫藏宝产生了三大猜想:

  猜想一:佛螺髻发、佛舍利、佛爪

  在中国历史上,伴随着佛塔而建的,塔基下往往有一座存放帝王送赠的金银珠宝、佛教用品的地宫。在陕西扶风法门寺、浙江杭州雷峰塔,都曾经发掘过异常珍贵的宝物。那么,大报恩寺塔地宫将会有怎样的发现呢?明史专家曾立平表示,大报恩寺中很有可能出土佛螺髻发、佛舍利、佛爪。

  猜想二:夜明珠、黄金、佛经

  据史料记载,大报恩寺是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所建,那么朱棣会不会也在地宫中放置一些宝物呢?

  作家薛冰曾在作品《家住六朝烟水间》中引用史料显示,在大报恩寺塔中,永乐皇帝朱棣确实摆放了不少“宝贝”:夜明珠、避水珠、避风珠、宝石珠、避尘珠各一颗,以躲避风雨雷电和刀兵。还有明雄一百斤,茶叶一石,黄金四千两,白银一千两,永乐钱一千串,黄缎两匹,地藏经一部,阿弥陀佛经释迦佛经、接行佛经各一部。除宝珠置于塔顶,余物都藏在塔底地宫。

  猜想三:空无一物

  南大历史系一名教授分析,大报恩寺塔地宫很可能在三次灾难中遭到过发掘。第一次可能是在明洪武十三年,工部侍郎黄立恭曾经修缮过阿育王塔,期间有没有发掘过地宫不得而知;第二次是在太平天国时期,北王韦昌辉亲自下令炸毁大报恩寺塔,大报恩寺和大报恩寺塔遂毁于太平天国兵火;最后一次是在日军侵占南京后,当时日军发掘了三藏塔并出土了唐僧舍利。地宫是方形石器结构

  关键词:发现地宫

  时间:2008年7月27日

  发现地宫后,考古人员根据其地理位置,初步判断这是明代大报恩寺地宫,并基本摸清该地宫是一个方形石器结构,上面有一层石质盖板。

  经过三个多月论证后,2008年7月16日下午,考古人员将这块几乎完好无损的青石板成功起吊。让人意外的是,在这块重达250公斤的青石板,还有另外一层盖板,里面包裹着一个高度近一米、半米多长的铁函,该铁函紧紧套在四块石板之内。

  工作人员边清理土层,边松动石板,逐步将其吊出地宫。2008年7月18号凌晨,当第二块有题刻字样的石板出土后,上面的铭文让现场考古工作人员改变了原先判断,认为这一地宫并非明代大报恩寺地宫,而是更早之前的宋代长干寺地宫,距今已有997年历史。

  经过商讨和准备,2008年7月27日,在专业起重吊装公司的操作下,埋藏在地下近千年的铁函被平稳吊出地面,并移出考古工地大棚,吊装在停在工地外的运输车上,随后由武装警车押运,于当晚运抵南京市博物馆。

  起吊前,考古队员还把一块红绸盖在上面,仿佛“出阁”的姑娘。吊出地宫后,考古队员用推车将铁函推到10米多远的一块空地上,随即一辆重型大吊车把铁函吊运上大卡车,晚8点左右,整个吊运工作基本完成,在一批武装警察的押运下,大卡车驶往南京市博物馆。等待铁函的,是南京市博物馆已准备齐全的地下库房,以迎接数天后的开启。 记者陶敏

(责任编辑:news4)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