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10年端午节 > 端午节消息

端午节成加长版周末 折射传统节日符号化隐忧

来源:新华网
2010年06月16日15:46
  新华网太原6月16日专电(记者 刘云伶、叶健)令许多有着浓厚端午情结的年长者们遗憾的是,在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看来,内涵丰富的端午节已成为以粽子为简单符号的普通假日。

  被简单符号化的传统节日不只端午节。清明节被视为“扫墓节”、中秋节形同月饼节,这与国家寄望借传统节日传承传统文化的初衷有所背离。

  有学者指出,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尚待普及。

  端午节小长假成加长版周末

  “端午节很重要吗?为什么要放假?”太原师范学院外语学院两名大一学生这样反问记者。14日下午,记者在太原师范学院遇见丁文和杜锦时,这两名来自江苏和辽宁的女生正在校园里四处打听哪里有电玩城。

  记者采访发现,许多学生视端午节小长假为加长版周末,对其丰富传统文化内涵了解甚少,他们更期待的是趁此时机购物或出游。

  当记者问怎样过端午节时,18岁的丁文说:“什么过不过?我觉得除了放假稍微长点,跟平时周末没什么区别,平时学习紧张,难得放个假,要好好玩个痛快。”她们这个小长假的游玩日程是“第一天唱歌、打游戏,后两天去平遥古城玩。”

  17岁的杜锦则说:“端午节对我来说挺遥远的。从小的印象是,端午节就是吃粽子、赛龙舟、想到屈原,但是屈原只知道他是伟大的诗人,赛龙舟北方水少,只有吃粽子和我们的生活还有点关系。其实我们很不能理解端午节为什么要放假,端午节有那么重要吗?”

  当记者问太原理工大学机械学院学生王洪斌哪一天是端午节时,王洪斌想了半天仍一脸茫然,他解释说:“端午节跟我还真没什么关系,端午节不就吃个粽子吗,小时候只有端午节才能吃到粽子,还挺稀罕的,现在随时都能吃到,到了端午反倒没有吃粽子的欲望了,吃不吃都无所谓,怎么过节不重要,只要放假就行。”

  传统节日符号化的隐忧

  山西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孙丽萍认为,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身份认同的重要符号,将部分重要的传统节日增设为国家法定假日,旨在促进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

  令人欣喜的是,传统节日小长假提高了中国人对于传统节日文化的关注程度。媒体和专家也更注意解读这些节日的传统意义。

  然而许多年轻人似乎对此兴味索然。长者们热衷的传统习俗,在他们看来远比不上上网、购物更有趣味。

  老一辈人端午做香囊、包粽子的手艺,如今多数年轻人“有所耳闻,但少有人会”。在端午前夕太原举办的一场包粽子比赛中,记者发现,参赛者多是四五十岁的女性。

  记者走访发现,对很多年轻人来说,端午节小长假重点在于小长假,端午节似乎只是一个由头,人们可以借此聚会、逛街、购物、出游,或者干脆宅在家里观看世界杯。“我们现在缺的是休息和闲暇,只要有假期,端午节还是清明节都不重要。”一家知名电脑公司太原分公司经理高洁说。

  有关专家对此深表忧虑。孙丽萍表示,除了春节,目前清明、端午和中秋节3个小长假或多或少存在符号化、空洞化、单一化现象,这凸显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隐忧。

  传承传统须提高文化参与度

  “尽可能提高传统习俗的参与度,可能是扩大传统节日群众基础的好办法。”孙丽萍分析认为,对自我意识强的年轻一代而言,增加传统节日和习俗等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时尚元素,提高其参与度,或许是使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途径之一。

  “年轻人应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缺位不利于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国民俗学会会员、山西省民俗专家聂元龙说,近年来,历史类书籍热卖、历史类影视剧热播等现象表明,我国传统历史文化对年轻人仍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关键是采取何种途径让年轻人了解传统节日文化。

  孙丽萍认为,节日的自然传承需要人们从中获得参与感。端午节源自农耕文明,端午节的许多习俗如采粽叶包粽子、绣香囊、缝虎头鞋等都是农耕文明的产物,而如今已步入工业时代,特别是对大多数城里人,无论是原料来源还是技术获得,都变得困难,这在客观上限制了人们用行动去传承这些习俗,获得参与感。

  孙丽萍说,就端午节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而言,如果能更多地加入娱乐元素,降低其参与难度,或许会有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

  “现在的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很多都是来自中小学课堂。”有关专家建议,如果在中小学教育中多添加些传统节日文化元素,增加传统节日文化的亲和力,激发学生学习传统节日文化的主动性,培养他们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兴趣与创意,对民俗文化传承将产生积极影响。
(责任编辑:刘士朋)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