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抓文化就是抓发展 大手笔铸就巴南现象

来源:重庆晚报
2010年06月22日03:04
  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蓝勇:“全市40个区县,巴南文化资源不是排在最前的,但其发掘和传承的成绩却是靠前的。”

  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熊笃:“主要还是大气魄的思路,大手笔的投入,促进了今天的巴南文化大繁荣。”

  原市文联党组书记、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蓝锡麟说:“巴南文化如何建设一个可持续长效机制,在全市乃至全国都极具意义。”

  接龙吹打乐队原汁原味的民间曲目表演 记者 冉文 摄

  去年6月,市委三届五次全委会审议通过《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指出重庆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不仅要外练经济建设的“筋骨皮”,也要内练思想文化的“精气神”。要通过先进思想和文化的力量,把全市人民的干劲调动起来,智慧凝聚起来,热情激发出来,进而在全社会激荡起不甘落后的志气,奋起直追的勇气,后来居上的豪气,使重庆更好地超越自我,完成中央赋予的重任。

  今年5月11日,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何事忠到巴南调研。在总结巴南文化建设成就时,何事忠称之为“巴南文化现象”,并盛赞“接龙吹打风格独特,传人众多”等十大成就。

  2012年,我市将初步建成城乡统筹发展的文化强市。而巴南文化建设就是一个做好文化大发展的典型。6月20日,本报与巴南区委联合举办“"巴南文化现象"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研讨会”。专家总结了巴南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就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文化产业拓展、如何出人才出作品等方面,进行深入讨论。

  领导重视

  推动文化大发展

  本次研讨会召开前,巴南区委宣传部组织与会专家到巴南区老街公园等处参观走访,亲身体验巴南朝气蓬勃、活力四射的群众文化氛围。与会专家认为,巴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领导重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巴南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柯世渝说,该区构建统一领导、协调合作的大宣传格局,加强宣传文化系统组织领导、队伍建设和经费保障。

  而资金保障,则是巴南文化现象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动力。2005年,区委、区政府在全市率先建立“重庆市巴南区先进文化发展资金”,保证每年投入30万元资金;2009年,设立区先进文化奖励资金、区宣传文化活动专项资金、区文化遗产保护资金等,总额不低于1000万元;为给巴南区文艺家协会创造好的办公和活动场所,同时开辟长期固定的文艺展厅,巴南区委、区政府今年决定,将临江的老街公园内百年老建筑“一心善堂”划给巴南区文联,作为该区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和摄影家协会的办公及活动阵地,并将其改造成符合要求的“老街艺术厅”;同时,将龙洲湾滨江公园作为区音乐公园,由区音乐家协会定期举办音乐盛会,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据悉,这些举措在巴南历史上前所未有,在全市也是独一无二。

  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蓝勇说,全市40个区县,巴南文化资源不是排在最前的,但其发掘和传承的成绩却是靠前的。他认为这与领导重视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原市文联党组书记、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蓝锡麟总结,巴南出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区委、区政府领导的特别重视是三个主要条件之一。

  大气魄大手笔

  促进文化大繁荣

  在参观体验了巴南区的群众文化活动后,专家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第二届重庆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熊笃说,巴南文化建设若干经验值得总结,其中主要还是大气魄的思路,大手笔的投入,促进了今天的文化大繁荣。

  熊笃多次到巴南区采风调研,对当地文化发展颇为了解。他介绍,2002年巴南区机构改革,在许多机构被精简合并的情况下,区委、区政府成立了巴南区文联。区文联下属11个协会,有力促进了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除在全市率先建立区文联,巴南还率先在全市建立乡镇级文联。巴南区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从政策、资金、人才、机制上对宣传文化工作予以倾斜,极大促进了宣传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

  如今,巴南全区22个镇街已有20个建成综合文化站,建成村文化室78个、198个行政村全部建有农家书屋,电影惠民工程保证了一村一月一场。形成了以重大节庆、传统节日为载体的唱读讲传活动,组织了“滨江红歌会”周周演活动,打造了知青山庄红歌会、赶场故事会、红色文化进农家等特色活动品牌。在长达18公里的滨江路地带,建立若干文化广场。出版全国首部地方儿歌年编《巴南儿歌年编》、《儿歌珍珠一百颗》等,享誉全国。

  文化氛围浓厚

  促进社会和谐

  如今,巴南区文化氛围浓厚,市民文化生活丰富,使这里民风淳朴,社会氛围和谐。每天,前往鱼洞老街公园唱歌跳舞的市民络绎不绝。67岁的退休教师贾祺家住巴南区龙洲湾新区,每天他都会到老街公园一心善堂练习书法,以书法会友。他说有文化爱好的人会心平气和,坦然面对生活。巴南区鱼洞街道每月举行一次“金嗓子、银嗓子PK赛”,社区居民现场报名参加,评委也是各社区的代表。李永红和李敏这对母女选手说,参加唱歌比赛让她们感到了自身的价值,找到了久违的激情和感动。现在,她们身边唱歌跳舞的居民越来越多,打麻将、斗地主的人越来越少。该区有两个村的村民闹矛盾,通过划龙舟活动化解了矛盾。

  在主城区经济指标排行中,巴南可能并不靠前,但巴南人的人均寿命和幸福指数两大指标却逐年升高,位居主城前列。与会专家感叹,巴南儿歌成千上万首,看着无数稚嫩的孩童在日常生活中处处传唱着那些朗朗上口的儿歌,该会是一种多么温暖和幸福的感觉!

  传承与坚守

  迎来文化建设辉煌成就

  重庆市音协副主席、市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张永安认为,巴南文化建设取得今天的辉煌成就绝非偶然,是三千年的传承和几十年的坚守、冲刺的结果。张永安说,他与巴南文化打交道已有20多年,目睹了巴南文化发展从“不太怎么样”到“怎么样”再到“很不错”的变化历程。

  他清楚记得,20年前第一次受邀来到当时的巴县,参加当地组织的一场文化研讨会。张永安还不是很理解,因为当时全市其他地方几乎没有听说由党委政府出面组织文化研讨会的先例。随后,巴南的文化研讨会他大多都参加了,规模一次比一次大,研讨内容一次比一次更深入。“我去了全市很多地方,发现巴南对文化态度就是不一样,反应快、舍得投入。”张永安说,想得到才做得到,正是孜孜不倦地默默耕耘与坚守,巴南区才迎来了今天在文化建设方面的辉煌成就。

  其实,巴南文化现象的成因,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早在商代,巴人就在此繁衍生息立国建都。早在上世纪80年代,巴县就是全市有名的吹打之乡、故事之乡、川剧之乡、山歌之乡,我市的故事大王和民歌高手大多出自巴县。清代刑部尚书王士祯乘船夜泊木洞时,曾写下“新月数声笛,巴歌何处船。今宵羁客泪,流落竹枝前”的诗句,说明木洞民众至少在300多年前,就有对月鸣笛、哼唱竹枝的习惯,也由此孕育了今天种类繁多、曲调丰富的“国宝”木洞山歌。

  黄晓东认为,巴南文化现象是丰富的、立体化的,是历史与现代的结合。

  巴南文化建设成就

  1 现有乐班260余个、乐手近两千,多次到央视等展演。同时,80万字的《接龙吹打乐》、20余万字的《乡乐新韵———接龙吹打乐论文选》出版。

  2 投资1157万元,全区22个乡镇20个建成综合文化站,198个行政村全部建成农家书屋,一村一月一场电影,各村设立图书室。基本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覆盖。

  3 每年元旦、春节等传统节日和重大纪念日开展唱读讲传活动,迄今举行了7000多场。特色活动有滨江红歌会周周演、知青山庄红歌会、赶场故事会、红色文化进农家。

  4 区委宣传办公室增设唱读讲传活动办公室等部门,切实发挥组织领导职能。

  5 建起全市第一个网吧视频信息监控平台。

  6 设立总额不低于1000万元的文化发展基金、总额121万元的先进文化奖励基金。建立巴南区文化杰出贡献奖、巴南区文学艺术奖、巴南区年度文艺佳作奖。

  7 在原区政府旧址建有10个放映厅的电影院,现已开工修建。

  8 丰盛古镇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接龙镇、木洞镇、花溪镇获“中国民间历史文化艺术之乡”命名。

  9 接龙民间吹打、木洞山歌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巴南茶技等7项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0 巴南儿歌作家群多次获全国性奖励,全国首部地方儿歌年编《巴南儿歌年编》、《儿歌珍珠一百颗》享誉全国。界石镇成功创建“儿歌之乡”,全镇儿歌学员400余人,创作儿歌20000多首。

  11 水彩水粉画基地佳作屡出,现有创作队伍1000余人。

  12 王顺斌去年被诗刊社评为“新世纪十佳青年诗人”,其现代抒情诗《记忆中的云》列为角逐今年鲁迅文学奖的首选作品,极有可能实现重庆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的零突破。

  13 巴南作家谢明伟描写神秘兵工企业的长篇小说《远山风云》,将由中融影视公司拍摄成40集电视剧,康洪雷执导,预计2012年播出;作家陈显明出版《大拆迁》、《农民代表》等有影响的长篇小说,计划明年推出辛亥革命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苍狼之歌》。

  14 百名大学生村官在全区22个乡镇宣讲政策数千场。

  15 区文联有作家协会等11个协会,会员千余人,各镇街已设立文联。

  本版稿件由 首席记者 丁香乐 记者 易守华 采写
(责任编辑:renyue)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