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送购物卡成腐败行贿新手段 滋生灰色产业链(图)

来源:人民网
2010年06月22日16:06
  虽然自1998年开始,代币购物卡就被多部门明令禁止,此后,相关管理条例还一再重申,不过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大城市里,购物卡已成了司空见惯的礼品,无论是单位福利还是业务馈赠,购物卡大有取代现金、实物的势头。

  今年“两会”期间,央行副行长苏宁表示,公款购买储值卡可以开发票,然后送给私人,很容易形成腐败,所以正研究如何规范储值卡的发行,可能要在发卡环节禁止开发票。不过到目前为止,相关法律仍未出台,而在这背后,由购物卡这一沃土滋生的“灰色产业链”,则暴露出了越来越严重的问题。

  灰色产业链的“神经末梢”

  自复兴门地铁东北出口出来,能看到这样一群“路人”:手提一溜儿卡片,肩上背着个破包,里面放了数万的现金和一叠卡,见到路过的人就冲上去喊“卖卡吗”,见到警车、警察则躲得比小摊小贩还快。

  他们就是收购购物卡的“黄牛”,数十人散落在自地铁口至投资大厦那段几百米长的路上,每天从早到晚、风雨无间。

  “资和信的商通卡、福卡大概9.3-9.5折进,雅高e卡大概9.2-9.4折,普通商场的卡,基本上9-9.2折进。出的话,基本上在9.5-9.7折左右。”队伍中的李女士表示,通过倒进倒出,平均利润率能到3%左右。

  看起来,这个数字很小,但若算上一天数万的流水,就非常可观了。据了解,在逢年过节之前的“旺季”,他们会忙着去抢几万一张的大金额的卡,几百元、几千元一张的他们都懒得看,而就算平日的“淡 季”,一天也可以收到十几张卡,进出超万元。

  “干这行年收入十几万、几十万的比比皆是,多的甚至能过百万。”据透露,目前北京倒卡的“黄牛”数量大概有几百人,而这还不包括他们的下线:“刷单者”。

  作为“黄牛”的下线,他们是另一群值得“敬佩”的隐身群体,通过在商场、网上替人“刷单”,套出卡内现金。正是他们与“黄牛”一道,为无法变现的购物卡打通了一个出口,一条灰色产业链就这么以此运转自如。

  快速扩张的“游戏规则的制定者”

  比起那些鞍马劳顿的“马前卒”,真正赚大钱的是这场游戏的规则制定者,其中一个主力同样隐身在金融街,而且距离这些人不远。

  走进投资广场,上到8层,就能感受到商通卡的发卡机构资和信控股集团(下称“资和信”)的影响力:在这个布局类似银行的门店里,办理业务者络绎不绝。

  一些人估算,作为北京市场最大的购物卡发售机构,自2006年8月开始涉水这一业务以来,资和信累积发卡金额可能已超过100亿元,而仅2008年,其售卡额可能达到40亿元左右。

  目前,资和信已经设立三家营业网点,并且建设了资和信大厦、商场以及网络商城,而其签约的商家,更是遍布北京市各主流业态的消费场所,并且还在向外地渗透,足见短短几年其可支配资金之充裕。

  除了资和信商通卡,北京市场上还有资和信信贷卡、家乐福卡、北京华联卡、开联连心卡、润京卡、瑞通卡、商联通卡、兆亿通储值卡、恒信通易付卡、e龙卡、雅高E卡等十几种,发卡机构更是遍地开花。

  而在上海则有联华OK卡、雅高卡、一城卡等,广东、深圳等一线甚至二线城市也是风起云涌。不仅如此,最近的新现象是,一些发卡机构开始推出跨地区支付的购物卡。

  而令常人很难想象的是,这么明目张胆的攻城掠地,其出身却名不正言不顺。按照人民银行《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对储值卡的定义,“储值卡是发卡银行根据持卡人要求将其资金转至卡内储存,交易时直接从卡内扣款的预付钱包式借记卡。” 相关规定同时强调,“非金融机构、金融机构的代表机构经营银行卡业务的,由中国人民银行依法予以取缔”。

  在众多分析人士看来,虽然资和信等机构喜欢将其发行的卡称为“积分卡”,但其办理方式、使用方式与“储值卡”无异,在一些私下的交易场合,这些卡也被称为“储值卡”。

  多途径产生巨大收入

  资和信方面介绍,500元面值以下按15元/张、500元面值以上按额度3%收取手续费,百万以下都没有优惠,不仅如此,此前商通卡的使用期限为1年(新发卡为5年),过期还需征收手续费。

  普通商场也是如此,以家乐福为例,每张购物卡需要4元工本费,有效期一年,过期了缴纳4元可延期一个月,但只能延期一次。

  “因卡售出时已开发票,所以一律不能退。”与强势规则伴生的,并非资金的安全,反而是巨大风险。

  一般而言,发卡机构盈利来源不外四个方面:一是售卡带来大量无监管资金,可供投资;二是商户给予的销售额返点;三是卡的手续费及管理费;四是因卡过期而残留下来资金。

  “后面三项收益几乎是固定的,第一项则可变通,没有任何监管的情况下,发卡机构必然动用资金投资,隐患极大。”一些人甚至找出了发卡机构从事股市、房地产方面投资的证据,而发卡机构的急速膨胀也成了间接证据。

  据了解,目前购物卡都采取“预付储值款”的形式,属于售卡公司“负债”。很多商场发卡之后只需经过消费环节,就将“负债”真正变成了自己的“资产”。

  而类似资和信这种中介机构,则开始构建自己的百货商场和网上商城,“内部消化”自己的卡片,这也是资和信这种中介机构介入百货业之后,短短几年就迅速扩张的原因。

  此外,由于很多卡的使用期限都是一年,一旦过期了就不能使用,盯得紧有助于沉淀资金,而这正是发卡机构的一项收入,所以商场也会采取一定策略,消费淡季时为了加快商场周转会对“刷单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更多时候会采取严控。

  可疑的购卡动机

  虽然发卡机构和商场都相当强势,但购卡者却有增无减。据称,国际发卡机构雅高曾委托零点公司做过中国市场调查,2008年中国预付费市场规模最少有8000亿元,并且以2倍于GDP增速的速度扩张。而用卡消费甚至创造了众多大型商场的主要销售额。

  “虽然有些商场给予1%-2%的返卡,但对普通消费者来说,甚至抵不上卡的工本费。”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公关公司、企事业单位是购卡的主力,这些卡可以开各种发票、可作为礼品、还可避税,甚至能给采购者巨大利益。

  实际上,这些发卡机构瞄准的也正是这类客户,在某发卡机构的网站上,记者就看到这样的介绍:“我们在上海和北京建立了面向各消费层次、分布广泛的多功能服务网络,为企业、政府单位、公共机构提供多样性的高效服务。”

  “资和信可以开咨询费、服务费的发票,还可以从商场开出办公用品、劳保用品的发票,商场的话就更灵活了。”一位财务人员介绍,这些发票在冲抵收入、减少纳税时很管用,机关单位还可以突击花掉未用完的预算,购物卡还可以发给大家作为福利,压缩员工需报税项目的支出,一举多得。“逢年过节赠送购物卡已成了惯例,既可以规避风险,还方便财务走账。”一位公关公司的负责人则表示,专业的发卡机构还可以帮客户定制整套方案,安全合理的完成各种“使命”。

  在一家发卡机构网站上详细列举了各种方案介绍,其中包括员工福利、刺激方案以及客户维护方案等,而据该机构接线人员介绍,如果购卡数量较大,他们可以派出专业管理人员为企业量身定做。

  此外,对于企事业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员来说,购物卡还隐藏着其他的利润。据资和信介绍,虽然不对外明示,但购买总额超过百万时,电脑会相应返给一定比例面值的卡,而且3%的手续费也会相应下调,“多出来的卡由负责采购的人直接支配,外人不会知道。”

  部分商场发卡相对透明,根据额度给与返点,以总额15万元的购物卡为例,家乐福最高可返总额1.2%的购物卡、沃尔玛最高可返0.75%、物美则可达2%。“大单位年底一次采购就数千万,返点能到几十万!”一位商场负责人表示。

  “如果只是这样,没有"黄牛"和"刷单者"创造地出口,购物卡未必会如此风行。”一位分析人士认为,由于这类卡是不记名的,卡与现金的自由流转给了市场无限遐想的空间。 暗藏的交易风险

  “洗钱、行贿、送礼、员工福利、避税、无息集资,如此庞杂的正常或扭曲的市场诉求都通过一张小小的卡片,尽得满足与释放。”此前的一次媒体调查中,一位行业人士不无担忧地表示,目前购物卡市场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在无监管的荫庇下,是否隐匿着金融安全之患?

  “如今很多单位喜欢用超市购物卡发放职工福利,但是,由于卡的不透明性,使得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一些专家表示,在产业链风险之外,近些年,各地不断兴起的购物卡投诉也显示了一些新的情况,比如实际金额与面值不符、卡内金额被盗用以及购物卡到期等。

  此前一个案例显示,一位女士在某超市购买了10张面值500元的购物卡,结果发现每张卡的实际金额都只有100元,事后核查时,超市先是将问题推至业务员那里,随后干脆不予承认,最终不了了之。

  这还是自己购卡,如果是单位购卡或者是作为礼品卡,出现金额上的差异的情况就更多,而很多人往往是选择沉默,自认倒霉。粗略统计,每年北京爆出的购物卡争端已达数十起。

  “由于购物卡都是不记名的,只是在卡面上会有标注面值的数字,而且查询面值也很不方便。”分析人士表示。

  据了解,如果是单位购卡,卡从发卡机构出来进入到消费者手中,往往会过三四道手,出现余额不足的情况,存在三种可能,一是发卡时面值不足,二是购完卡到移交卡的时间段内被恶意挪用,三是接收到卡至派发卡的时间段内被恶意挪用,而任何一种情况都很难核查出来。

  此外,由于“购物卡”的管理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有效时间长短、过期之后卡内残值(即未完全消费掉的残留额)如何处理等问题,都有发卡机构自行规定,而且解释权也在他们手中,消费者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

  目前,多数发卡机构发卡时都会规定“有效期”,过期之后卡内资金往往就以“作废”处理,即使没有,发卡机构也会以收管理费或者工本费等形式,对卡内资金进行无偿占有。

  以资和信的商通卡为例,卡片须在有效期内(一般为一年,2010年1月1日后发行的新版改为5年)使用,否则将于过期次月开始按月扣收过期时卡内余额5%的管理服务费,扣收日期为每月1日,扣完为止。

  显然,这是发卡机构的重要利润来源之一,却是卡片持有者的噩梦。

  :

  1998年12月11日,国务院纠风办公室以下达紧急通知的形式规定,“禁止印刷、发售、购买和使用各种代币购物卡”。并指出购物卡在“扰乱金融秩序,违反财经纪律,造成国家税收损失,助长贪污腐化,助长奢侈浪费”等诸多方面的危害。

  2001年1月19日,国务院纠风办、国家计委和中国人民银行三部委联合正式下发《关于严禁发放使用各种代币券、卡的通知》,再次重申禁令,并要求已经发放购物卡的单位必须在2001年2月28日前妥善处理。一时间,持有代币购物卡的消费者涌入商场、超市疯狂购物,赶在“大限期”前把卡内金额消费掉。

  2003年,购物卡重返深圳、广州等地。

  2004年8月下旬,全球零售巨头沃尔玛上书国务院纠风办公室,寻求“解禁令”。沃尔玛方面坦言,购物卡“禁令”后,“遵纪守法”的沃尔玛停止发放购物卡,但购物卡“禁而不止”,造成沃尔玛节日期间的销售额下降20%,一些持有购物卡的顾客到竞争对手的门店去消费了。

  8月31日,国务院纠风办公室联合中国人民银行和商务部举行专门会议,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紧急磋商。

  2006年7月19日,北京市商务局、发改委、工商局联合检查安贞华联,叫停了其现金换券业务。

  2010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央行副行长苏宁表示,目前公款购买储值卡可以开发票,然后送给私人,很容易形成腐败。央行正在积极和国家税务局、国家工商局等部门联系,研究如何规范储值卡的发行,可能要在发卡环节禁止开发票。 (来源:《中国报道》杂志供人民网专用)
(责任编辑:杨建)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