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画家吴冠中辞世 > 10吴冠中逝世消息

大画家吴冠中病逝 家中简单设置灵堂(图)

来源:京华时报
2010年06月27日04:01

  2009年2月26日,“耕耘与奉献”吴冠中画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这是吴冠中在妻子的肖像画前留影。新华社发

  清华大学26日发出讣告称:我国杰出艺术家,艺术教育家,中国共产党党员,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法兰西学士院艺术院通讯院士,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清华大学教授吴冠中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0年6月25日23时57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26日,清华大学透露,遵照清华大学教授吴冠中生前遗愿,将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开追悼会,清华大学近期将举行吴冠中教授追思会。据了解,清华大学已成立吴冠中教授治丧工作小组,校领导已到吴先生家中看望、慰问家属,对吴先生的逝世表示哀悼。

  不搞追悼会告别式

  26日上午,在北京医院高干病房门口有两名武警站岗,外人不能入内。工作人员称,吴老先生的遗体已运往太平间。北京医院称,吴老从2004年开始多次到该院治疗或住院,主要患的是一些老年病,曾经在特护ICU、心内科病房治疗。

  记者在北京医院的吊唁大厅遇见两名市民。董先生准备了自制小白花,他说从小就崇敬吴先生,收集了老先生大部分作品的画册。26日上午,他在网上得知吴老先生仙逝的消息后,约好友从昌平赶到北京医院,希望能为先生献花。

  家中简单设置灵堂

  26日下午,在丰台区方庄芳古园小区,不少居民表示已得知吴老去世的消息,并称此前见过吴老在小区散步的身影。他们表示如果举行追悼会,会前往凭吊。

  在吴老家中,客厅简单布置成灵堂,在遗像前摆放着白色的鲜花。家人称,今年4月开始,由于肺部有疾,吴老住进北京医院,“父亲的遗愿是一切从简”,只要他的画作能留传下去就心满意足了。家人还介绍,吴老追思会的具体时间和内容正在安排,根据吴老遗愿,追悼会就不举行了。

  网友自发悼念吴老

  昨天,全国网友在网上悼念吴老先生。各大门户网站及专业美术论坛上都有网友讨论吴老及其作品。这在微博上更成为热门话题。网友将吴冠中的画作和语录贴出,缅怀大师。有的网友说:“画美,文好,人真。”还有网友说:“吴冠中的画,已不再是画那么简单,是对人、事、物的高度概括,饱含着对生命的热爱。”网友们祝福老先生“沿水墨之路返江南”“一路走好”。

  链接

  33件作品预展待拍

  在即将开槌的多家拍卖会上,约有33幅吴冠中作品参与拍卖。目前,中贸圣佳等多家公司预展的吴冠中拍品中,《春天》《春风》《洗衣歌》等比较引人注目,这些作品最高估价为180万元,从昨天起至7月18日陆续上拍。《春天》估价150万至180万元。据称,经过吴冠中作品认证系统认证,吴冠中自1993年以来有2433件作品分别在香港佳士得、苏富比、中国嘉德、北京保利等拍卖会上亮相,其中已成交的拍品数目达到1496件,总成交金额超过20亿元,成交比率为62%。

  追忆

  >>许江晚年心系母校发展

  吴冠中早年曾在杭州艺专求学,该校为中国美术学院前身。著名画家、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闻讯后格外难过。许江认为,吴冠中是中国美术学院的一面学术旗帜,是继林风眠先生之后弘扬国美精神并形成一代业绩的艺术大师。他的艺术是林风眠等开创的中西融合道路上的一座高峰。许江说:“吴先生的去世是中国美术界,尤其是中国美院无法弥补的损失。”

  在许江看来,吴冠中的艺术贯通中西,是当代中国艺坛奇观。在中国水墨绘画方面,他力求出新;在油画等艺术形式上他着力创造民族特色。这两方面他都走得很远,但在核心处又秉持中国人特有的“诗意”和“象心”。

  许江说,吴老心系母校发展,关心母校美育精神的传承,和他在一起,他总以炽烈的激情深深地感染大家。另据许江介绍,今年11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和中国美院将举办“东西贯中”吴冠中大型艺术回顾展。原本希望展览能够成为献给吴先生的礼物,不想吴老却已仙去,留下万般遗憾。

  >>范迪安淡泊名利无私捐赠

  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说吴冠中看淡金钱、名利,他曾无偿向中国美术馆捐赠了其各个时期的多幅作品。范迪安说,大家都知道吴老的很多作品都可以拍得高价,但他将它们无私地捐赠给美术馆。美术馆方面准备了微薄的奖金,但是吴老并没有接受,他的捐赠是完全的捐赠、彻底的捐赠。

  在范迪安眼里,吴冠中最可贵的是一生坚持艺术理想,坚持追求真理,坚持探索创新。他的艺术充满了对祖国、人民和大自然的爱,充满了从生活感受升华为形式创造的无限感性。他了解西方艺术和文化,更重视中国传统艺术和文化,以毕生的精力探索中西绘画艺术的结合,创作了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现代艺术风格,卓然成为当代中国艺术大师。他的艺术一方面是充满形式美的,是高度精神性的,一方面又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在经典与大众之间联系上做出了楷模。

  范迪安说,吴冠中给予我们这个时代的贡献不仅在于他独特的风格,更在于他的精神。无论在何种条件下,他总是倡导艺术创新,大胆破除陈规,总是愤丑嫉俗,敢于吐露真言。他的许多见解和呼吁,是对中国美术发展的提示与警醒,是一种大公无私的“吴冠中精神”。

  >>陈履生最具争议当代画家

  在美术评论家陈履生眼里,吴冠中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化品格,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他的艺术观念和绘画创作就适应历史发展和时代需要,推动了中国当代绘画观念的演变和发展。

  陈履生说,上个世纪50年代,吴冠中从法国留学回来后,他的画风大变,区别于当时国内画坛以苏联现实主义绘画为主流,创作了大量写生作品,意在探索西洋油画与中国画之间最恰如其分的结合点。上世纪80年代后期,吴冠中自觉油画的材质无法满足其需要,探索用水墨方式来表现,并提出了“笔墨等于零”的绘画观点,此观点一出,画坛哗然,围绕“笔墨”的争议一直延续到今天。综观吴冠中的绘画生涯,陈履生认为,他应该是当代画家中争议最大的人。

  >>赵士英不能和人民断了线

  赵士英是北京艺术师范学院美术系油画班1960届毕业生,是吴冠中的得意门生,曾多次陪同吴冠中参加活动,谈艺论画,挥毫泼墨。今年3月,吴冠中曾到赵士英家中选画。得知老师去世的消息,赵士英悲痛万分。

  提起恩师的创作,赵士英最为推崇的就是“风筝不断线”理论。赵士英解释说,所谓“风筝不断线”理论就是,不管画的是具象还是抽象,都要有一根线维系着和人民之间的感情,要让人民看得懂。赵士英说,吴冠中经常用“风格是作者的背影”这句话来解释绘画“术”与“道”的关系——风格是作者自己看不见的,不是强加上去的,画画要有内心的真情实感,要把自己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

  在赵士英眼里,吴冠中从来不欠别人的,从来不求人,也不求官,别人帮了他,他马上还别人的情。此外,吴冠中生活简朴,花上五毛钱,在胡同边的理发摊上就理了发。对子女,吴冠中要求他们自力更生,靠自己的劳动吃饭,即便自己的作品也不多留给他们,只选了几幅作品给他们做纪念,其他的都捐了出去。

  >>唐英年馈赠香港凝聚深情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务司司长唐英年26日对著名画家吴冠中离世深表哀悼,并对吴先生家人致以深切慰问。

  唐英年表示,吴冠中先生在艺术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而且慷慨将作品无偿捐赠给海内外的博物馆。

  唐英年说,吴冠中多次捐画作给香港,充分体现出他对香港的深厚感情,及他对艺术无私奉献的精神,“吴老对香港的馈赠是香港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将铭记吴老对香港的厚爱”。

  吴冠中曾四度捐赠画作予香港,连同最新的5幅水墨画作品,他多年来总共捐出了52幅画作予香港艺术馆收藏。

  25日,香港特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宣布,吴冠中再赠5幅水墨作品给香港艺术馆作永久收藏,作品将于7月23日在香港艺术馆举行的“独立风骨——吴冠中捐赠展”中亮相。据介绍,这次香港艺术馆获赠的5幅画作均为水墨作品,其中4幅为今年的新作,包括《休闲》《幻影》《梦醒》和《巢》;另一幅为2001年创作的《朱颜未改》。

  据本报记者卜昌伟 王奕 本报实习记者李靖祝林隐新华社电
(责任编辑:刘晓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