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国际要闻 > 域外华闻

韩国华人新加坡开中餐馆:“东方红”改变人生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7月05日11:40
  中新网7月5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今日在副刊栏目刊文讲述了一位韩国华人在新加坡开餐馆的曲折故事。

  文章摘编如下:

  于敬民出生于韩国首尔,祖籍中国山东。1990年来新工作时,结识了新加坡籍太太。1997年再次来新工作时,却不幸遇上亚洲金融危机,工作泡了汤。为了生存,养好四个孩子,他在1998年到2004年之间尝试过各种工作,包括服装贸易、出口鱼丸,甚至在老巴刹摆摊,搞手部模型,然而,所有的生意最终都失败了。

  2005年,于敬民用仅剩的5000新元,开始在新加坡本地经营唯一的韩式中华料理餐厅,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今天的他,已拥有三家“东方红”餐馆。

  远东广场因靠近办公区,一到用餐时间就特别热闹,餐馆酒吧林立,而且很多都是异国风味。其中有一家餐馆分外特别,黑色招牌上写的是红色的“东方红”三个隶书汉字,下面小字却是“韩式中华料理”,不同寻常的招牌让人忍不住进去看个究竟。

  韩国华侨创造韩式炸酱面

  一问之下更是问出曲折的故事,老板居然是祖辈来自中国,在韩国出生长大,却持台湾护照的华人于敬民。他1966年1月12日出生于韩国首尔,祖籍中国山东。1930年代,日本统治朝鲜半岛和山东,两地间往来方便,于敬民的爷爷就坐船到了韩国做生意,从此在当地定居。

  由于不适应韩国的饮食,于敬民的爷爷就把老家山东的面食文化带过去,开了一家中餐馆,主要经营炸酱面。正是那一辈的山东华侨开创了韩式中华料理的先河,改良创造了今日韩国人认为是中华料理代表作的“炸酱面”。

  早期华侨的炸酱面,主要调料是黄豆酱加五香粉,并不符合当地人口味,后来华侨厨师们在黄豆酱中加上黑色酱油,变成韩国男女老少皆爱的黑色炸酱面。

  在新加坡饱尝失败的滋味

  一家八个兄弟姐妹,于敬民排行第七,却是最受宠爱的。小学六年级于敬民就学会炒菜,高中时候就能做出地道的炸酱面给客人吃。从首尔的华侨高中毕业后,于敬民没有继续升学,而回到家庭经营的中餐馆里帮忙。

  然而,年轻的心总是不甘心困在厨房里。正好在1990年,有朋友介绍了一份新加坡旅行社的高薪工作,于敬民于是第一次来到本地闯荡,并结识了新加坡籍太太,成就姻缘。

  1993年结婚后,于敬民带着太太回韩国继续在家庭经营的餐馆帮忙。1997年,有人邀请他重新来新从事旅游业,12月他兴冲冲地回来了。没想到不久亚洲金融危机爆发,韩国公司纷纷撤回,韩国人也很少来新旅游,他的工作马上泡汤。

  为了生存,养好四个孩子,他尝试过各种行当,包括服装贸易、出口鱼丸,甚至在老巴刹摆摊,搞手部模型。然而从1998年到2004年之间,他所有的生意都以失败告终。唯一值得高兴的是,他曾经在基层活动中,在拉丁马士公民咨询委员会主席林焕章的帮助下,为参加活动的李显龙总理做过一个手部模型。

  回首往事,于敬民感慨万千:“那时候太年轻,想法单纯,做什么事情都太想当然,没有好好计划。”

  经历了多年的挫折后,他不得不于2004年回到韩国,到父亲的中餐馆里继续当厨师;然而由于观念的不同,在日常工作中难免和父亲产生冲突。2005年,最疼爱他的母亲去世,守完百日孝后,他就带着老婆孩子又回到新加坡。

  一碗炸酱面,开创新天地

  思来想去,还是厨师这个老本行最适合自己,再咨询了本地韩国朋友的意见后,于敬民下定决心,用仅剩的5000新元开始在本地经营唯一的韩式中华料理餐厅。

  2005年4月,他在芽笼一家小咖啡店档口开始卖韩式炸酱面,一下子就吸引了思念故乡口味的本地韩国人。大家口口相传,以至于早上一开门,预定电话就打爆。

  因为场所狭小又没有冷气,不少韩国顾客就建议他换个地方,于是两个月后,他就顶下美芝路一家店面,经营了一年半后,把之前欠下的债务都还清。之后,再搬到厦门街更大的店屋,同时在如切路开了分店。

  2009年,于敬民再次搬迁到目前所在的直落亚逸路,靠近韩国公司云集的区域。今年5月,在离这家店不到100米的远东广场内,又开了第三家。

  谈到成功的原因,于敬民说,托福于韩国人保守的饮食习惯,他们总是要吃家乡菜,甚至连中餐也要韩国风味的。因此店里所有的原料包括面粉、酱油、调料,都从韩国进口,吃韩式炸酱面必备的甜萝卜片、洋葱和泡菜,也一样不少,保证百分百韩国口味。

  “东方红”的不同解读

  于敬民的餐馆为什么用“东方红”这个招牌呢?

  原来这是于敬民一个华侨朋友的创意,这个朋友告诉他:“东方红是新中国第一颗自制卫星的名字,是No.1!”这个朋友在十多年前就以“东方红”为招牌,在韩国开了中华料理店,并发展成著名的连锁店。虽然他已经将店转给别人,于敬民还是沿用了这个名字,志在成为新加坡韩式中华料理的”No.1”。

  深信“东方红”卫星招牌

  同一个华文招牌,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环境下,就有不同解读。对于韩国人,“东方红”仅仅是众多有异国风味的中餐馆名字之一;对于了解中国的人来说,它不仅仅是新中国第一颗自制人造卫星的名称,还是一首在中国传唱的歌曲名称,它象征着一段特殊的历史和记忆。所以自开店以来,很多来自中国的顾客都会问他为什么用这个招牌。

  对于敬民来说,他深信是“东方红”这个卫星招牌和母亲在天之灵保佑他,帮助他起死回生,一改之前事事不顺的境遇,从此过上安稳富足的生活。

  尝试韩式中餐与新加坡风味混搭

  他和弟弟掌勺,手下有来自中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共30多名员工。三家“东方红”中,第一和第二家店的菜肴是传统韩国风味,第三家分店则是韩式中餐与新加坡的混搭,是于敬民的“试验田”。

  这家店里有十多种从韩国进口的海鲜,包括海参、鲍鱼和贝类,用韩式炭火烧烤,酱汁却是新加坡太太根据本地人的口味特别调制的。

  于敬民说,如今的韩国中餐业,正在逐步淘汰之前山东华侨创造的老式传统,而改成流行的港式fusion,他希望通过新开张的三号店的尝试,把新加坡美食融入其中,创造一种有别于传统与流行的新韩融合中华料理,如果能被本地人接受,他就有信心把它带回韩国发扬光大,这也是他今后唯一的梦想。(姚娃)
(责任编辑:肖尧)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