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中国高考状元被美11所名校拒收 素质教育引反思

来源:中工网
2010年07月08日01:11

  6月末,被誉为京城状元摇篮的中国人民大学附中再度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点。只是这一次,该校的学生李泰伯在以高考理科703分的骄人成绩让国人惊艳之余,更以接连被哈佛、耶鲁等11所美国名校拒收而让人大跌眼镜。

  热心的人们纷纷试图从李泰伯堪称“辉煌”的履历中寻找失利的蛛丝马迹:班长、学生会主席、模拟联合国大会主席,三次获得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北京赛区一等奖……有人推测,他的荣誉太多缺乏个性;有人怀疑,他的学生会主席身份官味太浓……但无论怎么说,没有一位中国家长会质疑李泰伯的优秀。记者的一位朋友感叹:“我儿子要有李泰伯的一半出息,我们做家长的睡梦都能笑醒!”

  但就是这样一位优秀到让中国家长“睡梦都能笑醒”的顶尖高材生,却在申请顶级高校时被拒之门外。如果说一所名校拒绝了李泰伯不能排除其眼拙的成分,那么,11所名校的接连拒收,就很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一番了。尽管不能妄自菲薄,简单地认为美国高校辨识人才的水平比我们高,但是世界一流大学选拨人才的标准、对优秀学生的评判依据值得我们借鉴。

  这些年,中国高考状元在国外求学遇冷早已不是什么轰动新闻,但这一次,优秀如李泰伯,被拒名校却多达11家,确实大大刺激了中国家长们的神经。美国名校拒绝的仅仅是“状元”吗?人们已经清楚看到,美国名校拒绝的背后,是中美教育理念与体制的差异。世界一流名校更看重的是申请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独特的能力个性。我们虽然呼吁素质教育也已多年,但是“以考定优劣”的应试教育理念与模式依然如旧。

  其实,素质教育不独在国外,在中国也已是个古老的话题,孔子提倡“礼、乐、射、御、书、数”,是最早讲求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后来,科举制度逐渐演变成“一篇文章定终身”的应试教育,状元梦开始在中国上演,“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写尽了读书人的最高荣耀。时至今日,人们仍然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窠臼。

  看着一拨又一拨的孩子在12年的中小学生涯里终日埋头书本作业,悲喜与分数相随;当看着一拨又一拨的大学毕业生难以找到谋生的饭碗,迈出校门从头学起,我们时常会有心痛的感觉!近几年,素质教育的旗帜高扬,但在“唯分数论”热度没退的情况下,多少家长又忙于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盼着孩子成长为所谓的“全才”,不知道这种揠苗助长的教育方式能多大程度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

  在我们的周围,职位的升迁仍然需要闪亮的学历文凭,学校的声望仍然仰仗升学率,教师的业绩仍然与班级成绩挂钩。在这样的现实中,讨论如何培养综合素质高的人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现今种种现实不仅让百姓也让政府看到,教育体制确实到了非改不可的境地。目前,教育部正在酝酿出台《教师教育标准》,对教师的入职标准有所提高,以改变当前偏重书本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式的教学方式。尽管这样的入职标准会引发人们对执行过程是否会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的猜测,但这样的努力毕竟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责任编辑:杨建)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