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纪念开国中将、原国防科委顾问罗元发(图)

来源:人民网
2010年07月09日08:51

  5月10日上午,我正在河北省最北边的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采访,忽然接到罗元发同志秘书王海清大校的电话:“首长今日凌晨在301医院不幸病故,享年101岁……”

  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引起了我颇为长久的怀念。

  罗元发籍贯福建龙岩,14岁时便被迫离家外出,以修公路、当挑夫为生,后又回故里给人放牛。1926年他参加了农民协会,大革命失败后在村里的拳术馆以习武为掩护,继续秘密从事革命活动,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曾参加后田乡的农民起义。1929年春,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入闽,龙岩县境革命斗争蓬勃发展,成立了农民赤卫队,罗元发被选为队长,率队参加了配合红四军攻打龙岩县城的作战。战后他被编入红四军第4纵队,不久调任龙岩县列宁青年队队长。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罗元发入闽西红军学校学习,后任红三军团5师15团政委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参加长征到陕北后任红一军团1师1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直罗镇、东征等战役。

  抗日战争爆发后,罗元发任八路军第115师独立团政治处主任,在平型关战斗中参与指挥所部在灵丘以北和以东地区顽强阻击日军增援,出色完成任务,为此战大捷做出贡献。1938年起他率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部转战察南、保北、平西、雁北地区,参加了著名的黄土岭战斗和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时期罗元发担任过六军军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北疆军区司令员兼北疆区党委书记、西北军区空军司令员、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军区空军司令员、空军副司令员兼国防科委副主任、国防科委顾问等职。1955年罗元发被授予中将军衔。

  由于他是我小学同学罗冀闽的父亲,因此我曾经两次专程采访过这位令人尊敬的长辈。我印象极深的是曾经听罗老谈到新中国成立初期他率领六军官兵进军新疆、建设新疆的情景。

  那天,罗元发老将军赠我一本他写的回忆录,并深情地回忆:

  “1950年元旦前夕,一场大雪,窗户玻璃都结上了厚厚的冰凌。我们六军的党委会议室内热闹非凡。新疆军区王震司令员十分高兴地说:"毛主席给了我们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要我们到新疆后,主要的是要为各族人民办好事,要屯垦戍边,一手拿枪,一手拿镐,开展生产运动,减轻人民负担,肩负起人民解放军既是战斗队、工作队,又是生产队的光荣任务……"进行大规模生产,首先要解决水的问题,因此,决定兴修迪化(即乌鲁木齐)红雁池及哈密水利枢纽。

  “一天,在庆祝新疆和平解放的联欢会上,我对陶峙岳将军说:"在您方便的时候,我想看一看迪化附近垦区原有的水利设施。"陶峙岳将军欣然应允。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我带了侦察科长和秘书与陶峙岳将军同乘一辆美式中吉普车出发了。

  “乌鲁木齐河发源于天山山区,从乌鲁木齐市区流过。它像一匹无缰的野马,给边城人民带来了无数灾难,而下游万亩荒原却又缺水,无法生产。

  “吉普车经过南梁、三甬碑,很快就到了历史遗留下来的新疆第一个水库——迪化红雁池水库。一位水利工程师早已恭候在那里。我们下车一看,水库大坝上下散乱地堆着无数片石,土红色的代水泥遍地抛撒,整个工地一片狼藉。陶峙岳将军指着大坝,无限感慨地叹息道:"红雁池工程没完没了,花的钱用金子也垒得起来咯!……国民党就是腐败!贪污、吸血——包工头肥得使人担心他的肚皮都会撑破的哟!"

  “我看看红雁池水库所处的地理位置,倒是十分优越,便问:"这座水库能蓄多少水啊?"

  “"计划5000万立方。"那位工程师回答:"不过,从没蓄够设计容量。"

  “"为什么"?陶峙岳将军追问起来。

  “"关键是大坝工程没全部竣工。" “眼下的一切都十分清楚了,我立刻对他们说:"就让咱们一起共同来完成这一任务吧!"接着,我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明年5月放水以前竣工。"

  “我的这些话,使在场的几名起义的原国民党工程技术人员听愣了,看得出他们心里在想:谈何容易哟!资金、人力、材料、工具……这一切都需要解决啊!

  “后来,我们还察看了高闸、低闸……特别是在引水渠那里,我们停留的时间虽然短,但谈的事情却是那样多。这里是将天山雪水从乌鲁木齐河引进红雁池储存的惟一通道,而这一段又大多是土石垫方。处在高寒地带的新疆,冬季低温寒冷,引水渠易于冰冻,积压的冰块会很快堵塞而无法疏浚。在这松散的土层上修起的水渠,时常都有渗漏和被挤压冲垮的危险。而一旦坍塌,库容之水便会倾泻而出……陶峙岳将军和我一再叮嘱工程技术人员:请你们把各人的聪明才智拿出来,尽快搞个设计方案!

  “到了晌午,陶峙岳将军还兴致勃勃地邀我再去踏勘和平渠。从燕儿窝到八户地,凡是有关生产的问题和水利知识,我都很感兴趣。我指着那与其说是水渠,倒不如说是戈壁滩上的自然沟更确切些的土流水槽,问:"是不是可以把渠再扩大些,水的流量不就增多了吗?"

  “"扩大?加固?……解决的惟一途径,只有石砌渠堤。"工程师道,"可是这石料呢?"

  “我想,石头嘛,山里有的是,我们动员部队开山采石不就行了。可是工程师又问我:"就算你上山采集了石头,这么远的路程,数量又如此之大,怎么运到工地?"陶峙岳将军若有所思地对我说:"罗军长,我倒有个土办法,不知可取不可取?过不了多少时间,天就快下雪了。大雪封山,道路光滑,新疆老乡的爬犁可就大有用处了……到时候部队一出动,就是三国时诸葛亮的木牛流马也是无法比拟的了!"我点头道:"好!陶峙岳将军的建议是个好办法。"在后来拉石修建和平渠中,爬犁子可真帮了我们的大忙了。”

  罗元发老将军的讲述,把我的思绪带到了那个火热的年代——

  1950年的2月21日,春节之后的第4天。一大早,王震司令员就带领一支足有6000多人的队伍,浩浩荡荡地从乌鲁木齐市出发,展开了整修和平渠的工程。

  这支队伍里,有着罗元发和同他一样在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的张贤约、饶正锡、郭鹏等曾经横刀跃马、叱咤风云的老红军战士。就在前不久,他们刚刚统领着自己的一支支劲旅,历尽艰险,从玉门关打通河西走廊,开进新疆的戈壁、荒原与群山。

  和平渠工程,是当时迪化地区最大的水利工程,也是驻新疆部队最早兴建、最早完成的水利工程。

  它给了后人一个启示,即新疆不是没水,而是要治。

  从那之后,解放军官兵冒着奇寒异冷,开始向塔里木河两岸挺进,向准噶尔盆地进军。在坚冰盖地、大雪飞扬的世界里,官兵们筑起了以往只有童话中才有的“雪屋”和“水晶宫”。在原先只生长红柳与芦苇的世界里,他们搭起了最原始的窝棚——“地窝子”,而且一住就是几十年!

  在灌水排碱的大田里,官兵们冒着生命危险,与吞噬人的旋涡搏斗;在坎土镘与坚冰笼罩的土地碰溅出火花的铿锵声中,他们剥开荒原沉睡的外衣,用人力拉着前行的木犁,勾画出“军垦第一犁”的图画……

  就这样,彭德怀、王震、罗元发等第一代解放新疆的人民子弟兵,当仁不让地成为建设新疆、开发新疆的突击力量。
(责任编辑:肖尧)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