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西部大开发10周年 > 09西部大开发消息

西部大开发十年四川生态建设综述

来源:新华网
2010年07月13日09:29
  新华网成都7月13日电(记者杨三军)开展退耕还林、天保工程、退牧还草等生态工程建设,让西部的山更青、水更绿,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之一。而谈及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建设,地处我国西南部的四川省颇具典型性。

  四川位于长江、黄河上游地区,大面积的森林、辽阔的草原使其成为长江和黄河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水量补给地。然而,由于多年的森林采伐,到上世纪90年代末期,四川森林面积锐减,一些森工企业已面临无林可采的困境,“木头财政”难以为继。更为严重的是,生态环境逐步恶化,水土流失加重,自然灾害频发……

  1998年夏天,我国长江、松花江和嫩江流域暴发特大洪水,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百万军民夜以继日地奋力抗洪抢险。与此同时,许多人也在反思,之所以发生这么大的洪水,与江河上中游地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不无关系。

  1998年9月,四川在全国率先停止天然林采伐,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10万森工放下斧头,由砍树人变成种树人、护林人。1999年10月,四川又率先在全国启动退耕还林(草)工程,大面积水土流失严重、广种薄收的坡耕地改为植树种草,改善生态。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后,四川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把生态建设作为全省在西部大开发中重点做好的“五篇文章”之一,并提出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宏伟目标。除退耕还林、天保工程外,10年来,四川相继实施了退牧还草、湿地保护、水土流失治理、川西北防沙治沙、城乡绿化等一批重点生态工程,在为全国特别是长江流域生态安全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城乡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也得到很大改善。

  截至目前,四川累计完成退耕还林2700余万亩,营造公益林7000余万亩,退牧还草7500余万亩,实现了森林面积和蓄积量的双增长,全省森林覆盖率增长到31%,比1999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此外,全省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67万亩,流入长江等江河的泥沙量大幅下降。

  大自然是公正的,更是慷慨的。退耕还林、天保工程等大规模生态建设的实施,在使四川生态环境大大改善的同时,也促进了林区产业结构的调整: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带火”了四川的生态旅游,加之水果、木本药材、竹业、生物质能源林等特色产业的发展,山区农民的“钱袋子”变得一年比一年“鼓”了。

  西部大开发十年过去了,如今到四川任何一个市州,到处可见青山披翠,碧水蜿蜒,当年退耕还林的坡耕地,已变得郁郁葱葱,长江上游绿色生态屏障正悄然崛起。更为重要的是,四川干部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大大增强,过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发展模式,正逐步被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发展方式所取代。
(责任编辑:赵婷)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