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美俄间谍案 > 10美俄间谍案评论

华府随笔:冷战来了又去 华府依旧“谍谍不休”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7月17日00:53

  中新社华盛顿7月15日电

    题:冷战来了又去 华府依旧“谍谍不休”

  中新社记者 德永健

  10多名俄罗斯间谍引发的风波尚未散尽,华府另一桩“谍事”已然登场。15日,事件主角—失踪1年多的伊朗核物理学家阿米里返回祖国,怀抱爱子痛诉当时遭美国特工“绑架”的不堪经历。

  阿米里称2009年6月他在沙特朝觐期间遭到劫持,并在一处秘密地点被注射麻醉药物。来到美国后,中情局向他承诺如果合作就能拿到500万美元,但后来又曾威胁要杀死他。

  面对阿米里及伊朗政府的指责,华盛顿反唇相讥。国务卿希拉里称阿米里“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来往美国均系自愿;白宫更有匿名官员对媒体放风,称中情局出价500万美元换来阿米里投诚,但在美期间他又心生悔意,最后还是决定返回伊朗。

  是英雄还是叛徒?是遭人胁迫还是投怀送抱?是一心爱国还是出尔反尔?阿米里与白宫给出的答案截然相反,但正是因为定论迟迟无法做出,才为这桩“谍事”填充出深具戏剧性的情节,从而吸引更多眼球,正如俄罗斯美女间谍安娜·查普曼在美国留下的婀娜倩影。

  更具玩味的是,伴随查普曼的八卦与阿米里的口水,美俄、美伊间谍风波的轮番上演同时揭示出冷战结束以来一个不争事实—虽然冷战来了又去,但华府依旧“谍谍不休”,而且,有时还很怀旧。

  “深度潜伏”的俄罗斯间谍被美国政府抓获后,起诉书对他们间谍行动的描述让很多人想起冷战年代的电影。擦肩而过互换提包,用短波、隐形墨水传递信息,还在荒郊野地埋下金钱——“这些俄罗斯特工的一个奇怪之处是似乎沉溺于写密信等冷战时期的间谍手段……”,事后有美国资深情报官员叹道。

  美伊间谍风波曝光后,多家媒体立即想起了冷战年代著名的前苏联间谍尤尔琴科。1985年尤尔琴科叛逃美国,为中情局提供了不少绝密情报,然而仅过了5个月,他又突然逃回前苏联,个中经历的戏剧性反复与让人瞠目的决定,与今时阿米里的经历颇为相似。

  华府依旧“谍谍不休”,但事件的结尾似乎不再那么“冷战”。美俄以互换间谍的方式了结风波,未再像冷战年代那般剑拔弩张;而阿米里虽称遭到“虐待”,最终还是在美国的默认下踏上了回家的路。

  不过正如情报专家所言,尽管俄罗斯等国与西方的关系大幅升温,全球进入互联网时代后,黑客更是被认为会充当谍战中的奇兵,但间谍活动依然会存在下去,因为“政府永远需要提前获得信息以制定对策”,看来,未来华府“谍谍不休”的故事,依然会续写下去。

(责任编辑:肖尧)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