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农业部:我国转基因技术研究与应用取得积极进展

来源:中国政府网
2010年07月20日15:38
  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实施进入关键时期。作为国家16个科技重大专项之一,转基因重大专项由国务院11个部门共同组织实施。该专项紧密围绕国家战略和农业产业发展需求,目标是获得一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培育和推广一批抗病虫、抗逆、优质、高产、高效的重大转基因生物新品种,提升我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战略性新兴生物产业,为保障国家粮食、生态安全和农民增收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在国家863计划、973计划、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专项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转基因重大专项进一步集中资源、集成技术、集聚人才,在转基因新品种培育、新基因克隆、转基因技术、生物安全技术和产业化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和推广进展显著

  转基因抗虫棉推广和产业化步伐加快。在专项的支持下,2008-2009年新培育并审定抗虫转基因棉花品种28个,推广转基因抗虫棉1.12亿亩,使国产抗虫棉市场份额达到93%,净增效益130亿元,减少农药用量5.6万吨。

  三系杂交抗虫棉研发和中试取得重大进展。新培育的杂交抗虫棉比常规抗虫棉增产25%以上,比人工去雄杂交棉制种产量提高20%以上,制种成本降低60%。

  转抗虫基因水稻新品种通过安全性评价,达到国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该品种高抗螟虫,可显著减少农药用量,将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转植酸酶基因玉米通过安全性评价,达到国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该转基因玉米作为饲料原料,具有环境友好、节约能源的显著特点。

  培育出一批具有产业化前景的抗病虫、抗逆、品质改良等转基因农作物新材料和新品系。培育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转基因奶牛育种基础群,创制了肉品质优良、抗病能力明显改善的转基因动物育种材料。

  瞄准国际新型转基因产品研发和应用趋势,结合我国国情和产业发展需求,分品种、分产业进行了全面部署。

  建立了高通量基因克隆新技术体系

  专项启动实施以来,构建了水稻等作物染色体片段导入系文库和突变体文库。克隆了一批抗虫、抗病、抗除草剂、抗逆、优质、高产、养分高效利用等重要性状基因,并开展了育种价值评估。其中,获得1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Bt杀虫基因,国际上首次克隆了水稻抗褐飞虱基因;获得6个新型抗除草剂基因;克隆水稻理想株型调控基因,可提高穗粒数。

  完善了规模化转基因技术体系

  棉花、玉米、水稻等作物遗传转化技术体系规模化程度显著提高,基本满足了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的需求。特别是水稻转化效率从40%提高到83%。研制了多基因干扰、多基因转化、基因删除、基因拆分重建、体细胞克隆等安全、高效的动植物转基因新技术。

  强化了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评价和检测技术体系

  重大专项强调技术研发和安全评价同步推进,并注重生物安全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在条件能力建设和技术研发方面得到很大提升。完善了基因来源、价值评估认定的安全评价体系,建立了多年、多点生物安全评价和检测监测网络。强化了抗虫棉花、抗虫水稻和转植酸酶基因玉米产业化后的全程安全监测、评估技术体系,将使我国生物安全管理更加完善、系统和快捷。

  建立了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高通量精准检测技术,在转基因生物分子特征,基因漂移、非靶标生物影响、靶标害虫抗性等环境安全评价,以及关键营养成份分析、致敏性动物试验等食用饲用安全评价关键技术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凝聚了高水平的领军人才和研发团队

  重大专项凝聚了全国范围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从事转基因研究的主要优势力量,直接参加的院士、千人计划学者、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研究骨干人员1200余名。同时,还吸纳了一批从事种业经营的公司企业人员、农业管理和技术推广人员。构建了一支跨部门、跨学科、跨领域的高水平的研发团队,在基因功能研究、转基因技术、新品种培育等方面形成了大联合大协作的局面,为推动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加强科学普及和宣传培训

  专项还将通过建立科普展示基地,利用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加强舆论的科学引导和宣传培训,不断提升公众对转基因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科学、理性的认知水平,消除疑虑和误解,为共同推进科技创新、提升我国科技竞争力营造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张勇)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