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北大清华南开云师大4校首次联办社会实践活动

来源:云南网
2010年07月29日13:44
参观西南联大纪念馆 记者 周明佳 摄
参观西南联大纪念馆 记者 周明佳 摄

  首席记者 刘超(春城晚报)

  来自北大、清华、南开、云师大4校的百余名学生,踏上了一段寻旧之旅。从昨天起,4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正式启幕,他们将追随西南联大在云南的足迹,从中体味这所创造了世界教育奇迹的大学的生命线索。

  据了解,这是4所高校首次举行的,围绕寻访西南联大足迹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今天,他们还将奔赴红河蒙自,参观西南联大蒙自分校旧址。

  走进云师大 感受旧时光

  王帅,南开大学英语翻译专业学生。在云南师大校园内见到母校老校长以及北大、清华两校老校长的塑像,这个天津女孩显得有些激动。在绿油油的民主草坪前,听着讲解员的耐心讲解,王帅似乎看到了当年的一幕: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振臂高呼,在这里发表他的演讲。“年代在变迁,但不变的是爱国、民主、科学的联大精神。”王帅说。

  漫步今日的云南师大校园,西南联大的影迹无处不在。当年书声琅琅的联大教室内,清华大学的十多名学生正襟危坐,听着讲解员的讲述,他们在默默追忆70年前那段苦中求乐的时光。这间有着铁皮屋顶的教室,曾经遇到下雨时就响个不停,每每此时,教授甚至会停止讲课,师生们一起听雨。

  清华大学一名本科生感叹道,学习条件早已今非昔比,当年如此艰苦的条件都能造就那么多学者大师,“今天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奋发图强呢?”

  冯友兰故居 或建纪念馆

  龙头街一条小巷的尽头,是原中央历史语言研究所及国学大师冯友兰的故居,著名的《贞元六书》就诞生于此。历经70年的风吹雨打,这里已经较为破败,院落左右的两间厢房,看上去摇摇欲坠。

  4校师生一行踏进这座年代久远的庄园,不少人忍不住好奇问道:为什么不对其进行修缮和保护?相关负责人解释道,这里曾经是一座寺院,1938年10月,冯友兰迁至于此,解放后这里成为一座粮食仓库。如今,相关部门正在考虑进行招商引资,在这里建一个云南名人纪念馆。

  在昆明龙泉镇司家营61号,师生们久久驻足不愿离去,被大师的治学精神所感染。这里曾是闻一多、朱自清等学者住过的地方,以及清华大学文科研究所文学部所在地。楼房上下共两层,堂屋的雕花木门已荡然无存,只有屋檐角的高头瓦和木浮雕依旧。

  周培源旧居 已进行修缮

  曾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著名物理学家周培源,他的故居位于西山脚下的龙门村112号。为了躲避日机轰炸,他们一家于1938年至1942年租住于此。4校学生冒雨跋涉于此。面对老校长在云南的旧居,北京大学几名学生激动不已,纷纷在此合影留念。

  因为离城较远,周培源专门买了一匹马,每天骑马到学校上课。教授骑马上课,讲授现代科学,成为抗日战争时期的一道风景线。不过,在昆明的几年时间,周培源一家的生活极其艰苦,堪称他们一生中最艰苦的日子。不过,好在经常有客人造访,带来不少乐趣。

  每到周末,滇池边的这个家都会笑声融融。梁思成、林徽因、陈岱孙、金岳霖、吴有训等好朋友经常来做客,陈福田、陈省身等联大教授也不时来访。如今,这里已经成为西山区文物保护单位,滇池管理局对其进行了修缮。

  北京大学一名学生说,西南联大创造了中国教育史上不朽的奇迹,她的教育精神、教育模式、管理体制等至今仍为世界各大学所景仰,她是我们的骄傲。  

(责任编辑:news9)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