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环球人物》专区 > 《环球人物》最新

唐山义士的感恩壮举

来源:《环球人物》杂志
2010年07月30日10:11

  唐山义士的感恩壮举

  救援队员王加祥说:“当年,要不是全国人民支援唐山,咱老王家倒的房子怎么盖得起来?这份恩情放在我心上已经30多年了,有生之年一定要还!”

  《环球人物》杂志记者 张雷 刘雅婷

  7月22日,由导演冯小刚执导的电影《唐山大地震》全国公映。对于河北唐山人宋志永来说,这部电影有着更特殊的意味。除了因为他是唐山人,亲身经历过那场地震外,更因为他的故事被搬上了银幕。虽然他不是电影的主角,但他的经历在唐山很有代表性。

  “唐山大地震时我3岁,震后第三天我得了肺炎,高烧不退,是支援唐山的上海医疗队的医生救了我……在唐山,像我这样经历过灾难也见证过真情的人成千上万。”宋志永对环球人物杂志记者说。他曾被别人感动,如今在感动着别人——他和唐山玉田县东八里铺村的12名老乡,一起组成了一支救援小分队。这支小分队的身影,曾出现在湖南郴州、四川北川和青海玉树等地的灾难现场,用最直接、最朴实的行动,对“感恩”一词进行完美的诠释。这13个人感动了13亿人,因此被评为“2008年感动中国人物”。冯小刚在拍《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时,找到了宋志永,把他和救援队的故事作为电影的一部分搬上了银幕。

  当环球人物杂志记者来到玉田县时,发现宋志永已经成为这里的一张“名片”。记者在入住的酒店里和前台工作人员闲聊时,就被问起:“是不是找宋志永?”

  7月10日,身材魁梧、皮肤黝黑的宋志永,出现在记者面前。他的身边,还有13位义士中的7位。他们每个人都有一段关于唐山大地震的痛苦回忆,但每个人都愿意给经受苦难的人带去温暖和希望。

  “比中了500万还高兴”

  宋志永1973年5月出生在东八里铺村。1976年唐山大地震发生前夜,妈妈王淑珍带着他,在村里的一块空地上看电影《火红的年代》。电影散场时已是深夜,狗吠个不停。那天的气温格外高。王淑珍哄宋志永睡着后,等了好久才睡着,而且睡得很不踏实,隔一会儿就会醒一次。“也许是天意。如果睡着了,我也许就和其他人一样,不明不白地被压在房梁底下了。”王淑珍说。

  7月28日凌晨3点42分,大地震发生了。

  房子先是上下猛烈一晃,停了几秒后,又横着猛的一晃。王淑珍被从床上甩到了地上,桌子上的茶缸和奶瓶等东西也噼里啪啦地掉了下来。王淑珍晕晕乎乎中大喊一声:“快跑啊!”然后不顾一切地抱起熟睡中的宋志永往外跑,这才逃过一劫。

  高中毕业时,宋志永本想考北京的大学,但因为高考发挥得不理想,他的大学梦破灭了。此后,他一直打工,攒的钱也不多。但他为人豪爽,做事从不拖泥带水,也结交了不少朋友。他说:“后来做成了一些事情,都跟我这种性格有关。”

  在2008年1月之前,宋志永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做过小生意,修过路,生活过得还算舒心。但他的生活,从这个月开始发生了变化。

  2008年1月,纷纷扬扬的大雪,给我国南方带来了空前的冰雪灾害,媒体关于雪灾的报道铺天盖地。宋志永每天都盯着电视看。他的妻子张宁是县医院的一名妇产科大夫。她说,宋志永以前不喜欢看电视,而她爱看电视剧,所以遥控器总在她手里。“但那段时间,他每天都看南方雪灾的消息,挺入神的。”

  “当年咱唐山遭灾,人家那么快把东西给送来了;现在人家受冻了,咱也不能干耗着呀!”宋志永心想。一开始,他打算捐点钱,但又想:“即使捐钱,一时半会儿也派不上用场。那边缺的是干活的人。咱农民就是干活儿的人,所以应该过去帮湖南人民做点事情。就这么定了,去!”

  要去湖南,车子是个问题。很多人过年要用车,“谁会在这个节骨眼上把车借给我呢?”经过几天的奔走,农历大年二十九下午,宋志永以每天650元的价钱,包下了一辆小型客车。因为怕被当做“盲流”,他还赶在村委会下班前去开了一封介绍信。

  宋志永拿着介绍信回到家里时,张宁正在哄3岁的儿子玩。他“随口”对妻子说:“我明天就要走了,去南方救灾。”“话说得没头没脑,他又是特别爱开玩笑的人,我以为他逗我,所以没在意。”张宁说。大年三十早上吃饭时,宋志永一个劲儿地催着快吃,说“得出门了”。张宁问要去哪儿,宋志永说:“去湖南啊,昨天不是跟你说了吗?”

  根据玉田县的传统,大年三十上午是祭祀先人的时间。中午,在坟地里,宋志永找到了几位乡亲:“办完事都到我家来坐坐,有点事跟你们商量。”

  中午1点多,宋志永家聚了20多人。他说:“我惦记到湖南救灾去,车都准备好了,能去的报个名,收拾收拾,现在就走。不能去的也不强求。”没想到,当场就有17个人报名参加。宋志永劝退了5个身体不好的,还剩12人。

  敲定人选后,宋志永往车里塞了被子等生活用品,外加铁锹、铁棍、扫把、手套和绳子等。最后,车里也只能坐下13个人。“这也算是一种巧合吧,多少给了我一些信心。”宋志永笑着说。

  这13个人是宋志永、杨国明、杨东、王加祥、王德良、宋志先、王宝国、王宝忠、曹秀军、尹福、宋久富、杨国平和王金龙。年龄最大的王加祥62岁,最小的王金龙只有19岁。其中,王宝国和王宝忠、杨国明和杨国平是兄弟;王德良和王金龙、杨国明和杨东是父子。

  王加祥是宋志永的舅舅。唐山大地震发生后,宋志永得了大叶性肺炎。王加祥回忆道:“那时候,这孩子眼看着就不行了,脑袋都耷拉到他娘的肩膀上了。如果不是国家派来的救援队打针救活他,他也没有今天。我们老一辈总要求他知恩图报。这次机会总算来了,春节明年还可以过,但救灾不能等。当年,要不是全国人民支援唐山,咱老王家倒的房子怎么盖得起来?这份恩情放在我心上已经30多年了,有生之年一定要还!”

  大年三十下午4点多,在村里鞭炮声渐起、饺子香味四溢的时候,宋志永等人启程了。

  车里的13人当中,只有宋志永有驾照,没人能跟他换班。因此,大家轮流跟他说话,担心他过度疲劳发生意外。途中,他困了就抽根烟;饿了就吃两口馒头,或者到收费站要点热水泡方便面。好在当天是除夕,道路很通畅。车子飞驰20多个小时后,一行人终于在大年初一下午5点多抵达长沙。这时,车子的发动机、电瓶和前灯都出了毛病。

  随后,他们找到了长沙市抢险救灾前线指挥部。可指挥部的人婉言劝他们回去:“你们的心意我们领了,但你们没有多少专业知识,要是出点问题,我们担不了责任。”宋志永为难了:“大老远赶来了,结果吃了一个闭门羹。”

  不管怎么样,不能白来一趟湖南。宋志永花了3800元,先把车开到一家修理厂。利用修车的时间,他们赶到长沙烈士陵园去铲冰扫雪。晚上11点多,他们与看门的老大爷闲聊时,才听说“湖南受灾最严重的地方是郴州,离长沙700里”。宋志永和大家一合计,决定去郴州。

  大年初二凌晨3点多,他们又开始赶路。迎着大雾,碾过积雪,上午10点,车子终于驶到了郴州。一行人直接闯进了抢险救灾指挥部。当时,湖南省电力公司的领导正在开会。宋志永溜进会议室,在一个角落坐下“偷听”。得知湖南电力安装工程公司急需1000多名工人时,他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这儿需要人,来对地方了!”

  会后,宋志永找到这家公司的总经理肖志荣,说明了情况。正愁人手不够的肖志荣当即拍板,给13人安排食宿和任务。“接到任务,说明这趟没白来,我比中了500万还高兴。”

  很快,13名唐山人被编入一个由40余人组成的抗灾先锋队,任务是把山上损坏的设备抬下来,再把替换的设备抬上去。他们每天凌晨五六点钟出发,一直要干到晚上9点多。

  他们最初是往山上抬电缆。近百公斤的电缆需要两个人抬,一趟3公里路,一天要走五六次。一次,宋志永扛着60多公斤重的电缆往山上走,由于路滑,他跌了个大跟头,但他想都没想就赶紧起身,连滚带爬地按住正往山下滚的电缆。

  最难的是往山上抬水泥电线杆。一根高压电线杆重达1000多公斤,需要有二十几个人抬。运送的时候,前面有一个人用砍柴刀劈开灌木和竹子,开出道路;后面的人把木棒绑在电线杆上,扛在肩上,一点一点沿着刚开出来的陡峭山路向上爬,有时甚至得跪着走。赶上风大时,他们一个小时只能走200多米。宋志永的肩膀起了水泡,一压就钻心地痛。“疼也不敢放下啊。我放下来,肯定把其他人压坏了。后来,我满脖子都是水泡,破了结痂,我就把木棍担在痂上,这样还舒服点。”

  山上锋利的毛竹被雪覆盖着,经常有人不小心踩空,一脚踩到毛竹上被扎伤,王宝国就是其中之一。他说:“我看到有一个小战士的脚被毛竹扎穿了。最后是两个人按着他,硬生生地把脚从毛竹上拔出来的。我的伤算是轻的了。”

  南方和北方的气候不同,加上雪灾,郴州显得格外湿冷,“哪儿都是凉的”。这些北方汉子很不适应,晚上睡觉时都不敢脱衣服。饮食就更不习惯了。俗话说:“湖南有一怪,不放辣椒不成菜。”宋志永笑着说:“每顿饭,菜里1/3是葱,1/3是辣椒,剩下的1/3勉强能吃下去。”

  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宋志永和他的救援小分队一干就是半个多月,直到完成任务后才返回家乡。一年后,宋志永和他的12个队友被评为“2008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宋志永在颁奖晚会上说:“我很平凡,感动中国我很自豪。光荣属于我们全唐山人。因为爱心是唐山最好的名片。”

  246个孩子的“爸爸”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时,刚刚当选“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标兵”的宋志永,正在一家电视台接受采访。当时,记者问他的最后一个问题是:“老宋,将来国家如果再遇到这样的灾难,你还会去吗?”他回答说:“只要需要我,我肯定会去!”

  采访结束后,宋志永得知四川发生了大地震。他没来得及告诉妻子,当天就奔赴灾区。几经周折,在5月14日清晨,他抵达灾情比较严重的北川县城,在北川中学加入了救援队伍。

  “当时,我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灾难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500多个孩子被压在下面,周围都是家长的哭喊声,太揪心了。我拼命地刨,就想多救几个孩子出来,但活下来的很少。”回忆这些时,宋志永的声音变得有些低沉。

  “5月15日,我们救援队的队员都赶到了。我印象深刻的是那天下午,一个老师告诉我,他的女儿也在废墟里,让我在他说的地方找一找。我们就按他指的地方开始挖。好不容易挪走上面的重物,掀起一块巨大的楼板后,我惊呆了——楼板下面的几十个孩子,几乎都是一个姿势被压在下面,没有一个能活下来。我含着泪把他们一个个抱出来……后来,我做梦都能梦到一些孩子,他们冲着我喊‘叔叔,救我!’……”这次救援行动,对宋志永的触动很大。

  5月17日,宋志永的小分队被指挥部安排到安县参加救援。一次,在废墟中,宋志永挖出了一面五星红旗。“当我把那面五星红旗在救灾点升起时,老人和孩子们都哭了,我们的队员也哭了……那一刻,大家都看到了希望,而我想将这希望延续下去,为孩子们做点事情。”

  忙于救援的同时,宋志永看到,灾区的孩子们吃不好、睡不好,也不能上学。他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拨通了唐山市委书记的电话。市里答应可以解决600个孩子的上学问题。得到这一答复后,宋志永立即在安置点展开报名工作。仅仅两三天时间,就有1300多个孩子报名。然而,就在此时,一个坏消息传来——由于部门协调的原因,孩子们没法去唐山。宋志永不知道该怎么向孩子们交代。几乎每天都有孩子问他:“宋叔叔,我们好久(多久)去唐山?”他不想让孩子们失望,便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自己带着孩子去唐山读书。

  几经努力,宋志永联系到了唐山玉田县的银河中学。校方同意接纳300个孩子,但除住宿费和学费外,其他费用都得由他自己负责。这么多孩子,仅仅是平时的开销,就是一笔“巨款”。“我当时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只能走一步算一步。接孩子来唐山花的钱都是东拼西凑的,后面的事再想办法解决,毕竟这是一件好事。”随后,宋志永以个人名义,和每个孩子的家长签了一份协议。协议规定,所有孩子的一切责任都由他一人承担。6月16日,宋志永带着246个孩子,来到唐山。他们中最小的只有8岁,最大的也才14岁。在唐山,他们唯一的亲人就是“宋叔叔”。从那天起,宋志永就没睡过一个安稳觉,手机24小时开机,每个孩子的任何事情,都是他一个人打理。

  “苦点累点都不是问题,关键是那份责任,确实压力很大。”刚到唐山时,孩子们想家。“一个孩子要回家,就会带着好几个孩子一起闹腾。他们都是心理受过创伤的孩子,不能对他们说一点严厉的话,只能用各种办法安抚他们,真难呀!”宋志永感慨道。

  最需要解决的还是孩子们的心理问题。一次,唐山下起了大暴雨。孩子们以为是地震了,一下全都冲到楼下,不肯再回去上课。此后,宋志永到处找专家,给孩子们做心理辅导,每周还给他们安排各种活动。时间久了,孩子们越来越离不开他。慢慢地,“宋叔叔”变成了“宋爸爸”。

  但这个“爸爸”不好当。自从把灾区的孩子接到唐山的那一天起,宋志永就面临着一个难题:靠什么养这些孩子?“我总是在为钱发愁。我只是一个农民,如果我是个企业家,有那个财力,可能也没这么难。”宋志永说,一年多来,花在这些孩子身上的钱就有90多万,其中有来自各界的资助,也有四处借来的,还有政府给自己的奖金。

  去年7月,宋志永送走了最后的70多个孩子。回想起当“爸爸”的这一年多时间,宋志永说:“太难了,一年多的时间里,我的体重掉了20多斤。白头发也不断冒出来。挺不过去的时候,我也一个人偷偷流过泪,但还好,都过来了。”

  “有个孩子临走的时候,抱着我说:‘宋爸爸,你做了这么多好事,将来你死了一定会上天的。’孩子的话是最真实的,有这句话,我觉得自己做的所有事情都值了。”现在,每年过节时,宋志永的手机里都会收到几百条四川灾区孩子和家长发来的短信。“这个时候,我真的很幸福。”

  夫妻双双去玉树

  宋志永做的每一件事,都得到了妻子张宁的支持。“难道妻子没抱怨过,她没有阻止你去灾区吗?”许多人这样问宋志永。他的回答是:“在农村,我们夫妻的关系就是A和B,A要管着B。我要做她也拦不住。”这话听起来有些“说笑”,其实老宋心里明白,那是因为妻子很爱他。

  今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地震后,宋志永又要出发了。不过,这次他打起了妻子的主意。“玉树地处高海拔地区,我怕队员们受不了高原反应。她是个妇产科医生,简单的疾病都能处理,刚好能帮我们。”在得到儿子的“同意”后,夫妻俩把儿子寄养在了亲戚家。4月15日下午,两人和小分队的队员们一起赶赴灾区。

  路上,道路的艰险超出了大家的预期。从西宁到玉树,都是崎岖的山间小路,很窄,很陡,一不留神就会掉进万丈深渊。一次上坡转弯时,车没开上去,一个劲儿地往下滑,等宋志永刹住车时,车子离山涧已经很近了。“如果那次出了事,你今天就不能采访我了……”后来,宋志永听说,就是在那个地方,几天时间里,有20多人出了事。

  到了玉树,宋志永很快就发现,带妻子过来是对的。“虽然我们做了很多准备,但高原反应还是很强烈,队员们工作一会儿就喘不上气。而且,那里的气候环境特别恶劣,一会儿刮风沙,一会儿下大雨,有时候晚上还会下大雪。很多人开始感冒发烧,好几个队员都倒下了。幸亏有这个随队医生照顾,没有她,我们根本挺不过来。”

  这次来玉树,宋志永带了很多药品。他每天带着救援小分队,帮助灾区群众抢救物资,重建家园。他的妻子张宁则用带来的药品建起一个小医疗站,帮助一些受伤的群众疗伤。

  一天,宋志永得知一个快要临产的妇女高烧不止,便立刻将她送到了医疗站。张宁诊断后发现,这位孕妇有严重的妇科病,需要马上进行手术才能保住母婴的性命。于是,他们赶紧联络当地县城的医院……最终,这名妇女得到了救治,母子平安。

  从玉树回来后,张宁更加理解丈夫。宋志永说,这次带妻子去玉树,他也有“私心”:“让她去不仅仅是为了照顾小分队的队员,我还想通过这种方式告诉大家,一个志愿者的志愿精神,是可以影响到他的家庭甚至更多人的,可以带动更多的人去做志愿服务。”

  宋志永的志愿精神,还感动了东八里铺村的村民。去年1月,他被村民们选为村委会主任。之后,他带领小分队成立了“宋志永农民专业合作社”。这是他们创下的第一份产业,为的是有了收益,可以帮助更多的人。现在,这个专业合作社已初具规模,解决了村里100多人的就业问题。最近,宋志永还在谋划一项更大的事业——成立全国第一支专业化的农民救援队。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唐代大诗人韩愈(768年-824年)的这句话,在1000多年后,由宋志永和他的12位兄弟继续实践着!

  未获《环球人物》杂志事先书面许可,任何媒体不得转载《环球人物》杂志图片及文字内容,违者《环球人物》杂志将追究其侵权责任。

(责任编辑:高莹)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