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记者王乾报道,据韩国《中央日报》8月3日消息,韩国科学技术院机械工学系教授宋泰镐8月2日在韩国国防部发布了《天安舰鱼雷1号文字部位温度计算》的一文,文中的分析结果表明,攻击天安舰的鱼雷推动器上所写的“1号”文字周边温度在爆炸当时连0.1摄氏度也没有上升。
报道称,宋泰镐在论文中表示:“鱼雷爆炸时产生的泡沫内火焰的高温状态没有持续多长时间,泡沫膨胀,温度急剧下降,在爆炸0.05秒后急剧冷却至无法引起涂装面热损伤的约130摄氏度的温度,在0.1秒后降至28摄氏度。”他解释说:“因此,直接暴露在火焰冲击波的硬壳前面的温度也没有超过5.5摄氏度,在写有"1号"文字的硬壳后面的温度也没有从海水温度3摄氏度上升0.1摄氏度。在爆炸当时产生的高热传达至硬壳后面以前,温度就已经降低了。”
2010年5月20日,韩国军方公布攻击天安舰的鱼雷残骸。 宋泰镐还强调说:“即使是在极端的情况下,鱼雷推进器的温度也最多上升20摄氏度以内,涂料或者其上的文字完全没有遭受热损伤的可能性。”报道说,这是对于美国弗吉尼亚工业大学教授李承宪(音)怀疑“爆炸后鱼雷推进器尾部的温度升高至350摄氏度或者1000摄氏度以上”的正面反驳。而对于部分人计算的鱼雷温度为“火药发热量的13%/鱼雷的热容量=约150摄氏度”,宋泰镐断言说这没有科学依据。
此前,韩国民军联合调查团在调查韩国“天安号”军舰沉没原因时,搜集到刻有韩文“1号”字样的鱼雷碎片,被认为是朝鲜袭击“天安号”军舰的确凿证据。韩联社报道称,该“1号”的字样被识别为朝鲜固有的字体,由此可以证实这一事件是朝鲜的所为。 (来源:环球网)
(责任编辑: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