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个案的公正处理之外,我们更需要关注背后的规则缺失和监管漏洞 有些事情,有了处理的结果,但心仍不能完全放下。
沸沸扬扬的“奶粉激素门”事件已有结论。8月15日,卫生部宣布,湖北3例婴幼儿单纯性乳房早发育与食用圣元优博婴幼儿乳粉没有关联,目前市场上抽检的圣元乳粉和其他婴幼儿乳粉激素含量没有异常。
旷日持久的“罗彩霞案”也画上了司法句号。经过四个多小时的庭审和调解,原被告达成调解协议,被告王峥嵘一次性给付罗彩霞赔偿金4.5万元,原告罗彩霞放弃其他诉求。
这两起事件,一个事关食品安全,一个拷问教育公平,公众共同的焦虑使它们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而在“尘埃落定”时,它们的另一个相似之处是,那些与“原告、被告”密切相关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迄今尚未悉数出场,他们在此类事件中应该明晰的责任,也尚未完全予以认定。
关上“激素门”,圣元洗刷了冤屈,家长们也可以暂且松一口气,但一个问号依然没有解决:如果再发生类似的事件,消费者要求检测食品质量时,究竟该由谁来负责受理呢?是否还会出现“检测无门”的尴尬?
奶粉事件最终被证明是一场“虚惊”。但我们应该思考,面对消费者的“惊弓之鸟”思维,倘若在事件之初,家长的鉴定申请就得到受理,哪怕是“先受理,后转交”,权威机构的反馈能够第一时间抵达公众和媒体,恐慌和质疑恐怕就不会如此扩散蔓延。
对食品安全的无缝监管,对食品安全信心的修复重建,既需要对个案的科学检测和新闻发布,更需要从源头着手,审视“多头管理、多龙治水”的监管软肋。这样,对食品安全的监管才能更加严密,反应才会更加灵敏。
罗彩霞最终选择了“握手言和”,根据“不告不理”的民事诉讼原则,法院判决尊重了原告的理性选择。然而,罗彩霞“放弃其他诉求”,却并不意味着相关责任者的过失可以被忽视。从盗用身份和高考成绩,到骗取录取通知书、迁移户口,再到顶替入学、顺利毕业,需要经过多个环节。我们也应该思考,在现代社会,教育公平不仅是社会阶层向上流动的重要渠道,也成为消弭社会差距、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动力。正如有论者所言,罗彩霞可以选择对伤害她的一些人或部门宽容,制度化的纠错和惩戒却绝不应随着罗彩霞民事案件的落幕而画上句号。
两起公共事件最终都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有了结局,令人欣慰。但公众对此类事情的关注,更需要我们注意背后的规则缺失和监管漏洞。从这样的角度,圣元的感谢不能代替监管的完善;而罗彩霞放弃之处,正是需要我们拾捡的地方。
(责任编辑: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