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诸城农民进“城”之后:从适应马桶到上街跳舞

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
2010年08月17日14:24

  1249个行政村全被新型农村社区取代,诸城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试验魄力不凡。

  在中国社会长期存在城乡二元结构的背景下 ,“村改居”的复杂程度超乎想象,诸城准备好了吗?新居民们适应吗?我们期待答案。——张跃伟

  “谁都知道住楼房好,可家里的粮食和牲口怎么办?干活的家什放哪里?总不能放到客厅里吧?”

  “对落选的村干部,由社区党委根据本人意愿安排适当工作,在明年全省村两委换届选举结束之前,原补贴报酬标准和发放渠道不变。”

  从不适应马桶到广场上跳舞

  在诸城市辛兴镇辛兴社区已竣工的三栋居民楼上,附近已有村民“尝鲜”入住。

  “在这里住,最大的好处就是方便。”正在社区打零工的窦大姐说,不出社区就可以办理各种手续,社区里面还有幼儿园、银行、警务室、医疗保健机构,周边还有中小学校,“交通也四通八达的,确实比村里强。”

  今年2月份,37岁的张玉磊用自己家的四间平房加上10万元现金,带着全家五口人搬进了诸城市龙都街道办土墙社区。他住的是一座带有独立小院的三层楼房。如今,张玉磊已经逐渐适应了“与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刚搬进社区楼房的时候,张玉磊的父母因为怕弄脏地面,连脚都不知道该往哪里放。因为不习惯,老人坐在雪白的马桶上半天方便不下来,憋得脸通红。现在老人已习惯了社区的生活,每到晚饭之后他们都会到社区内的广场上跳跳舞。而张玉磊也会泡上一杯茶,坐在沙发上看看电视新闻,“关心一下国家大事”。

  但离开世世代代居住的村子,对于“恋家”的农民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窦大姐说,村里的年轻人大都对搬到社区住楼房没意见,而很多年龄大的却不愿离开村子。“在村里住了一辈子,都习惯了,谁啥脾气都知道,搬到这里可能连对门是谁都不认识。”

  “村里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差不多都去外面打工了,他们愿意住楼房也就住了。可我们这些在家种地的怎么办?”诸城市辛兴镇祁家庄村的老刘说,他至今想不明白住进楼房如何种地。“谁都知道住楼房好,可家里的粮食和牲口怎么办,干活的家什放哪里?总不能放到客厅里吧?”

  当地政府层面决心已定,并已将行政村的裁撤推到了实质阶段,而至今尚未想好何去何从的农民仍然不在少数。

  “在村里做饭可以烧自家的柴火,可住楼上就只能花钱烧燃气了。以后小区弄好了,这物业费估计也少不了。”即便是已经搬进了楼房,日常开支又引起了不少人的顾虑。

  说服村民搬进楼房,成社区干部主要工作

  早在2007年,诸城市就开始探索按照“多村一社区”模式对农村进行改造,但进展却相对缓慢。70万名农民进“城”,需要把1249个行政村合并为208个农村社区,而截至目前已开工建设的农村社区只有78个,能容纳的居民也不过1.8万户。

  诸城辛兴镇辛兴社区已投入使用的三栋居民楼中,每栋容纳居民60户,一共可容纳180户。另外正在建设的8栋居民楼,也只能容纳400户居民。

  “现在建成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还有很大一片楼房需要开工。”在社区施工现场,一位工作人员指着一旁巨大的规划图说。

  经过前段时间的选举,30多岁的张玉国成为新组建的诸城市土墙社区的首任社区党委书记,而他此前的身份是西土墙村党委书记。如今,张玉国将与担任社区主任的下派干部赵玉霞一起,掌管起这个4200多人的社区。

  土墙社区是208个社区的一个缩影,同时也被当地视为典型。在撤销所有行政村之后,由原来的西土墙村、东土墙村、许家庄、王家屯和小庄子村合并成西土墙社区,这里已较早地建起了现代化的社区服务中心。目前,这个社区已经建成120套三层连体别墅、开工建设了9栋多层住宅,其中2栋已经完工,而根据规划,这个社区还要建127栋多层住宅,容纳3900户居民。

  社区化推进中的问题与困难显而易见,以被视为“典型”的土墙社区为例,整个社区目前的拆迁进度仍不到十分之一,入住楼房的也只有80多户,如何说服剩余的1000多户村民在短时间里搬进楼房,成了社区领导团队当前最主要的工作。

  “我们主要还是依靠政府的优惠政策,吸引村民尽快搬迁,如果一次拆迁能够超过30亩地,那么每户居民一亩宅基地的补贴标准将达到20万元,而目前居民的平均宅基地面积基本在0.6-0.7亩之间。”张玉国对此并不担心,按照目前每平方米1100元左右的价格,村民基本不用出钱就能换得120平米的楼房。

  但这个估计可能过于乐观,有的地方村民的宅基地面积远远小于0.6亩。“我们村每户的宅基地还不到0.3亩,即便是真的按每亩20万元的标准,我们也买不起楼房。”诸城市辛兴镇祁家庄村的一位村民说,“我们把钱拿出来买楼,孩子上学咋办?过几年孩子的楼怎么买?”

  村资产将折合成股份分红

  随着原有行政村建制的撤销,传统意义上的村集体组织正逐渐在诸城消失,与此同时随之而来的问题也考验着主政者的智慧与勇气。

  原有村集体的裁撤,并不能使既有的债权债务随之消失,一旦纠纷产生如何解决就成了一道难题。为此,诸城市采取了“三不变” 的策略,建制村撤销之后,“原村集体财产、债务债权不变;原村资产形成的收益权属关系不变;原村的土地承包关系不变。”

  正因如此,每个被撤销村的“两委”实际上仍然保有二级账目,所有涉及本村的债务或者是收益,暂时都由其统一掌管。而对于这些债权和收益何时由社区统一接收,目前还未有明确的时间表。

  张玉国认为,撤村后,由社区统一掌握土地及其他集体财产是必然的,但至于采用什么方式,还要等待上级研究决定。

  虽然目前尚未出现债务纠纷,但是对于那些因为经营不善而背上债务的村而言,村民们心里并不轻松,随着原有村集体的消失,有资格承担村里债务的法人组织也就不再存在,万一有人起诉,债务会不会平摊到村民头上也成了问题。

  对此,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参与村改居政策起草的诸城市委组织部一位负责人表示,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思考,但村民对此也不必惊慌,万一出现纠纷,社区将参与债务处理。另外,诸城市还将以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式,逐步将各村的债务和收益纳入社区统一管理。

  对于农民而言,土地的重要性无与伦比,而撤村之后,土地收益如何体现也备受关注。按照已有规划,社区会将所有原建制村的资产进行评估,并按照价值定出股份的价值,原村资产多的村民多拿股份,资产少的村民少拿股份,然后把所有股份集中交给一家经营公司,年底按照股份多少进行分红。如此一来,将能公平地将所有资产进行集中处理。

  2967名落选村干部和3000万节省下的资金

  在村子行政建制被取消的同时,原有村干部的去向就难免引发关注。行政村建制取消之后,每五到六个村将只能选出两名两委成员,剩下的原村两委则无法避免落选的命运。据统计,此次全市208个农村社区共选出“两委成员”1538人,比原村干部减少2967人,这些人的去向连同节省下的3000万元报酬补贴资金,也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对此,决策层则用“两不降”作为离职者的补偿。在有关部门下发的一份文件中明确写明,“对落选的村干部,由社区党委根据本人意愿安排适当工作,在明年全省村两委换届选举结束之前,原补贴报酬标准和发放渠道不变”。

  一些社区已经提前行动,西土墙社区此次落选的10名原村两委成员,落选后担任了社区10个居民小组的组长,继续负责原村居民的土地承包等经营性活动。而另一条似乎更被决策层看好的道路则是将其调入社区下属委员会,同属龙都街道的郝家村社区率先对此做了尝试,其做法是在社区居委会之下,分别由一名社区两委成员牵头成立文教卫生委员会、计划生育委员会和经济发展委员会等机构,每个机构都吸纳一名落选村两委成员。

  对于村干部“裁员”节省下来的资金,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用于改善社区的硬件设施,如通气、供暖、修建公共设施等。

  离“城里人”还有多远

  农民进“城”并不意味着身份的彻底转换,即便是普通城市居民享有的医疗、社保等福利,对他们而言也并非指日可待。诸城方面有关负责人对此也并不讳言,这些目前尚无时间表,但随着农民进“城”过程的推进,他们也已开始考虑这些问题。

  从当前形势来看,在不远的将来,村民们离开平房入住楼房已成定局。然而,农民进了“城”后仍与“城里人”有着相当的距离,附在“城里人”身上的诸多社会福利,在短期内仍是进“城”农民所难以享有的。

  就目前来看,诸城的村改居在这方面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即便是在村改居方面一直走在前列的土墙社区和辛兴社区,村民的医疗保障仍然是新农合,社保和最低生活保障也仍然是按原农村的标准执行,在个人福利方面的缺失,仍是他们进城路上最大的绊脚石。

  诸城方面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村改居后的社区居民的保障标准何时能向城里人看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统一保障标准的大趋势已经不可逆转。

  

(责任编辑:徐春柳)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