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外媒析15年后南中国海:或成世界工厂“内湖”

来源:新华网
2010年08月25日16:59
  新加坡《联合早报》25日刊出评论说,受到“世界工厂”中国的劳动力供应减少、成本攀升之势影响,世界制造业将流向东南亚等后进国家。15年后的南中国海格局,南中国海将成为“世界工厂”的“内湖”,重塑世界经济的格局。分析认为,南中国海问题涉及中国未来的全球化战略,中国外交上的意识形态,也应该重构,需要新的、更开放的外交意识形态,以服务于自身的利益。

  文章摘编如下:

  中美近来围绕着南中国海唇枪舌剑,火药味十足。不过,在我看来,这不过是“君子动口不动手”的“软实力”竞争。奥巴马从布什那里继承了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和世界性的“大衰退”。如今经济不见起色,联邦赤字攀升,国力跌底。以“软实力”为外交指针的奥巴马政府,当然不会选择这个时刻竖敌生事。但是,美国必须考虑未来,要为实力回升后继续统治世界进行布局。这大概是其在南中国海问题上不停喊话的原因。

  要了解南中国海对美国的意义,我们不妨把眼光放长些,看看15年后的格局。2025年,南中国海很可能成为世界制造业的心脏,或者说“世界工厂”的“内湖”。这里的“世界工厂”,并非仅仅指中国。中国虽然现在还是“世界工厂”、在数字上看还处于“人口红利”之中,但从今年的工潮已经能够看出,劳动力供应减少、成本攀升之势已经很难逆转。15年后“人口红利”消失,更是难以维持现在的地位。所以,“中国之外的选择”,已经成为国际制造业今年的主题。

  事实上,制造业已经开始从中国流向其他后进国家。印度和孟加拉的人口相对年轻,劳动力供应充足,价格低廉,有着巨大的比较优势。如果在15年的时间里整备基础设施和义务教育,确立良好的贸易政策,则大有成为“世界工厂”之可能。在南中国海周边,越南的经济势头已经很猛,印尼和菲律宾如果能用15年时间创造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则也都可能崛起为“世界工厂”。

  可以说,到2025年时,南中国海周边地区乃至必经南中国海而到达北美西岸的南亚地区,将为世界制造业提供主要的劳动力资源。目前美国的经济依然在迅速白领化,制造业不断外包,对海外生产基地和工业产品的依赖越来越严重。赢得这些国家的合作,是美国的战略利益所在。要知道,制造业,特别是低端制造业,不仅仅是劳动力密集型,也是资源密集型、航运密集型。

  当南中国海成为“世界工厂”的“内湖”时,资源的争夺就可能激化各种潜在的冲突。到那时,经过能源结构调整的美国,对石油的依赖可能降低,但对制造业产品的依赖则会升高。南中国海一旦冲突升级、引发战争,则美国的工业品供应都可能受到影响。所以,美国强烈地感到有维护这一地区的稳定之责任。 简而言之,未来15年的故事,恐怕不仅仅是“中国崛起”这一个主题。南中国海周边地区国家的崛起、“世界工厂”的转移,都将重塑世界经济的格局。美国在南中国海问题上不停表态,坚持的两点:一是自由通航,一是多边协商,旨在收揽人心,保证自由贸易的畅通,以在新的格局中维持主宰地位。

  中国经济是全球化的最大赢家,从能源、原料到市场都依赖于人。过去直接威胁中国主权的“自由通航”,已经成为中国的核心利益所在。也就是说,“中国利益”的含义不同了。外交上的意识形态,也应该重构,以为新的“中国利益”服务。毕竟,南中国海问题所涉及的是中国未来的全球化战略。但是,中国确实需要新的、更开放的外交意识形态,以在同时对付几个对手的情况下占得道义上的优势、更有效地服务于自身的利益。(来源:中新网 薛 涌) (来源:新华国际)
(责任编辑:李孟漪)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