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圆规”,沿街的店面纷纷垒起沙袋。 |
晨报记者 周思立 李艳秋
“圆规”虚张声势,昨天白天市中心不少地区并未出现预料中的狂风暴雨,直到昨天20时许暴雨才倾注而下。为了防御“圆规”,昨天全市中小学、幼托园停课一天。台风天中小学停课是否有标准?本次上海停课决策是否防御过度?这样停课是否带来社会成本太高?
针对于市民关心的这一问题,晨报记者昨天再次采访了作出停课决策的相关部门之一、上海市防汛指挥部的有关负责人。
网友:因台风放假,总风和日丽
对于昨天的停课措施,在微博上有网友这样调侃道:“2005年因台风放假,风和日丽。2007年因台风放假,风和日丽。2010年因台风放假,风和日丽。”
按网友的调侃,上海历史上的这三次“台风假”,结果都变成了“假台风”,几乎没有遭遇台风剧烈袭击。在所有质疑中,有关台风天放假是不是有具体标准的讨论最为热烈。据了解,在台风天气高发的我国台湾地区,在2000年就已制定《天然灾害停止办公及上课作业办法》,统一了台风及其他灾害的放假标准、作业处理方式等。其中有关台风方面明确规定:“台风暴风半径于4小时内预期经过之地区,‘平均风力’达七级以上或‘阵风’达十级以上时,即可停止办公及上课。”对于“通报时机”则规定,当台风来袭并决定“全天或上午半天停止办公及上课”时,必须于前一天晚间10点30分前通知传播机构并由传播机构于晚间11时前播放。如无法及时决定,最迟不得于“台风假”放假日当天早晨5时后播报。
大陆有没有相关规定呢?记者查阅到了中国气象局发布的《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试行办法》,其中涉及到了相关停课、停工的内容,但没有强制规定,而只以建议为主。根据《办法》,台风黄色预警信号时,建议幼儿园、托儿所停课;台风橙色预警信号时,建议中小学停课;台风红色预警信号时,建议停业、停课(除特殊行业)。
专家:停课是人性化的理性选择
对于此次“台风假”,复旦大学社会工作学系教授、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院长顾东辉昨天接受采访时表示支持和认同。“在灾害天气有较大概率发生的情况下,政府能提出给中小学生甚至上班族放假,是非常人性化,也是比较理性的选择,把老百姓的安危放在了首要位置。”
对于一些市民提出“如果宣布了停课,但台风没来,是不是还应该停课”的疑问,顾东辉认为,既然确定了放假,就不可能再临时改变规则,否则反而会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他也建议,可以考虑制定一个最后期限,例如,可以考虑以台风当天早晨5点的最后通知为准。
顾东辉还指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应该对“台风假”制定更加细化的标准。更细化的标准中应该包括,台风天的情况下,员工迟到多久可以不予追究;“台风假”这一天的工资如何计算,究竟是带薪还是无薪;未成年人放假,其家长是否可以获得相应的“陪同假”。
此外,顾东辉还建议,一旦确定了“台风假”后,应该与台风天的天气预报相结合,通过短信等方式直接告知每个老百姓。
市防汛指挥部:不可存一丝侥幸
“对待台风,宁可十防九空,也不可存一丝侥幸”——已经在防汛第一线工作了20多年的上海市防汛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章震宇面对记者的疑问回答得干脆利落。“这是决策者对于台风的基本态度:生命是最可贵的,面对台风的不确定性,宁可10次防御里有9次落空,也不能因为侥幸、疏忽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章震宇强调。“8月31日晚的停课决定,是基于气象部门当天16时的会商结果、17时的台风报告作出的,按当时的情况判断,‘圆规’对上海的风雨影响还是相当明显的”,章震宇说。事实上,昨天部分地区雨量确实可观,闵行、奉贤都达到暴雨程度。“只有亲自经历过台风的人,才知道它的威力有多大”,章震宇曾经考察过台风“桑美”肆虐后的温州,一幢民居被连根拔起,与之相邻的两幢房子却安然无恙,“台风就像龙卷风一样能量强劲,又很诡谲,没经历过的人无法想像”。
只有在了解了台风的破坏性后,才能理解决策部门对于台风的谨慎态度。
“上海并不是每次都能化险为夷的,历史上曾经遭受过相当严重的台风灾害”,章震宇透露,1949年7月上海曾遭受台风袭击。据当时的《解放日报》报道,那次台风恰逢天文高潮位,吴淞口外海水倒灌入黄浦江、苏州河,“全市大小街道水深一至六尺,南京路上永安公司附近水深及腰,灾情最严重的是苏州河北闸北、虹口、杨树浦一带,一般水深均达三尺左右……”
“就像我们在台风前一天布置全市各泵站预抽空一样,一般情况下我们不提倡预抽空,因为排水管道里的水带灰尘杂质,要在沉淀池沉淀一段时间后再排入河道,如果不沉淀就排放,不够环保。但当暴雨来袭时,为免道路积水,预抽空更有利于排雨水和路面畅通——所以这是一个经过权衡的结果。停课也是一样,停比不停更安全,那么就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