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全国各地新一轮物价上涨 > 10物价上涨消息

菜价上涨菜农所赚不多 “流通暴利”为一大推手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0年09月06日04:55

  管理好通胀预期,是当前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据商务部最新统计,全国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已连续10周上涨。其中,蔬菜、猪肉、鸡蛋等价格也逐步攀高,农产品价格上涨就像“击鼓传花”,此伏彼起。作为与百姓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生活必需品,农产品价格的稳定对于管理好通胀预期意义重大。农产品价格为何一涨再涨?对农业生产和城市消费有多大影响?会不会带来连锁反应?稳定农产品价格,政府应当有哪些作为?本报记者深入田间地头、菜市商场、居民社区,就如何看待农产品涨价与管理好通胀预期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调查。

  ——编者

  菜价涨了,种菜成本更高,菜农赚得并不多

  38岁的董春国是山东寿光文家镇董家屯村人,种了近20年的蔬菜。这两年,他就是靠着一年好似一年的菜价,供孩子上学,维持家里的生活。

  董春国去年新扣了两个大棚。今年7月末,棚里的樱桃西红柿和尖椒刚采完上市,他就立刻又种上了大西红柿和五彩椒。“今年的菜价相当可以,春天那会儿价格能比往年高上30%。价最高时,樱桃西红柿出棚就卖到每斤4元。”虽然后来价格下来了,但2万斤的产量、平均每斤3元左右的价格还是让他的毛收入达到6万多元。

  但董春国并没觉得自己赚了很多,原因是“成本太高了”。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土地——去年新扣的两个大棚占地7亩,其中2亩是从别的村民那儿转包的,每亩费用800元,一共1600元,比上年贵了300多元。

  种苗——过去是自己育苗,现在都是工厂化育苗后农民购买。今年西红柿的种苗每棵价格已达到0.8元,一个棚光苗子钱就要3000多元。

  农药、化肥——现在对蔬菜的安全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多用有机肥,少用化肥,成本要增加;用于打虫、杀菌、防病毒的高效低毒农药,一周打一次,一季下来差不多就要1万多元。

  人力——家里的劳动力只有他和妻子,农忙时要雇人帮工。去年冬天最贵时一个人工也不过90元/天,可今年涨到140元/天,还不见得能雇到技术熟练的。

  再加上农膜、草帘子的支出和水电费用等,各项成本已占毛收入的一半以上。董春国说,这还没算他和妻子的工钱,不然盈利会更少。

  董春国对记者说:“俺虽然买菜不花钱,但买猪肉、鸡蛋、馒头,哪样钱能少花?现在什么都在涨价,你们城里人肯定不希望菜价涨,可农民是盼着菜价越高越好,俺们的吃穿用全靠着它呢!”

  “流通暴利”是一大推手,农民在产业链中仍处弱势

  “粮食、蔬菜、鸡蛋等农产品今年轮番涨价,涨价形成机理比较复杂,不同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成因各不相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说。

  菜价上涨,除了种植成本推高外,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频发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今年的倒春寒、夏季水灾等,一方面造成蔬菜减产,一方面给流通带来困难,运输不畅无疑会加剧蔬菜价格波动。”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说。另外,部分地区城市化扩张加速,原有的专业菜地面积减少,相对稳定的蔬菜供给机制被打破,也是造成菜价波动的原因。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菜价居高不下,除了上述原因,流通环节的因素影响更多。董春国所住的村子,离寿光蔬菜物流园只有1公里多距离。村民可以等着收购商来村里收菜,也可以自己把菜拉到物流园去卖。自己去卖,每斤能多得1角钱。对这1角钱的差价,董春国倒也想得开:“人家收菜的人也得赚钱啊。”

  目前,我国大部分蔬菜从田头到餐桌,一般要经过收购商、区域市场、批发市场、二级批发、农贸市场(早市、超市)等5个环节。今年一项调查显示,1斤芹菜农民以0.3元多的价格卖给收购商,到了批发市场环节价格就变为0.6元,到了二级批发价格已涨到0.8元,经过零售环节加价,农贸市场上的价格能达到1.5元。

  可见,在蔬菜的产销链条中,菜农得到的地头收购价仅为零售价的20%—30%左右,批发价则约为零售价的一半,终端零售才是获利最大的流通环节。程国强说,农产品价格上涨后,部分农民确实收入比以前好了些,但他们分享到的利润依旧非常低。一旦某种农产品供过于求,批发和零售可以通过调整价格维持利润水平,由于农民的种植成本相对固定,收购价降低就必然使农民收益受损。

  在郑风田看来,“流通暴利”的存在,表面看是国内农产品利益分配失衡,实质问题还是农户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经营过于分散,议价能力弱,农民在产业链条中的弱势地位仍然没改变。

  “追涨杀跌”的怪圈,导致农产品价格大幅异动

  董春国至今还记得8年前的菜价下跌。那会儿他是看市场上哪样菜赚钱就种哪样,可好不容易盼到自己的菜上市,菜价却下来了,眼瞅着辛辛苦苦种出的菜卖不出价,董春国是欲哭无泪。从那以后,董春国开始观察市场,总结规律,现在他依然是凭自己的经验和眼光在种菜,基本没再亏过大钱。他说,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农民肯定会有好处,但每次农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最后受伤的还是农民。

  郑风田表示,农产品要抵御市场风险,从农民角度说,必须提高组织化程度。通过建立行业协会或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让生产实现规模化,这样农民在面对市场时,谈判议价能力才会提升,农民的经济利益才能得到保障。

  由于农产品价格波动服从“蛛网理论”,当期价格将决定下期生产,因此农产品极易陷入“少了涨、多了跌”的市场怪圈。程国强认为,要克服这一问题,对粮食等重点农产品可采取最低收购价、优化储备结构等调控措施,有效引导市场价格,保护和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对蔬菜、水果等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农产品,要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监测和信息服务体系,完善农产品供求和价格信息发布制,为农民提供及时管用的市场信息服务;积极发展农产品期货、农业保险,为农民提供农产品市场风险、灾害风险等管理服务。

  “谷贱伤农、米贵伤民”。稳定市场预期,防止价格异动,实现价格合理、市场稳定、农民增收,对进一步管理好通胀预期、保持全年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意义重大。近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推出6项举措稳定菜价,各有关部门也纷纷制定相应政策措施稳定农产品价格。

  国家发改委出台《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专门针对我国蔬菜、水果等因为冷冻保鲜能力不足、收获后腐烂变质造成价格季节性波动的问题。未来5年将增加冷库库容1000万吨;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提高到20%、30%、36%以上。专家认为,这个目标如能顺利实现,配以其他措施,目前农产品价格“坐过山车”现象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董春国们也才会真正地“种有所得”。
(责任编辑:刘晓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