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三十周年 > 10深圳30年消息

深圳人物“关微”:一群未亮相的爱心使者(图)

来源:南方日报
2010年09月06日12:18
受助贫困小朋友的来信,都只能寄到省希望办,信件积累了很多,而化名“关微”的神秘人一直默默捐助,从未现身。王辉摄
受助贫困小朋友的来信,都只能寄到省希望办,信件积累了很多,而化名“关微”的神秘人一直默默捐助,从未现身。王辉摄

  “关微”本身并非特别富有,就像记者在电话采访中所了解到的,他就是一名在汕头经济特区工作生活的普通小商人,倾其所有也无法在大都市买上一套体面的豪宅,经济状态也就是属于“关微”自身所说的那种“在汕头拥有自己的一处住房,有一部车,一年能出去走走”的中上层次。

  从1992年在新闻报道中了解到失学儿童的艰难处境,向省“希望工程”汇出第一笔善款开始,18年来,“关微”持之不懈共向有关社会爱心团体,或是助学机构、病患家庭等捐出巨资达200多万元。虽然他每次捐出的钱款数额多少不均,但是都在困难家庭、困难儿童最需要的时候捐助,点滴甘露滋润了最渴望成长的小苗。“关微”的行善之举向社会传递了一种直抵人心的爱心力量,“乐善好施、回报社会”是“关微”精神世界的底色。

  尽管人们再三想找出真实的“关微”究竟姓甚名谁,本报也曾发起“寻找关微”的爱心行动,但一如其一早行善就以“不留真姓名”的约定一样,人们最终也未能如愿,只知其取“关微”之化名开展一系列爱心捐助,乃是表示“关注微弱群体,而自己所做的一切微不足道”。

  2007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在在会见广东实施希望工程十五周年获奖代表和捐赠代表时,对“关微现象”有感而发,认为这体现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中华文化的不朽精华,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源泉。无论是不留名的“关微”,还是留名的“关微”,都集中体现了新时期广东人精神,值得全体广东人自豪和骄傲。

  ■报道回顾

  《南方日报》2007年12月12日报道

  寻找关微,我们找到了什么?

  “寻找关微”的原始动机和出发点,应该不言而喻。几乎可以肯定,关微从其完全出于爱心而奉献出自己的第一笔捐款之时起,他就没有打算扬名。在省青基会的坚持下,只是2004年的秋天,来广州出差的关微才露过一次面,拿走几年来的资助发票。正是这时我们才知道,他捐款的唯一条件就是“不出名”。对“关微”这个名字,他解释说就是表示要关注微弱群体,而自己所做的一切微不足道。在这样的前提下,“寻找关微”从一开始也许就注定是个“徒劳”的行动,但这样的“寻找”,却仍然不失其积极意义。首先是能够让那些接受到捐赠的人们怀有的感恩之心有所归属;其次是通过“寻找”,能够极大地充实我们社会的宝贵精神财富。

  ……

  寻找关微的脚步可能由此止住,但是,可以预见,寻找“关微们”行善足迹的脚步不会停止,寻找关微精神的初衷不会改变。通过寻找关微,使越来越多的广东人能够加入到行善施爱的行列中,使他们的群像在爱的光辉的播洒中得到放大和升华,正是这次寻找行动不可低估的深层意义。

(责任编辑:叶田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