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三十周年 > 10深圳30年消息

中国平安“不安分”追逐“综合金融”梦(图)

来源:南方日报
2010年09月06日16:06
2009年5月11日,中国平安希望小学支教行动暨中国平安希望奖学金成立仪式在北川县桂溪乡平安希望小学举行。新华社发
2009年5月11日,中国平安希望小学支教行动暨中国平安希望奖学金成立仪式在北川县桂溪乡平安希望小学举行。新华社发

  1988年5月,作为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公司,中国平安在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蛇口诞生。如今,平安已经成长为一个资产接近万亿、年净利润超百亿的金融企业。它以探索综合金融“中国模式”的出色成绩,为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也为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金融业的蓬勃发展写下生动的注脚。

  平安的发展历程中有着创新、超前、不安分的标签,这是从改革开放最前沿“蛇口”带来的基因。

  时间倒回到1988年,平安在深圳蛇口成立时,只有几百平方米的办公面积,十几个员工。

  那时,中国只有一家国有保险公司“人保”,不少政府官员仍然习惯性依照计划经济的思维行事,平安的创始人、董事长马明哲为了办下执照,跑过数十个部门,甚至斗胆去过中南海,历尽艰辛才拿到。

  平安的艰难破冰,将计划体制撕开了一道裂缝,使得一批类似的文件失去作用。有了平安这个先例可循,1991年,在交通银行保险业务部的基础上成立太平洋保险公司;1992年,美国国际集团旗下的友邦保险进入上海市场。自此一发不可收拾,1994年,天安保险成立,其后,大众、华泰、泰康、永安、新华人寿等保险公司先后成立。

  “平安的成立,破除了人保独家垄断的局面,对推动整个中国保险业的开放,包括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都意义重大。就这个角度而言,后来各家商业保险的成立,都是搭了平安破冰的便车。”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副主任郑伟博士说。

  “跟同业比起来,平安不安分。”平安副董事长兼副CEO孙建一谈到公司创新发展时如此说。

  接下来平安在体制上大胆“创新”,引进外资和外脑实现资本管理“国际化”。1994年平安引进高盛、摩根的两家战略投资共计7000万美元,成为中国保险界首家引进外资的公司。

  此后,平安一直没有停止国际化的尝试。1997年马明哲请来国际上顶尖的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经过麦肯锡的“望闻问切”,平安的管理从粗放式向专业、规范、精细化迈进,且拥有了清晰的战略规划。几年之后,其他有实力的保险公司开始与麦肯锡合作。

  目前,平安在寿险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二、财险市场排名第三,是继中信、光大之后的第三大金融控股集团,也是目前国内唯一整体上市的金融集团。2010年上半年收入达到969.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

  自1993年摩根和高盛入股平安,马明哲就隐约意识到,综合金融可能是中国保险业未来组织模式发展的方向。其后,马明哲用了5年时间逐步清晰这一设想。1998年,马明哲明确提出“国际一流的综合性金融服务集团,作为平安未来的战略目标。”其中的精髓,被马明哲总结成一句大白话,“一个客户、一个账户、多个产品、一站式服务。”

  从保险到证券、基金、信托、银行,再到今年获得突破性进展的对深圳发展银行的收购,平安基本搭建起了一个综合金融集团的大平台。为了拥有综合金融的强大平台,平安近年在上海张江建立了亚洲最先进的后台中心,在深圳观澜建立了国内先进的金融培训学院。

  为了补齐银行短板,平安2003年收购了福建亚洲银行,随后收购了深圳市商业银行,如今再收购深发展。辗转收购是为了将银行做大,形成保险、银行、投资三大业务均衡发展的理想状态。

  南方日报记者田志明

(责任编辑:赵健)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