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三十周年 > 10深圳30年消息

“深圳速度”震惊世界 成中国建设发展象征(图)

来源:南方日报
2010年09月06日16:20
改革开放30年,深圳实现了经济上的超常规发展,创造了“深圳速度”。资料图片
改革开放30年,深圳实现了经济上的超常规发展,创造了“深圳速度”。资料图片

  感悟那些词汇。当风流云散,沧桑历尽,人们依旧能凭藉那些温热的词汇触摸当年的脉动。保税区、商品房、业委会、产权交易所、深圳速度、“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今天借你一杯水,明天还君一桶油”……一个个新探索、新做法、新经验,先在特区酝酿、成熟,进而推广开去,改变了中国,拉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传奇史诗序篇。莲花山没有留下永恒的足迹,但它们记录了世事更替;横琴岛没有留下逝去的浪花,但它们见证了潮涨潮落。

  深圳速度,是中国形容建设速度非常快的一个新名词,出自1982年11月-1985年12月的37个月期间,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集团公司)一公司在承建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简称国贸大厦)时,创下了3天盖一层楼的速度,这在当时的中国绝无仅有。

  1982年,深圳市政府开始筹建国贸大厦,最初的目标就是,建一座在全国乃至亚洲都数得上的标志性建筑。改革初期的深圳并不缺乏土地,建设国贸大厦的意义实际是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改革的决心。

  当时,国内外的舆论都对改革初期的深圳缺乏信心,国内有人把特区比作“租界”,国外也有人把这里大规模的建设称作“假大空”。

  1984年4月30日,深圳国贸大厦主楼封顶,比预计的工期整整提前了一个月。工程师罗君东回忆,主楼开建后,先是7天建一层,后来速度提升到5天、4天一层。从第30层开始,持续以3天一层的速度盖楼,当时香港的最快速度是5天一层,美国的最高速度是4天一层。

  “深圳速度”自此叫响,国贸也成了这个城市的第一个地标。当时有句话,不到国贸,不算来过深圳。

  当时深圳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快速进行中,国贸的建设过程经报道后,成为深圳城市建设的一个典型被广为宣传。因此“深圳速度”、“3天一层楼”是当时媒体提到深圳最常用的词汇。

  “深圳速度”是改革开放中国建设发展的象征。它是一个时代快速发展的符号,代表了30年来中国建设发展的速度。从1979年特区创建以来,短短30年,这个昔日的小渔村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口从2.5万发展到超过1000万,城区面积从最初的3平方公里扩大到700多平方公里,GDP也从1979年的1.79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8201.23亿元,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2007年深圳人均GDP达到10628美元,成为中国大陆首个人均GDP过万美元的城市。此外,深圳还是中国主要的外贸口岸,其进出口总额连续10多年位居大中城市第一。深圳实现了经济上的超常规发展,创造了“深圳速度”。

  深圳创造的“深圳速度”,已经成为一个高速度高效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概念而深入人心,激励着大家争分夺秒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深圳速度”不是建立在高指标、国家大量投资、行政命令、人海战术等方式的基础上的,而是积极运用商品经济内在规律的结果。

  “深圳速度”的含义绝不仅仅是一个“快”字,是立足市情,求佳不求大、求优不求全、求特不求同、求精不求多,走精品化、集约化的发展道路。

(责任编辑:赵健)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