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三十周年 > 10深圳30年消息

不排斥请进来灵活用 记录我国灵活利用外资过程

来源:南方日报
2010年09月06日16:49
1989年,深圳在改革东风的作用下,大胆向海内外抛出了招商引资的“绣球”。盐田港作为中国第一个合资港口和引用外资的典型范例开始了试水之旅。郑东升摄
  1989年,深圳在改革东风的作用下,大胆向海内外抛出了招商引资的“绣球”。盐田港作为中国第一个合资港口和引用外资的典型范例开始了试水之旅。郑东升摄

  最早对特区的定义非常明确,就是特指中国在经济上实行特殊政策和管理、主要以引进外资来进行建设的地区。建立经济特区是为了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同时利用外商销售渠道,适应国际市场需要和惯例,从而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经济特区的发展里程,从一个侧面记录了我国灵活利用外资的全过程。

  1979年7月全国人大颁布实施了我国首部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法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来自香港、澳门的大量外资开始进军特区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和酒店服务业。随后台资也在上世纪80年代迅速跟进,并逐年增加,生产型项目和出口导向型项目大幅增加,“三来一补”的经济模式大行其道。

  1992年,小平南巡讲话后,我国年度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才开始占据主流地位,从而成为了我国利用外资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从1993年开始,我国连续第二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国际直接投资接收国。1995年6月,我国开始对外资加强产业导向,重新划分了对国际直接投资实行鼓励、限制和禁止政策的产业范围,并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措施和政策。正是在这个时期,美国、欧盟为代表的大型跨国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外资对我国对外贸易增长的贡献日益突出,独资企业在国际直接投资中的比重上升,形成了合资、合作和独资三种方式并重的格局,“三资”企业成为了特区的一大亮点。

  2001年,我国加入WTO前后,对FDI的政策和法规作了相应修改和完善:2000年10月31日,全国人大对《中外合经营企业法》以及《外资企业法》进行了有关条款的修正。2001年3月15日,全国人大对《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进行了第二次重大的修改。这三部外商投资企业法律的修改,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制度,更加符合WTO相关协议的规则。我国在进一步提高外资质量的同时,对外资的开放力度也不断加大,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大项目迅速增加,外商投资的平均项目规模超过前四个阶段。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模式也开始不断发生转变,开始致力于推行本土化战略,许多大型跨国公司开始在我国设立研究与开发(R&D)机构。

  也正是在这一阶段,特区对外资的吸引力开始被全国其他地区所分散,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为特区带来了辉煌,也同样留下了很多需要反思的东西。

  当下,我国经济对外资的需求逐渐发生变化,利用外资已经不再单纯是为了弥补国内建设资金不足,吸收外资正从过去的弥补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的“双缺口”向带动经济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转变。在后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促进开放型经济实现持续快速高效发展,成为了摆在特区发展面前的新课题。

(责任编辑:赵健)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