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解放军报综合

人生应与读书同行

来源:解放军报
2010年09月09日07:01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及至每一个人生存发展最基本的条件无疑是物质的,但是真正作用持久的内在力量却是精神的、文化的。人类最伟大的思想、最优秀的文明成果在哪里?在书里。思想文化的传承靠什么?靠读书。英国思想家培根说:“书籍是在时代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读书能够铸就一个国家的文化根基,构建共同的精神家园,使一个民族的优秀品质和传统得到优化、升华并形成传承的巨大力量。中华民族文化和精神之所以数千年从未间断,就在于厚重的历史文化被书籍记载下来被后人阅读,就在于民族的核心价值体系在阅读中不断被认同完善。

  人之所以能和动物区别开来,就在于人有自己的精神世界,而人的精神世界的建立和发育则离不开读书。如果没有读书,人的内心可能就是一片精神荒园。读书决定人的品位和境界,每读一本好书,就犹如经历一次精神洗礼、一次智慧滋补、一次知识补充。“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读书,可以同智者、贤者对话,启迪思想,提升心智、不断达到新的精神气度;通过读书,欣赏唐诗、宋词等文学精华,感受艺术之美浸润所带来的愉悦,身上会散发出令人仰慕的书卷香气;通过读书,可以不断获得新的知识信息,使自己始终处于时代发展的前沿,敏锐观察发展大势,把握经世之道,适应社会生活潮流,从容应对工作、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人的精神世界是个广阔的空间,不用积极、健康的精神食粮去填补,消极的、不健康的东西就会去抢占,思想就会庸俗、颓废甚至堕落,其心灵就无以寄托,只能在饭局、牌桌、桑拿、歌厅等场所游荡。有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资产数亿,住豪宅、坐名车、穿名牌,享受了人间一切所能的物质享受,却整天忧郁烦躁,选择了自杀。他的悲剧在于极度物欲满足的同时,思想却极度的空虚,失去了精神上的寄托。读书是高雅的精神享受和高尚的精神寄托。人的需求是有层次的,需求层次越往上走,对精神上的要求越高。古人有“五福”之说,即有功夫读书之福、有学问著述之福、有力量济人之福、无是非到耳之福、多闻直谅之友之福。这“五福”尽管都是高层次的,但读书却仍为“五福”之首,这是因为静心读书可以使人摆脱俗务,忘却烦恼,细细品味其中的真理,触摸先哲的智慧,学习丰富的知识,使心灵进入一个宁静和谐的状态,幸福感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

  人们常把读书说是“苦”读,其实那只是读书的最初阶段,如果真正读进去了,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读书就变成了“悦”读,就变成了一种幸福的体验。艺术心理学研究认为,实现情感高峰体验有14种方法,其中感受思考伟人,进入哲学等纯粹领域,养成用艺术家的眼光看世界的习惯,站在历史学家的高度看待过去、思考现在、分析未来,以伟大哲学家、艺术家眼光来思索,设想与哲学家谈哲学、音乐家谈音乐、历史学家谈历史等6种体验,要靠读书来培育实现。由此可见,人的大部分精神需求的满足要靠读书,对于这一点,宋代诗人韩驹概括得好:“欲乐诳凡夫,须臾皆变坏。唯书有真乐,意味久犹在。”现在很多人都有一种躁动的苦恼,为了逃避喧嚣,使自己安静下来,有的购买建造乡间别墅、挑选海景房,甚至栖岩饮谷,钟情于自然,寄情于山水,但这只能说是选择了一个安静的环境把自己的身安静下来;而要真正把心安静下来,即使身居闹市,只要能躲进书房,神交先哲贤者,吸吮文化营养,徜徉知识世界,也会使浮躁的心静若止水,为自己营造一个宁静快乐的精神家园。

  读书是一种生活状态的反映。喜欢什么,整天忙于什么,表明一个人处于什么样的生活状态。在这方面,人们可以做出多种选择,但高尚的、富有精神质量的选择应该是读书。人从生理机能上说会慢慢变老,但只要喜欢读书、不断读书,他的思想会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状态,精神永远会保持一种青春激情。孙中山在总结自己的人生时说:“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外,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住宅里没有书籍,犹如房间没有窗户;生活中没有读书,犹如食物中没有营养。读书应该是人生的重要部分,人生应当与读书同行。
(责任编辑:Newshoo)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