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群众演员靠“捡破烂”捡出电影道具博物馆(图)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0年09月15日06:51
独自面对这些收藏多年的道具,郭克兴常常会产生一些幻觉。
独自面对这些收藏多年的道具,郭克兴常常会产生一些幻觉。

  那盏清朝王府装饰用的红灯笼,灯罩上的凤凰早已褪色,却仿佛突然亮了起来,伴随着的,还有宫女们缓缓走过的脚步声。

  一个民国时期普通人家用的竹箱子,上面满是斑驳的虫眼。他却可以想象到,一个穿着粗布长衫、戴着圆形眼镜的读书人,提着箱子,钻进人力车,匆匆忙忙赶往火车站。

  郭克兴把这些想象,称为“道具在说话”。在这个400多平方米的仓库里,他收藏了8000多件电影道具,并按照古装戏、民国戏和现代剧的不同类别,分开摆放。

  这个57岁的男人,原本只是北京怀柔张自口村一个普通“种地的”。1995年,一个大型影视城在张自口村附近启动,他和村民们当起了群众演员,待遇是一天30元钱外加一盒盒饭。他在几十部电视剧里跑过龙套,茶馆老板、王府管家,是他“最擅长的角色”。

  在多年的群众演员生涯中,郭克兴发现,几乎每一个剧组离开影视城时,都会随意丢弃一些使用过的道具。有一回,他从垃圾堆里,发现一件自己曾穿过的长袍,“简直心痛死了”。

  于是,他想了一个笨法子。每回遇到剧组结戏,他就等在外面,追着剧组的工作人员央求:“把不要的道具给我呗,丢了也白丢!”

  一开始,他将道具绑紧,轻手轻脚地搁在那辆老掉牙的自行车后,“吱嘎吱嘎”地往家驮。那个生锈的后座上,有过这样的“乘客”:清朝格格特制的旗装、木屐;民国时留洋小姐粉红色、绿色的乔其纱连衣裙;或者人力车夫穿戴的短褂、草鞋,甚至假发套。

  后来,郭克兴索性找来农用小四轮,拉回车轱辘、牌匾和石礅子。最近,他刚向一个剧组要了7个酒坛子,他出演了这部电视剧里的酒馆老板,这几个酒坛子就是酒馆里的摆设。郭克兴一面将赭褐色的酒坛子擦得锃亮,一边比画着赞叹:“都是宝贝啊!”

  有些时候,他还得花上一大笔钱。有一回,在一个古装剧组遇到一些废弃的箱笼、铁架子和衣服。郭克兴一咬牙,当场掏出一万多元钱,全买了下来。

  渐渐地,郭克兴开始不满足于搜集这些被废弃的道具,他把视线转向了那些老家什。在他眼中,这些在真实的生活环境里存在的东西,有着“普通道具呈现不出的历史感”。

  上世纪60年代的中山装、70年代的棉毛衫、写着“农业学大寨”的热水瓶、和磕掉半个角的煤油灯,这些旁人眼里不值钱的玩意儿,他都视若珍宝。为此,邻居们都称他“破烂王”。

  这个破烂王曾经从一个收破烂的人那里,抢救回一个生锈的煤气架子,还从村里的垃圾堆中,拣出废弃不用的破沙发,或者掉了一半壳子的座钟。仓库里成袋的玉米,是他在每年夏天收玉米的时候,积攒下来的,“拍农村戏,铁定用得上”。

  只要闲下来,他总会走进仓库,摸摸这个瓶子,擦擦那张桌子上的灰,或者修一修灯笼、整一整床架。在他眼里,每一件道具都是他的“孩子”。若是来人找不到郭克兴,只需往仓库喊一嗓子,老郭就笑呵呵地穿着粗布褂子、趿着大拖鞋出来了。

  对郭克兴来说,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旁人称赞他的藏品。每当他讲述那些道具背后的故事时,总会睁大眼睛,用溺爱孩子的口吻,将每一件道具的来龙去脉,交待得清清楚楚。

  如今,老郭早已是方圆十几公里内的名人。常常有媒体找上门来,参观这个“架势很大”的电影道具博物馆。几乎每一个在影视城拍戏的剧组,总会来他这个仓库,挑上一堆道具。

  “道具又多又好,还实用,贴近需求!”总有剧组这么说。每当这时,这个农民就会习惯性地搓搓手,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

  老郭坦言,依靠出租这些道具,自己“赚了不少钱”。不过,他仍然没有习惯富起来的日子。比如,他没有专门印制名片,只是将联系方式复印在一张A4的牛皮纸上。每当有人向他讨要,老郭就用老款的张小泉剪刀,一片片地剪下来。
(责任编辑:赵健)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