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央频繁调控楼市 > 调控楼市评论

别在楼市“快钱”中迷失

来源:人民网
2010年09月17日05:10
  地方政府应当严格执行调控政策,加大政策落实力度,降低企业不合理的投资预期

  上市公司扎堆楼市,耐人寻味。据不完全统计,沪深两市一千多家上市企业中,除130余家房地产企业外,近几年来至少有两成企业新涉足房地产。

  众多主业与房地产毫无关联的上市公司纷纷涉足楼市,根本原因是逐利。而近两年逐利楼市“蔚然成风”,有其特别的背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外贸形势突然逆转,殃及众多外贸企业和众多实体经济领域。上市公司出于业绩考量,转战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而且一向回报率较高的房地产领域。

  个体的选择一旦成为众人效仿的热潮,就容易导致危害整体的“羊群效应”。上市企业出于个体逐利目的,竞相进入房地产行业,可能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而且最终也可能伤及自身。上市企业是各个行业的龙头企业,占据着大量的社会资金和资源。非房地产主业的上市公司纷纷进入地产行业,使得原本流向制造业、服务业的可支配资金、资源被大量分流,“不务正业”势必造成上市企业主业不精。

  从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的年报看,不少非房地产为主业的上市企业,其大部分盈利不再来源于主业,而是房地产和金融业务。从短期看,资金流向房地产可以改善公司的盈利状态,但从长远看,这诱导企业把精力和资金进一步投向房地产,导致经济结构进一步失衡,实业逐步萎缩。而且房价一旦形成泡沫之后,诱发金融危机可能性大大增加。

  我国经济发展过度依赖投资、出口的局面一直未能完全改变,消费长期是“短板”。众多上市公司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快速的融资能力竞相进入地产行业,表面上增加了楼市的供给,实际上推高了地价和房价。而居高不下的房价,不断地吞噬公众在其他领域的消费能力,导致宏观层面启动内需的种种政策变形、落空。

  世上没有不散的宴席,楼市也不可能有永远的高利润。对此,企业经营者应当有清醒的认识。

  政府必须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眼下,房地产调控正处于关键时期,地方政府应当严格执行调控的政策,加大政策落实力度,降低企业不合理的投资预期,推动房地产价格回归合理区间。从长远看,政府还需要进一步降低部分行业的准入门槛,创造公平竞争、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为上市公司提供更多的投资获利渠道。恐怕唯有如此,才能对上市公司投资楼市热潮釜底抽薪。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黄珊)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