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搜狐在线阅读 > 环球人物

副市长官场感悟

来源:《环球人物》杂志
2010年09月19日11:22

  官场深奥,“淡、静、藏”是高境界

  环球人物杂志:您对如何做好副职有一句话:“说了动,挡得住,受得下。”我们应该怎么理解这句话?

  王敬瑞:“说了动”,就是对一把手(正职)安排的工作,要雷厉风行地干起来,主动配合不越位,勤奋工作不说累;“挡得住”,就是独立工作能力强,独当一面干得好,主要领导认为你靠得住;“受得下”,就是受得下苦,受得下罪,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讲还能受得下气。比如,主要领导有时情况掌握得不全面,错怪了你,你也不生气。

  环球人物杂志:很多人评价说,您抓的工作都很出彩,也很懂得当副职的道理。可您当了10年副市长都没有被提拔,心里有怨言吗?

  王敬瑞:官场太深奥了,可能我还没有全悟到。但是,给我多大舞台我就做多大的事情。我认为,只要有事做,只要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就是一种乐趣。不提拔也要做到“不松套、不气馁、不闹情绪”,心思全用到工作上。这样的话,我还有时间琢磨其他事情吗?我在书里讲过,看事情要有境界,要谋事不要谋位。我觉得,“人找官,官离人越远;官找人,人离官越近”。

  成功者的人生之路是由一条得失、毁誉、褒贬、苦乐组成的弯曲路,不论遇见什么事,你都要想得通,都要以平常心对待。拿得起放不下叫压力,拿得起放得下叫魅力。

  我从农村出来,能走到这一步已经很不错了。用我的话讲:“在一定范围内,比咱好的不多,不如咱的许多。”知足常乐吧!(笑)

  环球人物杂志:您为官30多年,也经历过很多磕绊。那么您如何看待“官场潜规则”?

  王敬瑞:对于一些所谓的“官场潜规则”,我不觉得它奇怪,很正常。我的原则是适应它但不顺从它。有些可以变,有些坚决不能变。我曾说过一句话,叫“起步早、进步慢,必定中间有磕绊,其中道理很简单,不是客观是主观”。

  环球人物杂志:您还在书里说,一个成熟的官员要达到三种境界:淡、静、藏。

  王敬瑞:“淡、静、藏”也是我追求的境界。但是,目前还有一些我做不到。尤其在“藏”这方面我做得不好,吃了很多亏。但这是性格决定的,是天生的,始终没办法改变。

  我受父亲的影响很大,能吃苦,办事认真。他长期担任村里的党支部书记,每天起早贪黑带领大家干活,对我的要求特别严格,教育我们“不能说谎,说了就必须办,要诚信负责”。

  作为一个小小的“芝麻官”,我觉得自己做了两件事:一是党和人民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让我为老百姓做了一些好事;二是写成了这本书,在探索领导规律时多了一些泥土的味道,给同行提供了一些参考,也希望读者朋友们评判指正。

  “芝麻官”的30年仕途

  《环球人物》杂志记者 刘元亮

  《环球人物》杂志特约记者 薛克

  《芝麻官悟语》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简洁精练,妙语连珠;也有网友认为它“直击官场潜规则”。那么,作者王敬瑞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官员呢?

  “老少部下都对他‘有敬畏,没抵挡’”

  阳泉市位于山西省东部,下辖城区、矿区、郊区、平定县、盂县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口约130万人。王敬瑞就是在这里出生、成长的。他为官数十年,也很少离开这里。

  1953年,王敬瑞生于平定县巨城镇西岭村。其父亲当过村支书。高中时,王敬瑞担任过校团支部书记兼连长(当时,当地学校采用部队建制)。因表现优秀,1971年高中毕业后,他被推荐到杨家庄公社任团委副书记。第二年5月,公社党委又把他推荐到阳泉市郊区公交办公室,从事统计和文书工作。

  1979年5月,26岁的王敬瑞成了一名援藏干部,到藏北那曲县那曲镇担任党委副书记。当时,他刚结婚4个月。临别时,妻子心事重重地拉住他的手说:“西藏人吃肉多,可你从小不吃肉,看见带血的肉还恶心。到那里后身体肯定吃不消,还是让组织上另外派人去吧。”听了妻子的话,王敬瑞也有些犹豫。这时,父亲发话了:“党叫干啥就干啥,哪有挑三拣四的!年轻人吃吃苦有好处。”就这样,王敬瑞背负着父亲的嘱托,毅然奔赴青藏高原。

  在那曲,别人吃肉时,王敬瑞只能用高压锅煮面条吃。缺氧、缺营养,使他很虚弱。1981年5月返回阳泉时,他瘦了整整11公斤,还得了胃病。

  1984年1月,不到31岁的王敬瑞,被破格提拔为郊区旧街乡党委书记。那时,旧街乡还很穷。王敬瑞首先想的是如何让老百姓富起来。他看到乡办汽配厂生产的转盘,虽然已在全国市场上占据半壁江山,仍然供不应求,便决心扩大工厂规模,再建一个分厂。可50多岁的老厂长不干:“产品是我创出来的,没理由分出去!”王敬瑞一听当即拍起了桌子:“局部利益要服从全局利益,下级要服从上级!”后来,这家汽配厂陆续建了3个分厂,成为郊区最大的铸造企业。王敬瑞当年的一位同事回忆说:“他当时30来岁,是全市最年轻的基层干部。但老少部下都对他‘有敬畏,没抵挡’!”

  在旧街乡任职期间,王敬瑞也出过错。他曾拍板建了一个贸易站,聘请一个外地人当总经理。1年后,此人卷款出逃,贸易站赔了13万元。他又心疼又惭愧,觉得对不起父老乡亲。这也成为他日后更尽心尽职的动力之一。

  1986年6月,王敬瑞脱产到山西省委党校学习两年,让他开阔了视野、更加成熟。回来后,他被调到郊区白泉乡任党委书记,1990年5月又被调任荫营镇党委书记。

  当时的荫营镇,有很多生产耐火材料的手工小作坊。王敬瑞想尽快解决其生产力水平低下的问题。他带着村支书和企业家,到河南、山东等地学习,请专家到镇里讲座,还为每个厂子聘请了一至两名高级工程师。后来,他又决定投资近亿元,翻修厂房,改建窑炉。但最成功的是,他让荫营镇下辖的13个村成立了13家公司,由村支书兼任公司总经理。这等于是把村干部们直接推到了市场上。荫营镇最大的耐火材料企业——千亨集团总经理张振斌告诉记者:“我们的耐火企业是在王书记手里真正火起来的。真感谢他!”

  很快,荫营镇成了一个“亿元镇”,后来被评为“全国100个明星乡镇”之一。这让王敬瑞赢得了老百姓的认可。1992年10月,他顺利当选中共十四大代表。

  1万多张选票,被他“吸”走8200多张

  此后,王敬瑞的官阶连获提升:1992年12月成为郊区常委;5个月后被任命为郊区区委副书记;1995年被任命为郊区区长;1997年出任郊区区委书记。

  王敬瑞出任郊区区长后,抓的第一件大事是修路。当时,从荫营镇到阳泉市区只有10公里,开车却需40多分钟;冬天下雪,坡陡弯多,几乎不能通行。但修路的提议一出,质疑就来了:“郊区财政收入1个亿, 花7000万修公路,有必要吗?”但路修通后,人们发现,王敬瑞干了一件大好事——崭新的公路上,开车7分钟就能到达市区;路两侧成了“黄金宝地”,经济发展迅速。

  荫营镇一直有1万多村民住在窑洞里。王敬瑞提出改造荫营村,建设荫营城,农民转市民,农村变城镇。听到消息,上千村民聚在一起质问:“猪在哪里喂?粮食哪里放?农具怎么办?”王敬瑞的岳母也劝他:“百姓骂得可厉害了,快别修了。”王敬瑞却“认准的事一抓到底”。1997年,荫营镇开工建设14幢楼,拉开了城镇化建设的序幕。后来,村民渐渐喜欢、习惯了方便的楼房生活。

  在王敬瑞的努力下,郊区的经济快速发展,1995年、1996年,综合经济实力排在山西省县区的前五位。

  这期间,人们给王敬瑞还起了一个外号:三片书记——下乡开会时,吃饭时间没保证,他随身带着干馍片;因劳累多病,他随身带着西药片;因时刻想着记录感悟,他随身带着小纸片。就是这些小纸片,最终集成了几十万字的《芝麻官悟语》。

  这个外号是老百姓起的,王敬瑞深知其中的意味。1996年10月,在并非候选人的情况下,他被郊区的党员、干部推举为阳泉市“十佳公仆”候选人。全区1万多张选票,被他“吸”走了8200多张!

  1997年,王敬瑞得了一项更大的殊荣——人事部评选的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当年10月21日,他作为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向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汇报工作。当时,他既激动又紧张。谈到阳泉市的整体收入时,胡锦涛问:“整体达小康了?”他回答说:“已经提前实现小康。”谈到阳泉的地理位置时,胡锦涛又问:“离大寨多远?”他回答说:“40公里。”汇报结束后,胡锦涛走到他跟前,握住他的手:“你到西藏工作过两年,哪年去的?”他答道:“1979年那一批。”胡锦涛拍拍他的肩膀:“是全国3000人那一批。年轻人,好好干!”

  “要想当好官,只能‘不松套、不气馁’”

  1998年1月,山西省人代会选举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王敬瑞被列为候选人之一。有人劝他“活动活动”,但他说“决不做违心的事”。结果,他的得票竟然没过半数。“我的头脑‘轰’的一声,若不是坐着,便会摔倒在地。”王敬瑞说,这次“意外”对他的打击很大,不过最后他还是想通了——“我当官本来就是要为老百姓做事,其他的不重要!”

  2000年5月,王敬瑞出任阳泉市副市长。推行乡镇企业民营化,拯救处于破产边缘的企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核桃产业,使核桃种植面积由3万亩扩大到20万亩……随着舞台变大,他的事情越来越多。

  2006年10月开始,阳泉市掀起了一场“绿化战役”,如今全市已植树815万株,造林绿化44万亩。原本“惨不忍睹”的工矿型城市,变成了一座国家级园林城市。王敬瑞对此没少操心。给王敬瑞当过6年秘书的刘瑞生,现在是荫营镇党委书记。他回忆,当年王敬瑞到荫营镇辖区内视察,看到公路两侧的树栽得稀稀拉拉,当时就火了,当着众人的面,狠狠训了他一通。“我跟了他那么多年,可工作没干好就是不行,啥情面也不讲!”

  到今年5月,57岁的王敬瑞已在阳泉市副市长任上干了整整10年。现在,他分管农业、林业、水务、城建、规划、公安、司法和信访等工作,担子越来越重。他说:“要想当好官,只能‘不松套、不气馁’。无论什么岗位,要对知识真学,对人才真用,对工作真抓,对人民真爱。”

  姜宗福官场“卧底”5年

  《环球人物》杂志记者 张雷

  4个多月前,41岁的姜宗福还是湖南省临湘市副市长。今天,他已成为一位大学老师。辞别官场后不久,他写了一本书——《我的官样年华》(即将出版),直陈“官场潜规则”。对于自己的这一系列“变故”,姜宗福对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坦言,他“最近压力很大”。

  “向公安局长讨说法”

  姜宗福生于湖北省石首市南口镇,从小就是一个“不安分”的人。上初中时,他曾因交不起70元的学费而被老师赶出教室。愤怒之余,他在操场上写了一首抨击学校的打油诗,因而被老师斥为“道德败坏”。上课时,只要老师在黑板上写错一个字,他就会毫不迟疑地站起来“指正”,让老师十分尴尬。

  高三那年,姜宗福迷上了文学。高考的前几天,他还在写小说。上大学时,姜宗福读的是酒店管理专业,却时时强调自己是一个“文学青年”。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湖南岳阳市,在洞庭湖一个岛上的酒店里做经理助理。但“文学青年”很快就厌倦了“每日捕鱼杀鸡”的生活。

  1993年,姜宗福成为《岳阳法制报》的一名记者,直至1998年。其间,他最喜欢写批评类报道。岳阳市曾发生一起警察开枪打死人的事件。事发后,姜宗福写了一篇题为《向公安局长讨说法》的报道,炮轰当地公安机关的主管领导。还有一次,他写了一篇揭露国有企业生产冒牌茶叶的稿件,后来被150多名因此下岗的职工堵在家里。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创作了一篇长篇小说《李木荣升记》。小说讲的是一名普通司机靠吹牛拍马走上仕途的故事。当地的一家报纸对小说进行了连载,但还没刊登完,就收到了当地有关部门的禁令。

  “我是发帖发出来的副市长”

  离开《岳阳法制报》后,姜宗福在岳阳市园林局工作了4年。其间,他曾到建设部城建司风景名胜处挂职。2003年,他被任命为岳阳市旅游局质量监督所所长。

  2005年,受三峡工程截流的影响,岳阳的旅游业陷入低迷。姜宗福发现,新上任的岳阳市委书记易炼红曾当过博士生导师,觉得“他肯定和一般的领导不一样,应该听得进建议”,便写了一封名为《易书记,和您说几句心里话》的信,提出了一些发展岳阳旅游业的建议。不久后,他索性将信的内容发到岳阳市的一个网站上。易炼红看到了姜宗福的信,随即让有关市领导参阅。信中提出的几条建议,后来全部被采纳。姜宗福由此引起了岳阳市高层的注意。

  2005年年底的一天,姜宗福突然接到市委组织部的电话——他被破格提拔为临湘市(岳阳下属县级市)挂职市长助理。不久,他又被提拔为临湘市副市长,主管旅游,直到今年5月。谈到此事,姜宗福自嘲说:“我是发帖发出来的副市长。”

  姜宗福没想到,他的副市长之职,最后又因“发帖”而丢掉。今年1月22日,他在某网络论坛上实名发了一篇题为《张艺谋不是救世主,不要盲目造“印象”》的帖子,炮轰张艺谋的“印象”系列演出。4月18日,他又发表了一篇题为《房地产商“绑架”政府,当心经济“撕票”》的帖子,质疑高房价。这两篇帖子,都受到了网民和媒体的高度关注。没过多久,有关领导就找他谈话,要求他不再发帖。但固执的姜宗福没有听从。

  5月6日,正在参加抗旱防汛电视电话会议的姜宗福,突然接到了市委组织部打来的电话。电话那头宣布,他挂职期满,组织上决定调他任湖南民族职业学院院长助理。

  离开临湘市副市长的岗位后不久,姜宗福便写出了被他自己称为“中国第一部全景写真式的官场纪实报告文学”《我的官样年华》。

  “我懂‘潜规则’,但不愿那么做”

  姜宗福告诉环球人物杂志记者,他之所以屡屡上网发帖,是因为“缺乏表达的渠道。写信、写材料反映问题,很可能就石沉大海。现在网络的作用很大,上网发帖,事情就可能很快得到解决”。

  有人质疑,姜宗福以官员的身份实名发帖,是为了炒作自己。对此,姜宗福说:“我非常了解官场的文化和传统。从来没有一个官员因为炒作而得到提拔,相反可能会因此影响自己的仕途。如果我真想升官,只要换个思维,利用‘潜规则’去做,就能很快发达起来。我懂‘潜规则’,但不愿那么做。”

  几年副市长的为官经历,仍没有冲刷掉姜宗福身上的书生气。几年来,他的最大感受是“当一个官员讲真话更难”:“有很多东西如果我脸皮厚一点,把自尊放低点,也就过去了。比如这次职务调离,如果我事先去找领导,提出点自己的想法,可能会被安排到更好的地方,以后发展的空间也更大,但我就是不想去做。”

  在《我的官样年华》中,姜宗福以他工作过的地方作为蓝本,展示了一个真实的官场,讲述了当地一些鲜为人知的“官场潜规则”。例如,领导签字“横竖有别”——如果横着签字,意思是“可以搁着不办”;如果竖着签字,则要“一办到底”;如果“同意”后面是一个实心句号,说明这件事必须“全心全意”办成;如果“同意”后面是一个空心句号,则百分之百办不成。

  “其实我能走红,只是钻了‘敢讲真话’的空子。其他官员心里比谁都明白,但他们就是不说,或不愿,或不敢。” 姜宗福告诉环球人物杂志记者,这本书8月8日完稿的时候,他忽然觉得自己像一名“官场卧底”:“我也搞不清自己这种揭露官场隐私的行为,究竟是‘人品问题’,还是‘人间大义’。”

  为官感悟摘录

  官场有一种不良风气,不做事没有事;做事可能出事。还有人说,做好事坏人反对,做坏事好人反对,不做事没人反对。这是不对的。只要是正确的行为,就不应有顾虑和怕阻力。所谓顾虑和阻力,大都是自己吓唬自己。

  中国有两种经济,一种是市场经济,一种是官场经济。官场经济有三大特点:一、用庸人,就像一个人上身穿棉袄,下身穿裤衩,对上负责对下不负责;二、用搞运动的方法搞经济;三、浮夸造假,杀鸡取卵。

  ——全国政协副主席、

  审计署原审计长李金华

  官场里最大的“潜规则”就是人生依附关系,下级完全靠上级,各种关系组成了各种利益集团,同乡、同门、师生……按照我的观点来看,应该不允许“潜规则”的存在,该怎么办就怎么办。问题是现在我们的社会里什么都有“潜规则”。

  有人说中国人做官都腐败,我说别说做官的腐败,老百姓也会搞腐败,哪怕是守大门的、在公共汽车上卖票的人,也会搞腐败——来一个熟人,他会说,“算了算了,不用买票了”。

  ——湖南省原政府办公室干部

  王跃文

  如果我们把入党作为晋身仕途的一把阶梯,把当官作为谋求生计的一种手段,甚至希望通过入党当官来实现自己荣华富贵、光宗耀祖的目标,那么就必然会在“乌纱帽”问题上患得患失,很容易片面地去理解“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而不敢承担改革的责任和风险,就会习惯于遇到矛盾绕道走,结果导致那个地方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多,积重难返。

  ——湖北省委政策研究室

  原副主任宋亚平

  用刚性标准对付“潜规则”

  《环球人物》杂志记者 张雷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教授,对我国的干部体制和官场生态有着深入的研究。在接受环球人物杂志记者采访时,他说,他关注过王敬瑞和姜宗福,认为他们的官场感悟非常有代表性。

  环球人物杂志:您怎么看待王敬瑞和姜宗福的官场感悟?

  竹立家:我的一个学生,也是一位官员,曾向我推荐了王敬瑞写的《芝麻官悟语》一书。我赞同他的一些观点,对他总结出来的一些“为官艺术”和“为官之道”也很欣赏。和一些官员聊天,大家都觉得,王敬瑞这本书讲得很实在,很值得看、值得思考。所以在官员中很畅销。姜宗福虽然有些另类,但也说出了一些为官的真情实感,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也不小。

  环球人物杂志:他们所谈官场感悟的代表性在哪里?

  竹立家:就王敬瑞来说,一个在任的官员,能够静下心来,对自己身处的官场进行思考并写成书,是很难得的。跟那些官场空话套话比起来,其价值大得多。他表现出来的“有心做好官,却无力改变现实”的矛盾心理,是当下很多官员的缩影。

  姜宗福提到的一些“潜规则”问题,很值得重视。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叫《警惕基层权力生态恶化趋势》。我认为,我国一些基层权力有恶化的趋势。原因是,在基层干部的选任方面,确实存在买官卖官等不正之风。

  环球人物杂志:您对这些官场感悟在社会上引起的强烈反响怎么看?

  竹立家:据我了解,不是所有老百姓都对“官场感悟”感兴趣;对此感兴趣的主要是官员和研究官场的学术界。

  现在的中国官场存在双重结构:一方面强调党的价值,强调法律法规。正式的规则是为人民服务的,趋向崇高价值和崇高理念,这个是主流。但另一方面,在现实生活中,“潜规则”也在起作用。很多人之所以想了解“潜规则”,就是想通过一些技巧和方法得到晋升。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近期讲过,要用三五年时间,解决用人制度方面的腐败之风,坚决遏制买官卖官现象。

  倡导好的理念和价值,让其发挥作用,并落到实处,是我们下一步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环球人物杂志:中国官场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和问题?

  竹立家:根本性的问题有三个方面:首先,谁来选人用人?这个问题我们现在还没有解决好。表面上,很多地方在搞民主推荐和民主投票。但事实上,在一些单位、一些部门,还是一把手说了算,直接导致那里形成小团体。小团体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往往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背道而驰。这是产生不正之风的根本性原因。第二,民主化程度不够。要扩大选人用人过程中的民主。普通党员干部要有发言权,可现在很多时候没有。好的干部对此是深有体会的,也对此非常不满。第三,监督不到位。在干部履行职务的过程中,要让群众进行真正有效的监督。这一方面现在几乎没有渠道,体制内监督和一些组织部门的纪律形同虚设。

  环球人物杂志:我国官场现状有何特点?在官员升迁问题上存在哪些典型的不正之风?

  竹立家:官场除了正常的升迁,还存在一些不正常的现象。我发表过一篇题为《当官不能“混”、“巴”、“熬”》的文章。所谓的“混”、“巴”、“熬”现象,就是指跑官和混官、巴结领导要官、熬官。长此以往,主渠道将变成潜渠道,潜渠道将变成主渠道。

  环球人物杂志:对这些问题,您有何建议?

  竹立家:要消除选人用人过程中的不正之风、改变“潜规则”流行的状况,最关键的是选举一把手时要民主公开,否则就会形成一把手权力过大——在任用权和财权上拥有非常大的权力。领导干部要通过选举来产生,靠选举来制约其权力。其次,在选人用人过程中,要公开透明,不能几个人私下里搞。某地公务员考试曾出现过前三名都落选而第五、第六名被录取的情况,就是“潜规则”在起作用。第三,民众和媒体要去监督,有关方面更要给他们这个权力。

  环球人物杂志:您对干部制度改革有哪些建议?

  竹立家:在所有政治体制改革中,干部制度改革是最关键的改革。要扩大人民群众的参与权。只有先参与进来,群众才知道体制里是怎么一回事,才能进行监督。老百姓参与的体制,才是根本性的。

  环球人物杂志:世界上哪些国家的干部任用制度值得我们学习?

  竹立家:在很多国家,公务员和我们一样,要通过刚性考试入门。这个问题我们已经解决了。但中国在官员晋升问题上没有刚性标准,很多时候都是领导说了算。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就是设定刚性指标。

  世界各地干部制度的差别很大,但有一个共同点:都有两个刚性标准。第一是资历。资历是一个人专业技术熟练程度的标准。比如招聘处长,就让干了8年的上,而不是干了5年的。这个指标若是公开的,大家一目了然,巴结领导的现象就会减少。在欧洲和日本,就实行这种制度。第二就是绩效。现在的信息技术很发达,成绩都可以做到量化考核。绩效分高的应该比绩效分低的先被提拔。

  如果能把资历和绩效设定为刚性标准,把每个人的指标公开化,领导就不敢随意胡来,那些拍马屁的人就没有市场。

  对这两个刚性标准,我们应该坚决学习。我们有规范,但缺乏刚性规范。比如,德国公务员裁员,大家都知道要裁谁:裁那些来单位最晚的人;裁二十几岁的,不会裁五十几岁的。

  未获《环球人物》杂志事先书面许可,任何媒体不得转载《环球人物》杂志图片及文字内容,违者《环球人物》杂志将追究其侵权责任。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高莹)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