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中国驻菲律宾大使刘建超等在马尼拉国际机场送别香港遇难者遗体。本报记者 黄本强/摄 |
菲律宾人质事件让人们再次聚焦海外领事保护,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领事保护的任务正在日益繁重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梁辉 实习记者秦逸发自北京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外面的世界更是危机四伏。对于行走于海外的中国公民来说,不管是旅游,或是出差,还是常年驻外工作,心里都不得不多根“弦”,提防可能的飞来横祸。
8月23日,发生在菲律宾香港游客遭劫持惨剧,最终导致多名香港游客死伤,就是一个值得总结经验的惨痛教训,同时也再次凸显海外领事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据《国际先驱导报》了解,这起惨剧从发生开始的第一分钟,到后来的营救行动,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以及外交部领事保护中心就在全程跟踪,并与菲律宾方面保持密切的联系。驻菲律宾大使馆代办更是亲自坐镇现场,保持与菲律宾有关方面的交涉,明确表达了中方要求保证人质安全的要求。但是,后来事件的发展失控,是当时所没有预料到的,事件最终以悲剧告终。
目前,事件仍然在进一步的调查当中,中国外交部门跟香港特区政府和菲律宾有关方面正进行充分沟通,争取得出一个全面、客观、公正的调查结果,能够给民众、遇害者家属一个交待。
看到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消逝,国人感到很心痛。有人提出,如果今后再遇上此类事件,中国的领事保护是否应该更深入、更有力地介入,不仅是事后的调查,还是事发时的处理。
对此,中国外交部领事保护中心副主任赵海涵接受《国际先驱导报》专访,讲述了海外领事保护案例背后的故事。
每年案件都有不同特点
《国际先驱导报》:对于外交部门来说,每当遇到类似事件,按照一个什么样的机制应对?
赵海涵:我们2004年就成立了境外中国公民和机构安全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机制,这个机制由外交部牵头,包括其他很多部委,甚至包括军方的一些部门。凡是中国公民在海外发生重大事件的时候,这个机制就会及时启动,涉及到哪个部门,就由具体哪个部门参与。
就拿吉尔吉斯斯坦骚乱事件来说,骚乱发生之后,我们召开了两次部际联席会议。第一次是在局势才开始恶化的时候,我们开会进行了部署,制定了相关工作预案。第一次会议刚开完的第二天,局势果然急转直下,必须立即实施撤侨行动。第二次会议于是及时启动。
当时召开的联席会议,涉及部门包括公安、民航、新疆方面、国新办、质检总局、海关总署等部门。
Q:2006年5月29日领事保护处成立,2007年8月23日领事保护处升级为领事保护中心。自成立这些年来,发生的案例多吗?都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A:走过的这4年,平均每年案件的总数保持在3.7万起左右,并且每年案件还有不同的特点。比如,2006年,我们称之为“中国公民撤侨年”。这一年共撤侨4次,第一次是所罗门撤侨,第二次是东帝汶撤侨,第三次是黎巴嫩撤侨,第四次是汤加撤侨。到了2007年,我们把它称作“中国公民被绑架年”,中国公民海外遭恶性绑架的案件发生了七八年起。
2008年本是平安奥运年,但是没有想到北京奥运之后,泰国就发生了政局动荡,滞留在当地的有3000多名中国游客,当时领事保护中心,会同民航局、国家旅游局等单位一起,在短短4天内派出12架次商业航班,接回滞留的这3000多名中国游客。
这是建国以来中国规模最大的一次海外国民大撤离。经过了那次实践后,我们形成了一套比较好的方案,跟国家旅游局和民航局形成了一套非常好的协调机制。一旦日后再发生类似的海外大量中国公民滞留的事件,我们将更好地处理类似事件。
很多案件其实是可以避免
Q:海外领事保护案件频发背后有哪些方面的原因?
A:其中的原因很复杂,有的是中国公民和企业卷入当地的经济利益冲突当中,导致当地居民的不满;有的是社会文化差异引起的,大量中国人的涌入,当地老百姓对中国人的习俗文化不适应,尤其是在一些反华势力的煽动下,严重的可能引发仇视。其次是中国商品进入对方市场后,挤压了当地人的就业空间等等。另外是一些个人的违法犯罪行为,包括一些华人华侨社会中出现黑恶势力。这些都会引发海外公民的安全问题。
Q:据你的经验,在处理海外领事保护案例中,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A:困难很多,挑战也很多。首先是整个世界局势非常不稳定,风险无处不在,各种宗教冲突、民族冲突、领土冲突此起彼伏。其次是走出去的中国公民数量庞大。去年出境人次达到4584万。估计到2020年,将达到一亿人次。另外,海外中国人所处的范围非常大。好多地方之前连我都没听说过,随便举两个例子,如大西洋上的英属西凯格斯群岛上,曾发生过200多名中国劳工的重大劳务纠纷案件。这个群岛上的项目雇主是以色列,主权却是英国,同时它又离巴哈马最近。还有另一个地方叫美属东萨摩亚。那里去年发生地震,有3名中国公民不幸死亡。
第三是很多案件其实都是可以避免的。但由于闯出去的中国人和企业缺乏安全防范意识,造成了不少的不幸后果。比如,一些企业在没有安保的条件下冒然开工,导致中国工人被绑架;海外很多国家敏感地区是不允许照相的,但每年都会发生七八起中国人因照相被拘留和监禁的事件,例如在阿联酋、尼日利亚、朝鲜和伊朗都发生过。还有一些是当事人不了解住在国的法律,比如不久前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的两名中国留学生,因为电脑里存有大量涉及未成年人色情影像资料,而被逮捕。很多中国人误以为色情影像在西方国家很普遍,但却没有意识到如果色情资料涉及未成年人,这在西方就会被判重罪。
绝不袒护违法行为
Q:如何在维护海外中国公民合法权益与住在国法律风俗之间保持平衡?
A:我们对住在国的法律是保持尊重的,绝不袒护海外中国公民的违法行为,但是我们也会保护公民应有的人道主义权利。一旦发生中国公民在海外被捕,我们肯定要到监狱探视,了解他有没有受到虐待,一日三餐及健康、卫生条件有没有保障等。我们会向住在国当局提出要求,敦促给予被关押的中国公民以人道主义待遇。
怎么样更好地保护我们在海外的公民和企业的合法权益,是我们当前和之后工作当中一个最主要的努力方向。实现这个目标有很多渠道,比如说,加强和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我们会经常性地做一些教育和宣传的工作;另外就是加强领事保护力度,加强我们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比如开展警务合作、司法协助等。当然,公民在出国之前一定要做好相应的必要准备。
海外领事保护可以做得更好
作者 陶短房(旅居加拿大华人)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近年来,在海外领事保护方面,中国政府和使领馆较过去更加重视,也做了更多的尝试和努力,但毋庸讳言,许多海外中国公民对此仍有不少怨言,认为“祖国永远在心中”,却就是不在身边。
许多中国官员常常强调,中国有关方面在海外领事保护方面,较过去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这只是自己和自己纵向比较,在横向比较方面,与西方国家仍有相当大的差距。
许多西方国家驻外使领馆善于捕捉所在国政治领域的危险信号,并及时发布旅行预警,如墨西哥毒枭猖獗,好几个欧美国家的使领馆均早在去年就提醒本国公民注意旅行安全;一旦危险事件发生,这些使领馆也会及时公布详细的危险程度研判,供有意旅行的本国公民参考,如此次菲律宾人质事件爆发后,法国、英国使馆均在网站上发布风险评估,并将危险程度定为“可以旅行,但应加强安全防范”的级别。
一旦大规模危机,如内战、迫害侨民、重大自然灾害等爆发,许多国家都会在第一时间采取一切手段撤侨,以保护海外公民的人身安全。撤侨是一种常见的海外领事保护非常措施,并非只有美国这样的强国才会做,南黎巴嫩冲突时,加拿大动用了军民用飞机和就近船只,从黎巴嫩向加拿大国内撤运了数以万计的侨民,甚至正在欧洲访问的总理哈珀也将自己专机绕道派去,载运了一些侨民。
并非每次危机都可以及时撤侨,在撤侨不及时,使领馆理应成为海外公民的庇护所,笔者在非洲工作时,多次遇到选举暴力、甚至武装骚乱,每逢此时,周围的外侨就纷纷往本国使领馆跑,提供这种庇护的不仅有大国,也有黎巴嫩、印度等新兴国家和小国;一些欧美国家在骚乱发生地并无使领馆,但当地侨民都事先得到“本国在此地外交事项由XX国大使馆代为照料”的通知,一旦事情紧急,就往照料国使领馆跑。与之相比,中国驻海外使领馆在这方面显得保守。
海外侨民最常遇到的麻烦,就是法律纠纷,国际惯例是“先讲保护,后问曲直”,因为是非曲直是法律层面的事,而海外侨民的领事保护,则是其祖国理应履行的外交义务。在欧美、甚至第三世界许多国家,都曾有过先无条件要人、等涉案海外公民回国后再依法追究的先例。与之相比,中国有关部门往往囿于“先问谁有错”的思维定势,仿佛有错的海外公民就不是中国公民,或者不弄清责任就不能提供领事保护,这种过时的思维定势往往令海外领事保护不周到、不及时。
海外领事保护对于中国而言,是个新鲜话题,但在世界范围内,却已是常态化的问题,要想更周到地保护海外公民利益,减少海外中国人的抱怨,在海外领事保护领域全方位和国际惯例接轨,是最明智的抉择,也是当务之急。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