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2010年诺贝尔奖 > 诺贝尔奖消息

“试管婴儿之父”诺奖得主曾来北京演讲(图)

来源:北京晨报
2010年10月05日00:57
  “试管婴儿之父”摘得诺贝尔医学奖
  北京时间昨日17时30分,本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揭晓,“世界试管婴儿之父”、英国科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图因对试管授精领域的贡献获得医学奖。2006年,爱德华兹先生曾来北京演讲。

  助400万人降生

  位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卡罗琳医学院的诺贝尔大会称:“他的贡献是现代医学发展的里程碑。”“他的成就使治疗不育症成为可能,不育症折磨着包括全世界10%以上夫妇在内的庞大人群。”

  “试管婴儿”是伴随体外授精技术的发展而来的,最初由英国生理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和产科医生帕特里克·斯特普托合作研究成功的。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路易丝·布朗于1978年7月25日23时47分在英国的奥尔德姆市医院诞生。

  “试管婴儿”一诞生就引起世界科学界的轰动,被称为人类生殖技术的一大创举,为治疗不孕不育症开辟了新的途径。现年85岁的爱德华兹是英国剑桥大学的名誉教授,50年前就开始了这个领域的基础性研究。当年与他合作的产科医生帕特里克·斯特普托已于1988年去世。在第一例试管婴儿诞生后,这对合作者必须面对来自宗教和政府的反对之声,资金也没有任何保证,都是来自私人捐款。但至今,爱德华兹的研究已使400万人得以降生。

  身体欠佳不能接受采访

  爱德华兹教授由于身体欠佳,并没有接受媒体的采访。“遗憾的是,爱德华兹教授此时健康状况不佳,”诺贝尔委员会成员汉森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我和他的妻子通了话,她非常高兴,并非常肯定,爱德华兹先生也会非常高兴。”

  首个试管婴儿已经当妈

  据了解,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英国女子路易丝·布朗于1978年7月25日诞生时,曾经轰动了世界,许多人都担心她会成为一个科学“怪物”。然而,路易丝不仅健康地长大,并且还幸福地当上了新娘。2007年,路易丝又当上了妈妈,她通过自然方式怀上身孕,并于日前顺利地生下了一名健康的男婴。 晨报记者 韩娜

  亲历者说 80高龄的他站着讲了3小时

  2006年,世界试管婴儿之父罗伯特·爱德华兹先生曾来中国参加亚太地区生殖内分泌学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他虽然当时年届80岁高龄,但精神矍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未来》的学术报告长达近3个小时,他始终站在讲台上演讲。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生殖与遗传医疗中心的副主任医师徐阳当年有幸聆听了他的学术报告,对爱德华兹的学者风度和精彩演讲记忆犹新。昨晚在接受晨报记者采访时,她介绍说,2006年,我国的试管婴儿年规模大约在几百人至千人左右,试管婴儿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培养液等都已经商业化,所以邀请他来,并不是讲授某一项技术。他的报告非常宏观,在演讲中,还公开反对“生殖克隆人”,并表示自己坚决不做克隆人。 晨报记者 徐晶晶

  中国落点

  试管婴儿成功率 中国最高达六成


  据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生殖与遗传医疗中心的副主任医师徐阳介绍,目前我国的试管婴儿临床技术已经处于世界前列,技术成功率最高可以达到60%,北大医院成功率近期可以保持在50%左右。以目前接受患者最多的北医三院为例,按周期计算,一年实施量在七千至八千个周期左右。

  技术瓶颈仍存在

  谈到目前尚不能攻克的难关,徐阳表示,从临床到实验室都有,例如临床成功率达不到100%,绝大多数中心对外宣布的成功只在30%至40%。反复种植失败的问题始终解决不了,目前全球都在探讨技术瓶颈的问题,从临床到实验室各个方面找原因。

  周期费用两至三万

  据介绍,目前我国试管婴儿手术一个取卵周期(从取卵到移植,一般在一个月左右)费用在两万至三万元人民币左右。这其中包括取卵手术、用药及相关监测费用、实验室操作和最后的移植等。需要几个取卵周期要根据患者自身生理状况、经济条件及自身愿望而定。 晨报记者 徐晶晶

  媒体预测大热门落选

  在2010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前,据各媒体和专家预测,发现“减肥良药”瘦素的美国科学家道格拉斯·科尔曼成为最大热门,被称为“1号种子选手”,因为他发现肥胖症可以通过瘦素替代疗法迅速减轻体重,让人们向摆脱肥胖迈进了一步。此前,他曾因对瘦素的研究,与另一名科学家共同获得有“东方诺贝尔奖”之称的邵逸夫奖。

  除了道格拉斯·科尔曼,媒体预测中的热门获奖人选还有两组。

  其一是发现干细胞和研制感应多能干细胞的加拿大科学家欧内斯特·麦卡洛克和利用人体普通表皮细胞获得干细胞的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山中伸弥曾在2008年9月11日首次来到中国,在北京大学的演讲受到了学生的一片赞誉,还有人说他长得像金城武。不知此次落选,是否会让仰慕他的中国粉丝们大失所望。

  其二是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细胞生理学和免疫学实验室教授拉尔夫·斯坦曼,他的成就是发现了树枝状细胞,这是影响免疫的关键调节器。晨报记者 韩娜
(责任编辑:马涛)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