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传:
刘清华,1960年4月出生,重庆奉节人,硕士学位。现任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党委书记。嫦娥二号任务测控通信系统指挥部副指挥长,负责任务的组织指挥工作和试验任务中的政治工作。
记者在飞控大厅采访了探月工程测控通信指挥部副指挥长、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党委书记刘清华。
记者:在嫦娥任务中,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又有很多年轻人担当重任。在这个需要技术和经验的领域中,我们为什么要建设这样一个以年轻人为主体的团队呢?
刘清华:航天事业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也是一项充满活力、充满挑战的事业。它需要不断补充新鲜的血液,充实新生力量,这样航天科研工作者的队伍才会不断壮大起来,我们的事业也才会充满朝气,蓬勃向上。应该说,飞控中心的人才队伍梯队是非常合理的,我们有经验丰富、身经百战的老专家,同时每年都会有很多热爱这项事业的年轻人到中心来。1996年至今,经历了14年的艰苦奋斗,中心建成了一支矢志航天、无私奉献、勇于创新、善于攻关的人才队伍。
记者: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我们采取了哪些具体的措施?效果怎么样?
刘清华:中心成立以来,党委班子换了几届,但都有一个很清醒的认识,一个很清晰的目标,那就是打造一流航天飞控人才队伍,抓好人才队伍建设。这是我们中心赖以生存、发展的根本,也是我们建设一流飞控中心的关键,更是我们完成好各项科研试验任务的保障。我们坚持“事业留人、环境留人、感情留人”的方针和策略,坚持用伟大的事业凝聚人才、用崇高的精神激励人才、用真挚的感情关心人才,用适当的待遇吸引人才,打造高素质领军人才队伍方阵。
具体措施有:针对年轻技术干部比重大、创业热情高的特点,以自主培养为主线,以训练考核为平台,通过岗前培训、岗位交流、达标上岗等措施加快年轻科技干部成长步伐;拓展学术交流空间,鼓励能力强的技术骨干走上讲台,进行授课交流,鼓励新人走上试验一线,借实战深挖年轻干部潜能;针对多任务并行现状,采取“型号任务制”,技术骨干分别任命型号主任设计师;建成博士后工作站和飞行力学实验室,把工作站、实验室建设和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相结合,通过与博士后工作站共同交流研讨、博士后到科研试验现场解决关键技术难题等形式,加速学术技术带头人队伍建设;对创新能力强的优秀人才,通过设立突出贡献奖、优秀科技干部奖等,鼓励高层次人才多出成果。
事实证明,我们中心拥有一支业务过硬、特别敬业的技术队伍,经过多年科研和工程实践的锻炼,逐渐形成了“团结协作、集智攻关、开拓创新、拼搏奋进”的学术氛围。中心现有研究员22名,高级工程师86人,博士后3人、博士28人、硕士191人。入选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求是”奖获得者1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1人,“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1人,全军优秀青年标兵1人,1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4人被评为“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者”,12人被评为“绕月探测工程突出贡献者”。共取得了科技成果奖180多项。
记者:嫦娥任务筹备期间,飞控中心的科研人员都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是如何克服困难保证任务成功的?
刘清华:嫦娥二号任务是我国的重大科研试验任务,我们北京中心作为绕月探测工程的飞行控制中心,担负着嫦娥二号卫星的飞控决策、轨道控制、数据分析处理以及卫星进入环月段的长期管理等任务。完成好任务是飞控中心发展进步的良好机遇。但同时,我们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比如控制模式多样、飞控过程复杂,对控制精度要求极高,影响任务成败的关键控制弧段多,控制风险很大,新技术和关键技术多。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中心参试人员没有畏惧,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勇往直前。没有经验,他们就走访相关单位,到处取经,积累经验。没有现成的方案,他们查阅资料,进行了无数次的技术讨论和协商,很多方案都经过了一遍遍推倒、重来。他们攻克了一道道难关,突破了很多关键性技术。这个过程非常艰辛。期间,他们也克服了个人的许多困难,发生了很多动人的故事。有的干部孩子小,无人照顾,他们就请来年迈的父母照顾;有的生病了,却不愿离开自己的岗位,仍然坚守一线;我们还有很多对航天夫妻,两人虽然在同一栋楼上班,但一心扑在工作上,每天见面的时间只有午饭半小时。这样的感人事例在我们中心太多太多了,但我们的技术干部没有任何怨言,而是认为这都是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记者:飞控中心圆满完成了历次飞行控制任务,其中政治工作发挥了突出作用。请问,针对嫦娥二号任务,政治工作做了哪些准备?
刘清华:思想政治工作是试验任务的生命线,要发挥鸣锣开道、服务保障的作用。飞控中心非常重视发挥政治工作在科研试验中的作用。针对这次任务,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建立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制。我们成立了试验任务政工组,明确各级职责分工,在任务指挥部的领导下,开展试验任务中的政治工作。建立了试验任务工作周会制度,定期分析任务形势,结合实际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我们下发了《嫦娥二号任务政治工作细则》,制定了试验任务政治工作流程图,将工作节点细化到了每天。从组织制度上,确保政治工作有序开展。
二是深入进行思想发动教育。我们编印下发了《任务宣传教育提纲》,带动参试人员认清了我国实施这项任务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认清了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统一了思想,明确了目标,激发了大家的参试热情,坚定了完成任务的信心。
三是激发参试人员的斗志。先后召开了任务动员大会、誓师大会,组织全体参试人员进行了庄严宣誓,并签发了动员令。开展立功创模活动,让大家自觉向优秀典型看齐,向身边人学习。我们创刊并编印了《奔月快讯》,实时反映备战任务动态和一线参试人员风采。另外,精心营造了浓厚的参试氛围,比如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制作宣传画册等等。通过这些工作,极大鼓舞了士气,激励了斗志,增强了敢打必胜的信心。
四是认真分析人员思想情况。在各项任务准备紧张进行的同时,及时开展人员思想形势分析。利用各种有利时机与部属进行深入谈心,正、副书记带头谈,支委、骨干分工谈,见人见面见思想,达到了及时了解、掌握人员思想动态,排忧解难,缓解压力,鼓舞士气的目的。目前,中心多任务并行,广大科技人员自我加压、自我增负,为帮助他们缓解压力,我们还邀请心理专家为大家进行心理训练辅导,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我们还适时举办了趣味运动会、歌咏比赛、中秋赏月晚会,调节官兵紧张情绪。
五是为参试人员排忧解难。我们在任务前走访慰问参试官兵家庭,尽可能为他们排忧解难,解决后顾之忧。为解决参试人员子女无人照看问题,我们开展“小饭桌”,组织专人照顾孩子吃饭;解决家属班车问题等。
问:看到现在飞控中心科技人员身上的亮点有哪些?您有什么感受呢?
刘清华:说到这个问题,我感受很深。我们中心的同志有很多闪光点。概括起来讲,就是四个词——使命、创新、求实、奉献。这四个词是在中心广大人员的普遍参与和共同努力下,提炼出的我们中心的核心价值观,它生动体现了中心人的亮点。我感到,为我国航天事业而奋斗这是我们的“使命”,是中心存在的价值和根由。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是全新的事业,没有“创新”就寸步难行,只有创新才有凝聚力,才有战斗力,才能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辉煌。“求实”体现了党的思想路线,也是飞控队伍“严、细、慎、实”工作作风的本质要求。“奉献”追求的是中心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是飞控中心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高尚情怀的真实写照。“使命 创新 求实 奉献”八个大字不但折射出我们中心广大参试人员的闪光点,也反映了中心党委建设一流飞控中心的思路和要求,生动体现了伟大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它承载了我们对过去历史的自豪感,体现了我们对未来美好前景的决心。
记者:请问在中心备战嫦娥二号任务的过程中,有没有让您印象深刻的人或事?
刘清华:我非常想强调一点,我们的队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我们的队伍是一支精神振奋、信念坚定、技术一流、勇于创新、科学求实、甘于奉献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值得佩服、值得称颂的不止是他们过硬的技术和扎实的作风,还有他们身上体现出的精神和品格。
他们都是很平凡的人,但是面对任务和家庭,他们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前者。我们现在是多任务并行,执行嫦娥二号任务的同时,还有萤火一号、交会对接等多个任务的备战工作也在齐头并进,任务密度非常大、很多技术骨干身兼数职,同时担负着几个型号任务的主任设计师,他们没有时间休假,而且他们是自觉自愿放弃休假。技术室流传这样一句话,星期六一定加班,星期天加班不一定。朝九晚五的工作模式在我们这里不存在。有的夫妻两个人都在中心忙任务,没时间照顾孩子,只能托付给老人;有的是刚结婚的小两口,聚少离多,一起去趟超市就是一趟甜蜜之旅;在中心还有很多女专家,她们克服为人妻、为人母的困难,全身心投入到任务中来,撑起了半壁江山。
有多少人放弃休假,有多少人推迟结婚,有多少人把孩子送到老家,有多少人带病坚持工作,加班加点达多少个小时,这些数字我们没有统计过,但是我相信这一定是一个让人惊讶的数字,因为大家的心里热爱这份事业,并且甘为这份事业奉献一生。很多记者问这样一个问题,中心最有价值的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是我们的人才队伍。这支队伍让我们放心。因为他们有着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我们中心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群技术人员,才会有百分之百的测控率,才会取得今天的成就和辉煌。 (来源:人民网-科技频道)
(责任编辑:肖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