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2010年诺贝尔奖 > 诺贝尔奖消息

英国诺贝尔奖“丰收年”科学界居安思危(图)

来源:新华网
2010年10月07日20:38
  这是10月5日在瑞典皇家科学院拍摄的大屏幕上播放的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的照片。 新华社/法新

  新华网伦敦10月7日电 综述:英国诺贝尔奖“丰收年”科学界居安思危

  记者 黄堃

  今年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项已全部揭晓,1名英国科学家和两名在英工作的学者包揽生理学或医学奖以及物理学奖。但就在这样一个“丰收年”里,英国科学界仍居安思危,8名诺贝尔奖得主7日在《泰晤士报》上联名发表公开信,要求英国政府放宽对科研人员的签证政策。

  这8名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得主分别为英国人或在英国工作的学者,其中包括5日刚刚荣获物理学奖的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这两位科学家都出生在俄罗斯。8名科学家在公开信中表示,英国长期以来都是吸引全球杰出科研人员的中心之一,但英政府近来的移民政策将损害英国对科研人员的吸引力,无论是年轻的科研天才,还是有成就的科学家。

  英国媒体指出,英国以世界1%的人口,贡献了约10%的全球科研成果,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吸引外来人才。回顾历史,英国科学界的“外籍军团”赫赫有名:提出并论证原子结构模型的卢瑟福来自新西兰,在英国工作期间提出DNA双螺旋结构学说的沃森来自美国,这两位科学家的大名已经不需提及他们曾获诺贝尔奖。此外还有最近的例子,去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在英国从事研究的拉马克里希南来自印度,而今年的两位物理学奖得主来自俄罗斯。

  但是,英国今年5月大选后上台的新政府提出,将收紧移民政策,并已经采取更严格的签证审核措施。比如《泰晤士报》提到,一名收到剑桥大学邀请,来自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印度裔博士就被签证机构拒之门外。而令人惊讶的是英国现行签证系统对前往英国足球超级联赛踢球的外籍球员大开方便之门,对于外籍科研人员却没有对等的优惠政策。 诺贝尔物理学奖最新得主安德烈·海姆说:“英国的签证系统曾帮助我来到这里,但现在却成了想来英国的科研人员的障碍。”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也表示,如果签证受阻,很多学者就会考虑去别的国家。

  除了签证政策外,让英国科学界不安的还有政府日益收紧的财政政策。由于英国正面临二战以来最大的财政赤字,政府将削减赤字作为头等大事,科研经费也随之受到影响。据估计,原本预算中的60亿英镑科研经费将至少削减15%。

  英国乃至世界最负盛名的科学家组织、牛顿曾任主席的英国皇家学会为此警告说,削减科研经费将严重损害英国的科研竞争力,“有从世界一流科研等级中除名的危险”。

  事实上,作为世界近代科学的主要发源地之一,英国近两百年来在科研领域一直位居世界前列。在一个诺贝尔奖丰收年里如此居安思危,也许正是英国科研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
(责任编辑:黄珊)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