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方舟子遇袭 > 方舟子遇袭最新评论

我们今天应该怎样质疑?

来源:沈阳日报
2010年10月10日07:11
  刘根生

  方舟子遇袭案已真相大白了。

  方舟子通过媒体,揭示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泌尿外科主任肖传国学术造假行为,导致其未能入选中科院院士。肖传国为了报复,雇凶袭击了方舟子。几名嫌犯也都已相继落入法网。方舟子被称为“学术打假斗士”,方舟子遇袭案告破及全部嫌犯落网令人欣慰。

  回眸此事,觉得此案有个问题特别发人深省:我们今天应该怎样质疑?

  方舟子遇袭之后,尽管也有不少人对其表示同情和声援,但怀疑其报假案者似乎更多。有人甚至质疑,方舟子是在用“苦肉计”自我炒作。有人则说,方舟子学术打假范围非常广泛,从早期揭露“基因皇后”、“核酸营养品”,到现在揭露学术造假,涉及范围非常广泛,以至于科学界有些人士对方舟子行为非常反感。中国古人说“术业有专攻”,学术打假是否也要有一定专业领域呢?还有人说,“打假斗士”为何不打官场之假,老盯着一些学者教授打?这是借助名人名气提升自己名气。就连方舟子遇袭案告破后还有人酸溜溜地表达:肖教授手法拙劣,偷鸡不成蚀把米,又帮方舟子出了一次名。

  轻信和盲从曾是我们弱点之一。随着科学精神普及和思想解放不断向深处推进,我们已不再那么容易轻信和盲从。然而,不少人似乎又步入另一极端——过度质疑。一事当前,不是冷静思考其究竟,而是先往最坏处想,然后便是嘲讽、谩骂、鞭挞、否定,好像宇宙中再无正确事物,世间再无可信之人。比如方舟子遭袭击后,警方还没说话,不少专家学者已急急忙忙往人家身上贴“自我炒作”标签了。若不是警方很快破了案,恐怕方舟子浑身是嘴也难说清。

  社会需要质疑。所谓批判精神,向来就是科学精神重要内涵之一。人类难免有偏见,在利益驱动下社会也难免会发生种种问题。有质疑才能不断消除偏见,接近真理性认识,才能揭穿假象,还事物本来面目。质疑实际上就是对假定前提进行检验,如果没有这种检验,社会就会陷入僵化,假丑恶就可能蒙蔽众人。但质疑是“对一切貌似客观的绝对真理体系怀着戒心”, 同时设想现存问题的各种可能答案,并努力验证这些答案。质疑是理性活动,一切科学质疑都是在理性范围内进行的,就如方舟子打学术之假。无论是打击学术领域之假还是其他领域之假,我们都需要有更多人这般质疑。不过我们也得明白,质疑绝不仅仅是破坏和否定,更不是想当然和“对着干”,或说不明究竟就先将人打入另册。这种过度质疑或说极端式质疑,不仅难以揭示真相,更会伤了好人好事,弄不好还会为邪恶推波助澜。
(责任编辑:Newshoo)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