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中国精神疾病患者总数过1亿人 每13人中就有1个

来源:人民网
2010年10月10日09:46

  图为一精神病患者被囚禁在铁笼中。(资料图片)

    本文导读:明天是第19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沟通理解关爱,心理和谐健康”。在中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1亿人以上。也就是说,每13个人中有1位精神疾病患者。

    在中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1亿人以上。也就是说,每13个人中有1位精神疾病患者。

  明天是第19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沟通理解关爱,心理和谐健康”。明天上午,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的10多名专家,在郑州市科技馆举行大型义诊活动,为市民提供服务。

  “现代社会节奏快,生活压力大,不少人或多或少遭受着各种各样精神疾病折磨。”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副院长胡雄说,精神健康日逐渐受到关注。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2009年年初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1亿人以上。调查显示,精神疾病在我国疾病总负担的排名中居首位。

  “河南的情况和全国近似,大概每13人中1人有精神疾病。”胡雄说。

  今年,卫生宣传活动主题开始关注普通人,主题是“沟通理解关爱,心理和谐健康”。

  主要目标人群为:儿童青少年及其家长和教师、职业人群、社区居民。针对儿童青少年及其家长和教师的宣传口号是:赞扬鼓励,快乐成长;针对职业人群的宣传口号是:坦诚互信,惬意工作等。

  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中,针对职业人群的宣传口号是:坦诚互信,惬意工作。为何会这样确定口号? 本文导读:明天是第19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沟通理解关爱,心理和谐健康”。在中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1亿人以上。也就是说,每13个人中有1位精神疾病患者。

  在胡雄看来,社会节奏加快,不少职场人士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因为不能坦诚互信,不少人遭受着精神疾病折磨。

  他遇到过这样的案例:因为不能坦诚相待,一位年轻人老觉得同事对他有成见。同事见面,他也爱答不理。时间久了,其他同事关上了和他交往的心门。

  “这些同事果然对我有成见。”年轻人有了这样的想法。久而久之,年轻人产生了妄想——他觉得每个人都在议论他,刁难他。

  在胡雄看来,想要别人怎样对待自己,自己首先要用相同的法则对待别人。这是职场交往的黄金法则。

  譬如,想要对方对自己笑,自己首先要对对方笑;想要对方坦诚对待自己,自己首先要坦诚对待对方。在他看来,大家都坦诚相待,沟通才会更有效,人们才能更加关爱彼此。

  精神疾病管控治疗亟待立法规范

  由于生活压力大造成的抑郁、焦虑;目睹重大突发悲剧性事件带来的心理应急障碍;社会上频传的自杀事件……这些都促使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以及身边人的精神健康。而全国各地频频上演的精神病人伤人案件,更是为此敲响了警钟。

  但是,据统计,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中只有不到20%接受过正规的精神科医疗服务。同时,另一个问题也困扰着医疗机构:因为家属的一面之词而把原本可能健康的人强行送进精神病院,由此发生的诉讼近年来日益增多。

  面对上述情况,有专家提出:应尽快出台相关法律,让精神卫生工作有法可依。

  早发现早治疗精神病可治好

  广州市精神病医院原院长、精神病学专家赵振环教授告诉记者,精神卫生问题是当前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我国在1982年和1993年做了两次比较大规模的精神障碍流行病患率调查,第三次调查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还没有全面进行,可能要往后推两年。但根据部分地区的调查数据显示,近30年来,我国精神疾病终身患病率大增。

  “广州登记在册重症精神病人共4.6万人,其中近千人具有肇事倾向。”赵振环说,肇事肇祸型精神病人若管理不善,对社会安全危害极大。2008年,广州市在天河、黄埔两个区摸底发现,在1200多例重症精神病人中就有83例属肇事肇祸型,社区精神病防治医生在培训后成功介入,大大降低了他们的社会危害性。 本文导读:明天是第19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沟通理解关爱,心理和谐健康”。在中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1亿人以上。也就是说,每13个人中有1位精神疾病患者。

  “根据去年公布的广州精神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广州在册管理的重症精神疾病患者只有不到20%接受了有效、系统的治疗,其余80%均为没有治疗的患者,他们可能仍被关在家中。造成这一局面,可能与治疗费用未纳入医保报销有关。”广州市脑科医院院长宁玉萍介绍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广州的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同样的问题在广东各地也同时存在。在清远市人民医院记者了解到,目前该市精神疾病患者只有10%通过正规的医疗卫生系统接受治疗。

  “社会的偏见、误解,病人家属的讳疾忌医,成了大部分精神病患者不能得到及时治疗的主要原因。”清远市人民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王育红告诉记者,这部分患者多来自农村,由于害怕家里有精神病人会被嘲笑,因此久久不敢带病人接受治疗。

  “只要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精神病是可以治好的。”曾在清远市人民医院精神科工作过的医生黄伟波,对全市的精神病人治疗情况做过调查,发现接近六成病人及其家属是“被逼得没有办法才来医院求救的”,有的病人家属感觉短期的治疗无果后,要求医院停止治疗,把病人带回家用捆绑反锁、禁锢等方式限制其活动。

  精神疾病医疗报销出现缺口

  广州市平乐社区居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很多有精神病人的家庭都比较贫困,根本没有钱让精神病患者接受长期、系统的治疗。

  近日在广州市脑科医院举行的“中法精神卫生区域规划研讨会”上,法国卫生部官员及法国精神卫生代表团一行7人与150名广州社区精神防治工作人员进行了交流。据法国的精神医生介绍,在法国,所有精神类疾病的治疗费用七成可通过医疗保险报销,其余30%由政府负责;而社区方面,每10万人的社区,就有五名精神专科医生、50名精防护士管理,负责精神疾病的预防、治疗以及康复工作。

  但在广州, 精神疾病医疗报销出现缺口。据介绍,重症精神疾病治疗费用极高,相比起法国精神疾病治疗费用100%报销的措施,广州的精神疾病中目前只有精神分裂症一种纳入了医保慢性病门诊报销,若住院治疗,报销额度仅为每人每天100元。对于严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要采取电击等治疗手段,一次花费2000多元,他们所获得的医保报销额度,仅是治疗费的冰山一角。

  有关专家呼吁,和精神分裂症一样,情感障碍、心境障碍等都是容易导致肇事肇祸的精神疾病,希望可以逐步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减轻精神病患者的家庭负担。

  必须加快精神卫生立法步伐

  有专家表示,当前最重要的是进行精神卫生立法,使精神卫生工作有法可依。 本文导读:明天是第19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沟通理解关爱,心理和谐健康”。在中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1亿人以上。也就是说,每13个人中有1位精神疾病患者。

  “缺乏法律规定,对于一些重性精神病人的管控、治疗是非常不利的。所以,首先还是需要法律来规范。”赵振环说,去年广州就发生过两起重性精神病人肇事肇祸,一起是持刀追砍路人,一起是父亲刀砍儿子。而今年还发生了流浪乞讨的女精神病人当街产子的事情。“我就曾接触过一名有重性精神病的女性,她频繁向楼下的幼儿园扔重物,每次别人找上门,她的丈夫都解释说是风大吹倒的。面对这样的情况,警方和医生却没有采取强制措施的权力,即便这位女性已经危害到社会安全。”赵振环无奈地说。

  赵振环告诉记者,医院如何界定、接收家属送入医院的“患者”也是困扰医疗机构的一个难题。

  就在前不久,广州市脑科医院因一份精神鉴定被告上法庭,使得该院一度成为关注焦点。当时的情况是,一名富商被其妻子送到市脑科医院治疗,经该院评估后被鉴定为精神疾患。该富商出院后,立即以不服医院的鉴定为由将医院告上了法庭,且最终取得了对其有利的精神鉴定结果。

  “类似的事件提醒我们,精神科医生迫切地需要一个国家层面的立法予以支持,以界定家属送入医院的"患者"能不能收。”赵振环表示,精神疾病和其他疾病不同,其他疾病需要患者本人签字,而精神疾病只需要亲属、监护人签字,这就带来了富商状告脑科医院这样的隐忧。

  赵振环认为,应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让精神卫生工作有法可依,这其中,不仅要对一些重性精神病的管控、治疗给予明确的规定,还要对医院如何界定、接收家属送入医院的“患者”给予明确的规范。

  专家呼吁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 抑郁症可医可治并不可怕

  5月25日是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有媒体报道,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邓小虹近日向外界透露,精神疾病在不少高校中已成为大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因精神疾病休学、退学的人数分别占总因病休学、退学人数的37.9%和64.4%。

  在很多人眼里,得抑郁症的人往往都是脆弱、意志力薄弱的人,实际上,抑郁症最容易摧毁的,往往是那些有理想、有抱负、认真努力的人,在校大学生就成为了易被抑郁症击中的人群。

  精神障碍疾病成因复杂

  北京大学临床心理中心常务副主任、我国著名的心理卫生专家唐登华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迫切需要得到关注。

  据唐登华介绍:“精神障碍跟一个人的文化背景、社会状况、个人成长经历以及遗传等都有关系,而一些外在的社会变迁也会直接对人的精神状态有影响。眼下,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让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在此背景下,很多高校毕业生为了找工作而备感压力,患抑郁症的风险大大增加。此外,学业、情感、社交等也是诱发大学生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很多大学生还会遇到生理与心理发育的不协调、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不一致等问题。” 本文导读:明天是第19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沟通理解关爱,心理和谐健康”。在中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1亿人以上。也就是说,每13个人中有1位精神疾病患者。

  大学生并非“问题人群”

  就在刚刚过去的4月,一个礼拜的时间,北京的三所高校连续发生了大学生自杀事件。一时间,社会上很多人都认为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太差、太脆弱,高校学生已经成为我国自杀的高发人群。对此,专家却并不认同。

  “因为几起自杀事例就定义大学生是"问题人群",这实际上是一种不负责任的炒作。导致现在如果有学生因其他疾病死亡,学校老师等就没有那么大压力,可如果有学生因抑郁症而自杀,学校就会面临很大压力,这其实是不对的。大学生因为身份群体的特殊性容易受到社会的关注,但这并不能说明这些人就容易自杀。实际上,我国高校大学生自杀率比国外低得多,这是有数据支持的。”

  另据记者了解,目前我国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强,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应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以中国政法大学为例,该校有专门的心理咨询中心,大一新生入学之初,就会安排做心理筛查,通过问卷等科学的方式,找出个别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约谈,了解具体情况,如有必要会再根据实际情况作测试,联系家长,并推荐就医。达不到治疗程度的,还会及时提醒辅导员关注。

  痛苦不羞耻有泪尽可弹

  抑郁症来势汹汹,很多人谈抑郁则色变。抑郁症真的那么可怕吗?其实,抑郁症跟伤风感冒一样,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业内称之为“心灵感冒”。在很多西方国家,抗抑郁的药品比感冒发烧药的销量都大,全球处方量最多的10种药品中,抗抑郁药占了3种。

  但是在我国,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对痛苦的情绪是有羞耻感的,导致人们轻易不会向外人表露自己的痛苦和伤心,因为一旦表露,就会冒被人看不起的风险。基于此,很多人即便是发现自己有抑郁症的倾向,也不愿意就医,这点在一些高学历的人群中尤为明显。

  “有句话叫"男儿有泪不轻弹",但后面还有一句"只是未到伤心处"。人总有痛苦的时候,痛苦其实是一种应有的权利。很多得抑郁症的人羞于让别人知道而耽误治疗,这是很不应该的。”唐登华说道,“其实抑郁症是个好治的病,治好了就好了,复发的几率也并不高,即便是复发,一样也可以治。很多人担心治疗抑郁症的药会对智力有损伤,或者是产生依赖,其实大可不必,调整情绪的药跟调整内分泌的药一样,一般不会成瘾。”

  患抑郁症应当及时就医

  据专家介绍,抑郁症是一种在生理、心理、社会等综合因素作用下所导致的脑功能发生紊乱的疾病,虽然起病过程中有心理因素的参与,但在其发展过程中有脑内神经递质的改变,所以并不能完全靠自己的意志去战胜。因此,患抑郁症的人及时地去专门医院对症治疗十分重要,但基于多种原因,我国医疗体系中,对精神卫生方面的投入还很难让人满意。

  唐登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我国精神卫生法草案正处于征求意见阶段,对抑郁症等精神疾病,将从法律上提供相应的保障,目前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仍面临很多问题,全社会对精神保健工作重视得还不够,人才培养也不是很完善,这些都亟待解决。而精神卫生法出台后,卫生系统内部将建立专门的心理治疗师队伍。除了增加相应的资格考试之外,还将有一个职称系列,从人才培养上建立梯队。 本文导读:明天是第19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沟通理解关爱,心理和谐健康”。在中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1亿人以上。也就是说,每13个人中有1位精神疾病患者。

  北京拟将精神疾病治疗费用纳入医保

  医保有望支付精神疾病的绝大部分治疗费用。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近日透露,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将精神疾病的治疗费用纳入医保的门诊特殊病范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据了解,目前全市登记的精神病患者有5万多人,医院收治的有6700多人,还有大量患者散居在家庭或社会当中。按照规定,本市只对一些贫困的精神病患者提供免费用药,其他患者则费用自负,但是在实际操作当中,很难对患者是否贫困做出明确界定。

  “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希望学习外省市对精神病患者免费治疗的经验,将精神疾病的治疗费用纳入医保的门诊特殊病范围,绝大部分治疗费用由医保支付,患者本人不再承担沉重的经济负担。”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说。同时,针对部分精神病患者合并其他躯体病的现状,本市还将在传染病专科医院和二三级综合医院设立精神心理科,使患者在综合医院也能看上精神心理疾病。

  据了解,门诊特殊疾病是指参保人员患病后,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需长期在门诊治疗,且发生的医疗费用较高的病种。纳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疾病范围,无论是报销比例还是报销额度都将明显提高,将大大缓解和减轻患者医疗费用负担。

  马上就访

  贫困精神病人“看病贵”亟待解决

  回龙观医院院长杨甫德表示,精神病患者多需要长期治疗,重性精神病人要住院治疗而不能工作,有的收入比较低,有的则属于低保和特困人群。就治疗和检查费用而言,即便使用最便宜的药,每名患者每年的花费也要上千元,这还不算每月的常规检查。

  杨甫德坦言,虽然目前本市执行的医保报销标准中,已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报销政策有一定倾斜,如起付线比其他病种低,自负部分还可向单位进行二次报销等,但并不能满足贫困精神病人的“看病贵”问题,“减少精神病人肇事肇祸的比例、维持社会稳定的关键是保证患者能坚持服药”。

  按常住人口计算,上海等地已将精神病人的专项费用提高至3元每人每年,北京此项费用标准不足1元。

  目前,本市包括卫生、民政、残联、财政、劳动保障等多部门正在就“贫困精神病人免费服药”项目进行研究。杨甫德呼吁,政府应进一步从政策制定和财政保障上关注贫困精神病患者。

(责任编辑:刘士朋)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