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十七届五中全会 > 10五中全会消息

十六届五中全会到十七届五中全会科学阔步发展

来源:新华网
2010年10月12日23:21
  新华网北京10月12日电 题: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到十七届五中全会

  新华社记者

  在这个喜获丰收的金秋十月,我们将迎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今年是冲刺“十一五”、谋划“十二五”的承接之年。从党的十六届五中会到十七届五中全会的五年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锐意进取、戮力同心,国家面貌发生了新的历史性变化。展望未来五年,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为标志,中国共产党将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整装待发、启程远航,站在历史的新高度为中国长远发展绘就新蓝图。

  历史长河奔涌不息。站在两个五年规划的交替点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将掀开崭新一页。

  关键时期攻坚时期战略机遇期——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这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承上启下、与时俱进的历史方位所在

  “170米”——10月12日3时,三峡水库水位突破这个数字,标志着175米蓄水位进入“5米倒计时”阶段。“本月底前,三峡工程将在"十一五"期间如期完成175米最终水位蓄水,迎来首次"成人礼"。”国务院三峡办主任聂卫国说。就在五年前,聂卫国参加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并列席了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见证了“十一五”规划的诞生过程,对这份规划有着深厚感情。

  “"十一五"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为未来五年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聂卫国说。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回首“十一五”,我们经受了严峻的挑战和考验,也收获了巨大的成功和喜悦——

  我们夺取了抗击汶川、玉树地震和舟曲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斗争的重大胜利,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上海世博会,沉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新的成就。

  一个社会的前行,一个国家的发展,总是在一系列特定的时空方位上显示出非同寻常的意义——

  人们记得——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为中华民族复兴设计了“三步走”战略,提出“我国经济发展分三步走,本世纪走两步,达到温饱和小康,下个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时间再走一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人们记得——跨入新世纪,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党的十七大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流年似水,岁月如歌。当时间的钟摆指向“十二五”,我们面临的任务更加紧迫艰巨。

  从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2020年完成这个目标,目前已经“赛程过半”。“"中后程"往往具有决定性意义。”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春说,“"十二五"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后程",是承上启下地解决关键性问题、作出决定性贡献的重要时段。"十二五"规划重要性由此凸显。”

  只争朝夕,时不我待。中国共产党人清醒地认识到,此时此刻,我们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距党的十六大确定到2020年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还剩下10年;距建党100周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间还剩下11年;距新中国成立100周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不到40年……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但是,“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任重而道远。”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洪向华认为,“"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能不能抓住新机遇、解决新问题、实现新发展,对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

  力挽狂澜,中流击水。中国共产党人清醒地认识到,此时此刻,我们正处在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2008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发展为国际金融危机波及全球,对我国实体经济带来强烈冲击。“表面上看,国际金融危机是对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其实是对我们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经历过国际金融危机“洗礼”的广东金方药业公司董事长刘宗杰深有体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抓住机遇,毫不动摇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目前,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并没有得到解决,投资仍然起着主导作用,消费并未充分启动,扩大外需的挑战越来越复杂。”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李鹏认为,“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成为当下最为紧迫的任务。”

  运筹帷幄,乘势而进。中国共产党人清醒地认识到,此时此刻,我们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党的十六大全面分析国内国际发展环境作出的重大判断。实践证明,这一判断充满远见卓识。

  看国内,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前两步目标,正在向第三步目标阔步前进。2006年至2009年我国年均经济增长率10.7%,高于“十一五”规划所要求的7.5%。这为我们继续前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看世界,多极化趋势增强,全球化深入发展。当代中国前途命运同世界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正如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教授保利诺所说:“只要看看中国占有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又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就能明白中国对世界的重要性,同时世界上发生的任何事情对中国来说也是重要的。”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面对的最大机遇和挑战,在国际上主要是“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在国内主要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解决这两个方面带来的新课题和新矛盾,是"十二五"要过好的两个重要关口。”中央党校副研究员郑权认为。

  处在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航船继续劈波斩浪,人们对未来中国发展充满信心。 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2010年,“十一五”规划即将画上句号。过去极不平凡的五年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启示——

  “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四个更加",深刻总结了"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经验,同时也指出了当前我们还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面临的挑战,为"十二五"期间科学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光建说。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和归宿,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以人为本”作为“十一五”时期科学发展核心内容和根本目标。

  把“人均”概念写入“十一五”规划,把“保民生”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点之一,把中央财政分配向民生领域的倾斜力度逐年加大……5年间,保障和改善民生贯穿着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始终。

  马成义所在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生态移民扶贫开发区。这里曾是荒滩戈壁,如今却变成了绿洲沃野。移民后的马成义种植了30亩水浇地,每年收入两万多元。他高兴地说:“如果还在老家,肯定连解决温饱都很难,现在虽然住在村里,但感觉是城里了。”

  实践证明,只有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才能正确回答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成果如何分配这些基本问题,才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建设统一起来,把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统一起来,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2010年9月28日,四川省广元市三堆镇。随着一声巨大爆炸声,五洲工业公司水泥厂厂房轰然倒地。同一天,另外3家高耗能水泥厂也被爆破或拆除。

  9月底是国家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的最后期限,类似的场景各地都在发生。过去5年全国小火电机组关停7000万千瓦,超过英国全国装机容量。对此,英国《金融时报》的评论“中国减排动真格”,可谓一语中的。

  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5年间,我们着力改善经济结构,着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发展。正如中央党校教授叶笃初所指出:“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是好中求快的发展、又好又快的发展,是长期、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经济增长过多依靠外部需求,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不平衡、不协调,人口、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不断加剧……“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轨道上来。”叶笃初说。

  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工作方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既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农业免税降雨露,富民政策暖民心。”对山东省蒙阴县桃曲镇陡山村村民石运好而言,“十一五”是以正式废止延续2600多年的农业税开局的。

  过去五年,中央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不断加大对“三农”支持力度,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用于“三农”的支出从2006年的3397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8183亿元。

  天津滨海新区、关中—天水经济区、黄河三角洲、广西北部湾、皖江城市带……国家相继制定和批复多个区域发展规划和政策性文件,不断拓展经济新的“增长极”。

  “"十一五"期间,西部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扩大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杜鹰表示。

  5年间,实现绿色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日益成为人们共识。“搞生态建设给村民找到了挣钱的路,5年的树1棵能卖几十块钱,10年的树能卖三四百块钱。”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44岁的农民梁成义说。如今的梁成义有了更多的想法:“今后我还要靠生态建设的成果致富,从"绿色银行"里取钱!”

  实践证明,只要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就能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保障和改善民生,科学发展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普遍建立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全国,从新医改方案正式出台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再到保障性住房建设加速推进……

  回首过去5年,“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始终是党对人民群众最深情的牵挂。2009年我国财政收入一度困难,但中央财政用在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住房、文化方面的民生支出增长31.7%。

  “改革是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体制性、结构性矛盾的根本措施,其着力点之一就是要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国家发展改革委体改司副司长连启华说。

  新的期待新的航程再创新辉煌——

  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更加奋发有为地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010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向全党发出号召。

  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从主要关注数量增长,到更加注重质量效益;从片面追求GDP,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亿万人民真真切切看到了一个个新变化,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一项项好政策,踏踏实实地过上了一天天好日子。

  站在热火朝天的生产车间内,西藏堆龙德庆县古荣朗孜糌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达瓦次仁感慨地说:“过去的五年,西藏特色农业的产业化进程大大加快,为我们农牧民发家致富带来了很多很好的机会。”

  2004年,达瓦次仁和扎西加央兄弟俩在一番市场闯荡后,成立了古荣朗孜糌粑有限责任公司。如今,“古荣糌粑”已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达瓦次仁在城里买了房和车,实现了从农民到商人的转变。

  “始终把握世情、国情、民情、党情,始终使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及时反映时代发展的新要求,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在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李景田看来,中国共产党以实际行动把“执政为民”执政理念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

  这5年,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一次次艰巨的考验和挑战。人们看到,尽管肩负的任务异常繁重,面对的考验严峻复杂,但党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时刻做到居安思危,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拒腐防变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交出了一份出色答卷。

  仰观目标之远大,我们满怀豪情;俯察任务之艰巨,我们尤须清醒。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如今,一份未来5年中国发展的新蓝图,即将在亿万人民面前徐徐展开……

  “从筒子楼到商品房,从求温饱到奔小康,从更好的财产保护到更好的公共服务,从更完善的生活保障到更多的精神文化享受……”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认为,今天的老百姓更关心的是要过上“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生活,要生活在“更加公正、更加和谐”的社会中。

  随着“十二五”的脚步日益临近,人民群众对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充满了更多期待。

  “下一个五年,我要把家乡打造成国际级的生态旅游度假胜地,把家乡的美景展现在更多世人面前。”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的藏族农民企业家斯那定珠是当地的“名人”。十余年来,斯那定珠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把家乡与世隔绝的大峡谷创建成为“香格里拉大峡谷国家公园”,帮助乡亲们告别了封闭贫困的生活。

  “我从小就有搞科技的梦想,现在梦实现了。”重庆金山科技集团董事长王金山说。如今的重庆金山科技集团已凭借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智能胶囊内窥镜”,成为产品远销58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型企业。从今年起,王金山又有了一个新梦想:“"十二五"期间,我们要做产业化集群,研发和转化更多的产品……”

  不同的发展阶段,必然面对和解决不同的时代课题。“十二五”对于加快改革开放的意义非同寻常。

  “这将是扩大居民消费、构建消费大国的关键五年,是推进城市化的关键五年,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关键五年,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五年,也是推广低碳经济、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五年……”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当代中国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我们党正处在新的历史方位。国内国际形势不断发展变化、各种矛盾亟待化解、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依存。

  为此,中央提出,全党同志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过去30多年间,中国经济社会实现了快速发展。但是随着人民群众生活的不断改善,沿海和内陆之间、城乡之间以及城镇居民内部的收入差距日益扩大。数据统计显示,1978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56,但2009年这一数据攀升至3.33。同时,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制约日显突出,从城市到农村,上学难、看病贵等问题还相当普遍。

  面对未来的五年,为了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我们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促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

  2010年——中国“十一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二五”规划谋划之年。

  历史和人民都在期待,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将擘画更加壮美的中国发展新蓝图,再创中国未来新辉煌。(记者秦杰、李亚杰、车玉明、谭浩、齐中熙、刘铮、张晓松、张琴、艾福梅、尕玛多吉、张云龙、伍晓阳)
(责任编辑:徐永刚)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