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媒体推荐 > 媒体深度报道 > 读者报-影响力周刊 > 最新报道

激情亚运 绿铺花城

2010年10月19日14:09

  来源:读者报·影响力周刊

  “低碳不能光嚷嚷”,这是易中天对于低碳的看法。确实,第16届亚运会主办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予了人们一个“蓝天碧水”的亚运会。可以说,奥运会造就了一个新北京,而亚运会造就了一个新广州

  激情亚运 绿铺花城

  □ 本报记者 廖 娥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关于“绿色亚运”的消息此起彼伏,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

  “奥运会造就了一个新北京,亚运会造就一个新广州,现在广州准备好了!”广州市市长、广州亚组委副主席万庆良近日表示。

  践约“绿色亚运”

  “在满足运动员住宿服务的基础上,我们还会注意在易耗品方面实现低碳环保。”亚运城运动员村二区住宿服务项目总经理范浩然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比如只要运动员不提出特殊要求,我们可能不会每天都清洁、更换床上用品,而是每三天一换,减少清洁所耗资源的浪费。”

  为了响应当初提出的“绿色亚运”的承诺,组委会想尽一切办法使其落到实处,其中以广州亚运馆最受关注。

  有数据显示,广州亚运馆整个建筑的用钢量达到了惊人的一万吨。另外,其钢构件的吊装次数超过了“鸟巢”。广州亚运馆因其精致的外形和复杂的工艺,有了“亚运第一馆”的称谓。

  据了解,当初为了使亚运馆体现“绿色亚运”的理念,主办方采用了多项节能新技术。亚运馆的节能率达60%,高于目前国内公共建筑的节能要求。

  馆内的布局也很讲究,所有通道都采用无障碍设施,训练馆与比赛馆只有几步之遥。

  当人们惊叹于广州亚运馆优美的建筑曲线与流畅的珠江水系曲线以完美地交融时,馆里高科技通透玻璃结构也不得不让人叫绝。以广州亚运馆场馆团队主任吴日秀的话说,这不仅可以隔音,还可以保温隔热,使广州亚运馆在结构结实的情况下,也能给人们带来别样的舒适感觉。

  这些年,亚运会的设计师为使亚运馆更环保,确实下了不少功夫。当初,亚运馆弧形顶设计经过多方考证,让顶内所装的特殊管道别有用处—收集雨水。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邵巧明解释说,“这些积水将不会与人体直接接触,主要用于灌溉亚运城内的植物、冲厕所等。”以此来减少绿化自来水的用量,使得亚运会更加“绿色”。

  此外,因为“真空垃圾收集”装置充分发挥了其功能,场馆内外没有一辆垃圾车,也没有垃圾桶,这成为亚运馆的一大特色。据广州亚运馆相关人员分析,“工人们把垃圾收集后投放到一定的投入口,投入口下面就是真空收集垃圾的地方,工作人员不费吹灰之力,垃圾就能被运到固定的地点。所以,表面上没有垃圾车,显得很干净,而且很环保。”

  此外,广州亚运馆还采用钢板剪力墙,减震的同时提高舒适度,这也是中国首个采用TMD阻尼器的场馆。

  由于场馆使用了集成绿化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等多项节能新技术,所以“绿色亚运”观念深入人心。

  铁腕治污“组合拳”

  从2004年至今,广州开展了大规模的综合治理空气环境和水环境行动,以顺应“绿色亚运”的理念。

  专家透露,在广州的亚运环境整治行动中,饮食服务和建筑工地的治理最重要且难度最大。

  但广东当地政府还是顶住压力,各部门相互配合,打出了一套漂亮的铁腕治污“组合拳”。正如广州市常务副市长苏泽群所说,“环境治理,千难万难,归根结底一句话,政府在这一进程中负有巨大责任,理应知错即改。正是因为我们坦然面对群众的意见,‘绿色亚运’才能得以逐步实现,蓝天白云、碧水清波才能重现羊城。”

  为了“蓝天白云、碧水清波能重现羊城”,广东甚至采用法律手段为“绿色亚运”保驾护航,其中以《饮用水水源水质保护条例》最引人注目。广州市人大常委会近期正在对其进行修订,“这是一个象征,它表明2004年获得亚运承办权以来,广州已经为‘绿色亚运’的承诺量身打造了一套规模空前的地方性法规框架。”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力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纵观广州市现行的80项地方性法规,有18项和环保直接相关。2004年以来,为配合亚运会的环境治理,广州相关部门对《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条例》、《机动车污染防治规定》进行了两次修改,体现出广东政府治理环境的决心。

  同样,在2009年3月通过的《做好亚运会空气质量保障工作的决议》授权广州市政府在不与法律法规相违背的情况下,可以出台临时性行政管制措施。比如限行,以保障亚运会赛事前后的空气质量。有相关专家事后指出,这是广州立法机关为推动“绿色亚运”采取的“特殊举措”。

  另外,2010年,广州制定了新的环保法规,其中《控烟条例》被称为“史上最严厉”。

  “人们常说,一次体育盛会能改变一座城市。在环保领域,亚运的确发挥了这样的作用。”亚运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环境质量,使人们在更干净、惬意的环境中生活。

  有人这样形容,以绿色和白色为主打色调的亚运城市志愿者服装赚足了眼球,那么特殊法律的保护,也同样成为“绿色亚运”强有力的保障。

  “全民参与”运动

  在一定程度上,“全民参与”成为亚运会最大的亮点。亚运志愿者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经过统计,成功申请亚运会、亚残运会志愿者的人数达151万多,接近计划招募人数的3倍。其中,亚运志愿者申请人中年龄最小的5岁,最大的80岁,让亚运会成为全民参与的运动。

  亚运会期间,志愿者将提供组织排队候车、文明交通、秩序维护等志愿服务,同样也为亚运会带来新鲜活力。

  除此之外,为了保障亚运会的交通畅通,广州将在亚运会期间实施临时交通管理措施,并提倡公众文明出行。《2010年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期间广州市交通保障方案》规定,禁止未持有绿色环保标志的机动车在广州市行政区域内行驶,以及对机动车单双号限行以保障交通畅通。

  广州亚组委副主席、中共广州市委副书记、广州市市长万庆良表示,“绝大部分市民对交通保障方案都持支持的态度。”

  打开网页也不难发现,人们在用同一种方式表达对于亚运会的热爱。为倡导广州市民以东道主的责任感约束自己的行为,在广大市民广泛参与、讨论征集的基础上产生的《广州市民亚运文明公约》便是其中之一。

  相关人士指出,《广州市民亚运文明公约》是亚运会的产物。在活动的过程中,主办方收到3万余条征集意见。主办方还将设计一系列公益海报,在公交候车亭、社区宣传栏、亚运城市志愿者新生活驿站等地方张贴,从而拉近大众与亚运会的距离。

  当然,随着亚运会的临近,广东已经掀起了“绿色迎亚运”的高潮。苏泽群说,“要想让环保工作不落空、不被质疑,打开环保治理之门,让广大群众参与到环保治理进程中,是政府的当务之急”。■

(责任编辑:高莹)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