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十七届五中全会 > 10五中全会评论

媒体评述:五中全会倡导以创新精神开创未来

来源:新华网
2010年10月20日09:39
  10月20日《参考消息》发表文章《媒体评述 五中全会倡导以创新精神开创未来》,原文如下:

  日本《朝日新闻》10月19日报道 题:十二五规划将大力促进劳动者收入增加(记者吉纲桂子发自北京)

  日前在北京召开的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了“十二五”规划的基本方针。该规划是中国未来五年经济发展的指导纲领,因此备受瞩目。会议十分重视社会稳定,提出将着力实现均衡增长,同时促进劳动者收入增加。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根除粗放型经济增长带来的资源浪费和贫富差距扩大等弊病。

  会后发表的公报没有提到“十二五”规划的具体内容。不过,引人注目的是,公报明确表示未来五年经济社会的目标之一是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提高劳动者收入也被写入其中。在会议召开前,中国共产党相关人士就“收入翻番”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在9月中旬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上,胡锦涛主席强调要实现广泛分享成长果实的“包容性增长”。这一概念也符合他一贯强调的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因此可以认为,“包容性增长”将成为未来五年中国的基本方针。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0月19日文章 题:五年规划拟解决贫富差距问题

  在共产党领导层结束其在北京举行的年度会议之际,它昨日通过了一份旨在缩小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的经济规划蓝图,并誓言推进“积极稳妥的”政治改革。

  公报说:“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瑞穗证券驻香港的中国经济问题专家沈建光(音)说,在下一个五年,政府努力让工资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同步,这意味着工资增长率将提高好几个百分点。

  沈建光说:“但除了公务员、退休人员、领补助金人员以及依靠社会福利保障人员的工资外,政府很难决定这个问题。”

  美国杜克大学中国问题观察人士刘康(音)教授说,领导层强调提高收入,改革分配制度,这反映了对中国面临的最迫切问题的深度担忧:即财富分配缺乏公正性。

  俄新社莫斯科10月18日电 题:我们的邻居中国认定不得不变

  中国领导人认为,过去30年给中国带来巨大成就的经济政治模式潜力已尽。俄罗斯刚刚开始习惯的中国叉将改变,工业高速发展、有许多大项目和摩天大楼、是世界工厂、经济世界排名第二的中国将成为历史。

  执政的共产党举行全会讨论这种转变,全会从上周开始举行,本周一结束。大家旱在几个月之前就知道中国打算实现重大的转变。从专家的发言中,从中国领导人在国际会议上的讲话中都已经看到。全会只是重申,并对这一点作出了原则性决议,最重要的是给它起了个名,即“包容性增长”,用俄文很难翻译。

  如何破解这个词?让所有人震惊的中国经济繁荣是以其奠基人邓小平的思想为出发点的,这个思想就是:可以让一些人先富起来。这的确是一个划时代的思想。这个思想消灭了中国的共产主义——实际上是均贫富的学说。

  但后来我们在中国看到一种与共产主义回忆无关的现象在继续发展。中国人现在不满意先富论带来的一些副产品,它与意识形态无关,完全是现实。贫富差距已经大到了危险的程度。“包容性增长”就是要缩小差距,让更多的居民享受经济繁荣的成果。如今这个思想中有以往没有的成分。

  正视经济和社会发展难题

  日本《读卖新闻》IO月19日文章 题:中国转变靠出口拉动发展模式(记者幸内康发自北京)

  中国共产党18日发表了有关“十二五”规划基本方针的会议公报,提出要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此举是为了转变依靠出口拉动的发展模式,转而扩大内需和提升产业结构。

  公报提出要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虽然这与以往的方针相同,但据说已不再像过去那样一味强调国内生产总值。

  不过,要实现新的五年规划也面临很多课题。扩大内需和增加居民收入将会引起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不利于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此外,在环保等领域,中国与日本等发达国家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要赶上这些国家并不容易。

  英国《金融时报》10月18日报道 据新华社报道,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承潜要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但并未像某些经济学家预计的那样说明政府是否会开始略微调低未来五年的经济增长目标。

  分析家指出,下一个五年规划讨论的许多改革都是最高领导层已经推行一段时间的主张,例如改革城市户口制度。不过,这其中有些计划在执行中遇到了阻力。

  俄新社莫斯科10月18日电 中共全会结束之后就可以公开地说,过去那种“投资一出口一消费”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走到尽头。

  党的思想家们敢于表达出令人十分震惊的想法:过去几年经济的高速发展与中国经济繁荣的主要条件——廉价劳动力——发生了冲突。即中国工人生产了许多商品,它们摆在美国和欧盟国家商店里,高收入的人购买它们。这其中还耗费了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最近有报道说,中国的石油消费已经超过了美国。这值得高兴吗?

  起初,在国家发展的初级阶段为国外市场干活儿是好事,因为没有自己的市场。但后来不得不提高工资,不再有廉价的劳动力。如果落后地区和贫困居民阶层也能发展.那么购买力就能提高,可再次推动中国经济。

  如果中国厌倦了充当世界工厂,那么它在世界上还可以干什么?答案很熟悉:建立创新经济。顺便提一下,许多工厂和矿井已经关闭。中国的转型能否成功,五至十年后见分晓。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0月19日报道 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的公报说,党还将作出“积极稳妥”努力,促进“政治体制改革”。公报仅提了一句话,并未详细阐述。

  美国杜克大学中国问题观察人士刘康说,在公民的司法和合法权利领域,以及影响公民个人福祉的公共决策程序也都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在涉及如住房、教育、医疗和养老等问题方面。

  北京理工大学一位经济学教授说,关于政治改革的一句话声明只是一个惯例,因为这句话可以在最近的任何党和政府的文件中看到。
(责任编辑:刘晓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