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衡量事业的标准”。对中国的发展来说,五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刻度。从1953年新中国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到2010年“十一五”规划顺利完成,迈向“十二五”规划,一个又一个五年,见证了中国现代化的风雨历程;一个又一个五年,诠释了不同时期的社会历史关键词。
回顾“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高度重视和改善民生。“十一五”规划发布时,多项“民生指标”举世瞩目;“十一五”开局之年,千年农业税被正式废止;五年间,社会保障支出增加逾千亿元、医疗卫生支出增加10倍;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民生”坚定不移,出台近7000亿元的民生投资计划;新农合实现全覆盖、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布、农村低保制度全面建立……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成为党和政府执政兴国的坚定理念、现实行动。
“十一五”的五年,于国家是综合国力大幅提高的五年,于百姓是生活水平逐渐改善的五年。钱袋子鼓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10.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8.3%;买车的多了,私人汽车拥有量增加到2009年的4575万辆;出去玩的多了,国内黄金周假日景点人山人海,中国游客遍布世界各旅游胜地……
中国的发展,是与普通百姓利益福祉密切相关的发展,也是不断承载民生新期待、实现民生新愿景的发展。正如发展没有止境,民生改善也没有止境。“十一五”是民生状况极大改善的时期,同时,各类发展中的民生问题也日益凸显。就业难,看病贵,上学难,房价高企,保障水平不高,收入差距拉大……正因为有这些民生难题存在,展望“十二五”,人们有了更多新的“民生期盼”——找工作更容易些,收入分配更公平些,房价更合理些,生活环境更好些,物价更实惠些,社保更完善些……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如果把新闻镜头稍稍拉远,在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前夕,无论是政治局会议还是政治局集体学习,“包容性增长”、维护群众权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一系列论述和思想相继推出,发出了“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等明确信号。
如果把新闻镜头聚焦在十七届五中全会就会发现,民生是这次会议的重要议题,也是重点部署之一。在全会提出的“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中,直接关涉民生的有三项: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在全会提出的“五个坚持”要求中,其中一个就是“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各项具体工作部署中,全会从完善公共服务、加强社会建设、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健全社保体系、加快医改、创新社会管理等方面,全方位地谋划了“十二五”时期民生工作的关键着力点。
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民生内容与部署,再一次向世界表明,党和政府在今后的五年,将以更大的决心继续改善民生,将以更大的改革勇气、更高的执政智慧破解民生难题,将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民生领域,让老百姓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十二五”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贯彻落实,化为现实。各级政府和党员干部,在工作中把民生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发展成果惠民生、得民心、聚民力,才能汇聚每一个人的幸福与奋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责任编辑:赵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