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环球网-阿富汗战地报道 > 阿富汗战地消息

前线日记:随美军推进200米 过三道鬼门关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
2010年10月20日15:53

  前线日记:随美军推进200米 过三道鬼门关

  本报赴阿富汗特派记者 邱永峥 郝洲

  现代“反恐”战争与常规战争有什么不同?作为《环球时报》“嵌入”美军驻阿富汗前线部队的记者,我们9月7日在随美军短短200米的推进过程中有了深刻的体会。在看到我们零距离目击美军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后,网上有人问我们“冒这个险图的是什么”,一时还真不知道怎么回答。可能是阿富汗战争与中国太利益攸关吧。可能也想搞清楚美国人打的战争到底什么样。也可能冒这个险本身就是作为环球时报战地记者的职责。

  7日上午,我们的采访计划是随美军第101空降师320野战炮兵团1营A连2排突入塔利班坚守的恰科巴村。从该连驻扎的诺兰基地到恰科巴村不过200米直线距离,但我们陪着美军一同经历了3道生死线:狙击手冷枪袭击、防不胜防的土制爆炸和三面包抄式的伏击。

  早8时,2架OH-58D侦察直升机准时抵达A连连部上空。在连部所在的诺兰基地6个观察哨同时实施火力掩护下,副连长巴伯科克中尉带着11名突击队员、1名营部派来增援的狙击手、1名阿富汗翻译、1辆小型野战补给车和我们这两位头戴钢盔、身穿防弹背心的中国记者,开始向200米外的恰科巴村展开突击行动。行动开始前,A连连长托马逊上尉告诉我们,恰科巴村原来有35户人家,但今年6月美军占领诺兰、大批塔利班武装人员增援此地后,该村村民一逃而光,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无人区和“鬼城”。但美军与塔利班的争夺就集中在恰科巴村,因为该村坐落在坎大哈西北与阿富汗1号公路相连的交通中枢上,一直是塔利班向坎大哈城里输送人员、武器和物资的重要通道,被称为“坎大哈之门”。

  我们随行的美军突击队一出诺兰基地,就遇到了两个10来岁的孩子和一个50来岁的老人。巴伯科克中尉上前对他们进行仔细盘问后向我们表示:“这里是无人区,所以出现的任何人都非常可疑。但因为没有证据,我们没法拘捕他们。”曾在纽约花旗银行任职、现年43岁的军士长乔治·罗伯特森也告诉我们:“我几乎可以断定他们与路边的土制炸弹有关,却没有更好的办法来阻止他们。事实上,当地几乎每个14岁以上的男孩都与武装人员有关。”罗伯特森希望中国记者能够对他的话做出评判,于是举例说,这几个人每天出来“种地”,但更可能是来“埋炸弹”。我们刚想斜跨半步,用相机拍摄突击队成战术队形行进时,罗伯特森一把揪住我们的防弹衣吼道:“你们不要命啦!路两边一人高的草丛里全是土制炸弹!小河渠里的土制炸弹10米之内就会有4个!”

  罗伯特森的警告并不是在吓唬人。突击队刚跨进恰科巴村最边上的一个院落,我们身后就“轰”地传来一声巨响,回头望去,路上腾起土黄色的粉尘足有20米高!在躲过土制炸弹袭击,钻进这个大院落后,我们这才知道,常被A连2排美军挂在嘴边的“卢戈巡逻基地”不过是恰科巴村最西南角的一幢民居。与村里其他34幢建筑一样,累累弹孔和残垣断壁说明这里有过激烈的战事。巴伯科克中尉说:“我们现在就在战地最前沿!”他领我们登上房顶的工事,猫腰指着20余米外的另一幢房屋说:“那里面就有塔利班的多名枪手,你们一定要小心,否则可能会被打爆头!”在我们的追问下,罗伯特森透露说:“这里的情况非常危险。我们现在判断该村可能有24名或25名塔利班武装人员,其中包括一名狙击手。他已经端掉了3名阿富汗国民军士兵———一人头部中弹,一人被子弹射穿咽喉,一人脸被击穿。”野战炮兵团为此专门抽调一名狙击手支援。这名狙击手神情冷漠,言语不多,一到阵地就只管观看地形,对我们的采访要求始终很客气地拒绝。看完地形,这名长得很帅气的小伙子索性回到屋里,倒在行军床上大睡,看上去要养精蓄锐与对手展开较量。

  除了路边炸弹和狙击手的冷枪外,对美军突击队最大的威胁来自村里的20多名塔利班武装。连续几天,他们都在下午4时准时从东、西、南三面向巡逻基地发动攻击。登上房顶的工事,我们听到AK-47清脆的枪声。同样让美军非常头痛的还有武装分子使用的枪榴弹。塔利班武装分子采用“打了就跑”的游击袭扰战术:他们往往从三个方向向美军开枪,当美军端起武器,甚至呼唤来OH-58D侦察机和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实施空中火力增援时,颇有经验的塔利班早就在顷刻间隐身茂密的石榴园下,或钻进村舍地下室。找不到反击目标,增加了美军的烦恼。托马逊上尉对我们透“老底”说,在进行这次坎大哈的军事行动前,他们在美国本土基地训练时就修建了一个几乎与阿富汗恰科巴村地形一模一样的村镇,甚至训练基地里的“村民”也是会说普什图语的阿富汗人。托马逊很坦率地说:“尽管如此,现实情况与那里仍有很大不同。”

  在美军看来,“亦兵亦民”的塔利班武装和严格的战地交火规定让他们感到无奈。曾先后5次赴伊拉克作战的罗伯特森有些感慨地说:“多数伊拉克人都不愿打仗,可在这里,几乎人人都想跟你打仗。要命的是,塔利班深知有关保护平民和战争受难者的日内瓦公约。”罗伯特森讲了一些塔利班武装或其支持者明明在交火中被美军的M-16枪打伤,但过几个小时却被人抬来让美军治疗的事。他说,遇到这样的情况,也只能治好后把他们送走。

  尽管美军在阿富汗战争中拥有世界最先进的轻重型武器,配备有能将黑夜变成白天的照明弹,甚至一个排或一个班作战就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得到直升机甚至B-1战略轰炸机的支援,但在近距离交手时,他们却仍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这些是《环球时报》记者到目前为止,在此次随军采访中的最大感受。巴伯科克中尉对我们说的一句话,让人印象很深:“现代反恐怖战争不同于以往的任何常规战争。好莱坞战争片的时代已经结束了,你现在打的是一场看不到敌人的战争。”

   短短200米,好莱坞战争片的时代就已经结束!而据托马逊上尉透露,A连最激烈的战事就在9月8日———2排将在直升机和其他重火力掩护下展开恰科巴村巷战。本报记者将继续对这场最危险的战斗进行追踪报道。

(责任编辑:郑江)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